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干细胞的有效动员和采集,选择高效低毒的动员方案,掌握动员和采集时机与动员效果密切相关。目的:探讨米托蒽醌-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后,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用对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8-09/2006-1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2例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患者,诊断符合国际白血病分型及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标准。男25例,女17例,年龄7~54岁,平均29岁,体质量(52±18)kg。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霍奇金淋巴瘤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晚期乳癌2例。患者均经常规化疗达到或接近完全缓解,骨髓细胞学检查无肿瘤细胞浸润。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动员前化疗疗程平均8次,所有患者均对治疗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用米托蒽醌10mg/(m2·d)静脉滴注第2~3d后,阿糖胞苷2g/m2静脉滴注第1~2d,1次/12h。当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点开始回升时,20例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7.5μg/(kg·d),连用3~5d,22例患者早6:00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7.5μg/(kg·d),晚6:00给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7μg/(kg·d)。白细胞计数>2.5×109 L-1,CD34 细胞≥1%时,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连续2d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检测CD34 细胞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①单个核细胞与FITC标记的CD34 、CD3和CD8单抗及与CD4PE标记的CD4单抗4℃混合30min,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分析5×105个细胞,得出CD3、CD34 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用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②观察术后相关不良反应。③针对不同类型疾病给予相应预处理36~48h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单个核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染色,解冻后检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CD34 细胞。主要观察指标:①动员前后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变化。②术后相关不良反应。③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量(单个核细胞计数、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CD34 细胞数)。结果:纳入患者4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员前后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变化: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外周血CD34 细胞明显增加[(0.054±0.032)%,(1.82±0.76)%,P<0.01]。22例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患者CD34 细胞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别为(8.76±3.39)×106/kg,(3.52±1.33)×105/kg,明显高于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20例患者[(6.12±2.11)×106/kg,(2.03±1.07)×105/kg,P<0.05]。单独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用后随CD34 细胞增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②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相关不良反应:全部病例出现Ⅱ~Ⅲ度脱发,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54.43±26.14)×109 L-1,21例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37.8~41.0℃),经抗生素治疗感染均在短期内得到控制。13例患者在白细胞快速上升时出现骨骼疼痛(腰骶部为主)。③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非程控冷冻-80℃保存2.0~6.5个月,细胞回收率(88.7±7.4)%,台盼蓝拒染率(92.1±5.5)%,回输的单个核细胞(5.21±2.44)×108/kg,CD34 细胞(6.89±3.55)×106/kg,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2.58±2.33)×105/kg。④循环血量每次10~16L(终点分血量均在3个TBV上)。无严重毒副反应。26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造血功能均获得满意重建。结论:米托蒽醌-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后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用均能安全、有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但以合用更为有效。大容量采集是提高干细胞产率,减少采集次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A酸 (ATRA)自从应用于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以来 ,因其疗效好 ,完全缓解 (CR)率高 ,且具有治疗中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及无骨髓抑制等优点 ,目前已成为诱导缓解APL的首选药物之一[1] 。但随着ATRA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 ,其副反应也渐被重视 ,特别是它的一些严重副反应如高白细胞综合征、维A酸综合征 (RAS)和高颅压综合征等若处理不当常危及患者生命。为加深对ATRA治疗相关副反应的认识 ,减少其在临床上的发生 ,进一步改善APL预后 ,我们对我院 36例初诊APL患者在服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55例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及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减少输血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输注前及输注后 1 8~ 2 4h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 ,计算其增值及回收率 ,并观察临床出血控制情况。结果 Plt 1 0× 1 0 9/L作为输注指征是安全的 ;发热可影响输注效果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效果好 ,副作用少。结论 AL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及时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可有效防止出血 ,减少因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和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与预处理有关。找出合理的剂量和新的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的:了解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作预处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毒性和移植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地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7-07/2006-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31岁。移植时病程5~17个月,平均8个月。方法:对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缓解期患者进行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髓外毒性分级采用Bearman等制订的标准,预处理相关毒性分5个级别,即由无毒性(0级)至致死性毒性(Ⅳ级)。统计分析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期。主要观察指标: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5例无任何毒性发生,最大毒性为Ⅲ级者占13%(6/45)。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大多数为Ⅰ~Ⅱ级,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Ⅲ级不多见。在Ⅰ~Ⅱ级预处理相关毒性中口腔黏膜溃疡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33/45)和51%(23/45),经治疗后短期内恢复;心脏毒性发生率低,均为Ⅰ级,多为心动过速和ST-T改变;肝脏预处理相关毒性,除2例肝静脉闭塞病外,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4例出血性膀胱炎,其中1例为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肾、肺和中枢神经系统预处理相关毒性少见。②移植后43例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植入失败死亡2例(4%)。中位随访时间37(8~102)个月,复发10例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5例,2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62.2%)。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侵袭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早期复发。结论: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相关毒性轻,患者耐受好。  相似文献   
5.
斑点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中抗肾抗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斑点ELISA法对50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液中的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肾小管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GBM-Ab检出阳性率达68%Tub-Ab阳性率达率7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调节和白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对两者相互关系及化学治疗前后变化作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红细胞CR1活性下降,CR1抑制因子增高,CR1促进因子降低;化疗后缓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未缓解者恢复不明显;白细胞CD3、CD4、CD8、CD19比正常低。结论急性白血病红细胞与白细胞免疫的研究对加深急性白血病时免疫功能的认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例经动员后的正常外周血造血细胞进行体外扩增研究,结果发现在SCF与GM-CSF共同作用下,不仅培养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且CFU-GM平均增加26.7倍,CD34细胞增加19.6倍;CD34细胞数与CFU-GM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输注治疗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3 7% ,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目前认为妊娠合并ITP者血小板<5 0×10 9/L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围术期血小板输注,可防治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保证母婴安全,但过多输注既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又浪费血源,且可增加输注的不良反应。因此,掌握围术期血小板输注的时机及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院2 0 0 1~2 0 0 2年收住患者8例,年龄2 0~31岁,平均2 5岁,均为初产妇;6例为初治,2例曾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 4·kg 1·d 1×5d)治疗未奏效;…  相似文献   
9.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的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在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除可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及感染性疾病外.还可用于免疫相关性疾病.在防御感染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一般认为IVIG制剂是安全而有效的.其常见副作用都比较轻微.但IVIG也可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肾功能衰竭、血栓形成、无菌性脑膜炎、溶血、肝炎等。对于IVIG来说.由于缺乏临床对照性研究.因此对其副作用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副作用的发生率也缺乏统计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68例,完全缓解(CR)36例,部分缓解(PR)23例,CR率529%,总有效率868%。本方案具有降低白细胞和缩脾作用明显,停药易反复,严重骨髓抑制后易急变等特点。长期观察54例CML的治疗效果,均数生存期368个月,分组随访观察表明,HA化疗组比单用马利兰和单用靛玉红组急变率、死亡率高,均数生存期较短。HA化疗不能控制或延缓急性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