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中国孕妇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056例孕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DNA,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GJB3等4个中国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热点.根据检测结果对有耳聋生育风险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结果 3056例孕妇中,共检测到156例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占总抽查人数的5.11%.其中7例为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终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49例为另外三种隐性耳聋基因突变,对其中的124例生育配偶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分析,共有20对夫妇具有遗传性耳聋生育风险.5对夫妇要求进行耳聋产前诊断,4例产前诊断结果均为相应致病基因单杂合突变或野生型,出生后听力随访均未发现异常;Ⅰ例为p.V37I/c.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有产生轻、中度耳聋的风险.结论 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临床耳聋基因突变产前筛查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中国人群听神经瘤中NF2基因突变和大片段缺失比例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84例散发型听神经瘤标本组织,采用标准测序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NF2基因突变,并对其中30例综合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a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NF2基因大片段缺失。结果标准测序检测听神经瘤组织NF2基因突变率为39.3%,外周血中突变率为零;移码、剪切位点、无义、错义突变比例分别为48.5%、21.2%、24.2%和6.1%,突变分布于第1-15外显子,第8外显子为突变高发外显子(15.2%)。氨基端、链接区、α-螺旋结构区、羧基端突变分别占总突变率的63.6%、6.1%、21.2%和6.1%。MLPA检测发现NF2基因大片段缺失达73.3%,以氨基端为主(56.7%)。标准测序法结合MLPA法测得NF2基因大片段和突变率累计达80.0%。结论散发型听神经瘤中NF2基因突变和大片段缺失率高,且均为体细胞突变。采用标准测序和MLPA结合技术,有助于提高NF2基因突变检出率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类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发病率约为1/2500.该病主要呈AD遗传,也可呈AR遗传及XD或XR遗传.据统计,与CMT相关的基因有33个[1],已确定的致病基因至少有27个,其中外周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髓鞘蛋白零(myelin protein zero,MPZ)和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异常最受关注.近年来在突变基因特征及其致病机制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就上述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声像图表现。结果:血栓发生在右下肢21例,左下肢33例,双下肢2例;血栓发生在髂静脉7例,股静脉12例,腘静脉9例,小腿深静脉25例,整个下肢深静脉3例;急性栓塞5例,亚急性栓塞29例,慢性栓塞22例。超声表现:①急性栓塞,静脉明显扩张,管腔内可见较均匀的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若管腔完全阻塞,彩色多普勒不能探及血流信号,远端血流呈连续性,无周期幅度变化;②亚急性栓塞,管腔较急性期缩小,管壁增厚,管腔内回声较急性期明显增强,变为实性中等回声并逐渐缩小,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完全压瘪,由于部分再通,彩色多普勒于管腔边缘处可见细条状血流信号;③慢性栓塞,管腔内径正常或缩小,管壁明显毛糙增厚,管腔内可见条索状或层状强回声附着于静脉管腔,根据再通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于管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部分可见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无明显禁忌证,可重复性好,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附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附睾炎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资料,评价高频超声用于附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附睾炎的微小病灶、病变部位及范围大小,有特殊的回声及血流情况。结论:高频超声对附睾炎的诊断既简便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孙莲花 《吉林医学》2013,(32):6774-6775
目的:对二维彩超在肾结核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肾结核患者120例,分别进行二维彩超和肾脏CT的扫描检查,对确诊率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确诊患者120例,确诊率100.00%,肾结核病理性分型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扫描检查确诊率9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平均费用、检查操作时间显著高于二维彩超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均未发生因检查操作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发生。结论:针对肾脏结核采用二维彩超扫描检查准确诊断率较高,临床分型准确,检查费用低,检查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安全性好无不适症状,可作为肾脏结核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保胎成方治疗习惯性流产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92年1月~1996年10月,采用保胎成方治疗习惯性流产38例,并与维生素E、舒喘灵配合治疗进行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76例,其中3次流产者45例,4次流产者17例,5次流产者4例;年龄29~38岁。均为身体健康,子宫发育良好,遗传基因检查无异常之孕妇。将患者随机分为保胎成方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治疗方法治疗组:枳壳20g、厚朴2g、菟丝子9g、阿胶珠6g、荆芥穗6g、白术9g、砂仁6g、川贝母6g、当归9g、川芎3g、熟地9g、白芍9g。自怀孕40日后开始服用,每日1剂,至产前1个月停用。对照组:维生素E30~50mg/日,直至妊…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2岁,1996年8月对日以右下腹部胀痛来我院就诊,门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其右侧们及一囊性肿物,大小约8cm×6cm,活动度好,有轻压痛。故申请检查,用3D-VIEW超声仪检查,探头频率3.SMHZ,充盈膀俄后,探及子宫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于右附件区见约:83.smmX45.7minX63.smm椭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晰,欠规整,后壁、后方声增强(图1),提示:盆腔右侧囊肿,(建议经期后复查)。1996年9月ZI日患者经期后3天,再次行超声检查,右附件区椭圆形无回声消失(图2),证实为卵泡。讨论:卵泡是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个腓骨肌萎缩症2型(Chare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2,CMT2)大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定位和克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用于分子诊断。方法:采集山东省一个CMT2大家系,采用家系分析法观察该家系的遗传规律,并采用连锁分析试剂盒(Version 2.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用LINKAGE软件(Version 5.1)中的MLINK程序作连锁分析,运用直接测序法对20个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用CHROMOSOME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CMT2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连锁分析表明位于10p14存在一个致病基因位点,测序分析显示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DHTKD1)的一个无义突变[c.1455T>G(p.Tyr485*)]存在于该家系的所有8个患者中,而不存在于该家系任何未受累者及250名正常对照者中。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DHTKD1的无义突变可能是CMT2发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TAFA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为在体研究TAFA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发育的关系创造条件. 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小鼠TAFA2基因组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构建基因剔除载体pBR322-MK-MCS-TAFA2,以电穿孔方法将基因剔除载体导入ES细胞,用G418和Ganciclovoir进行正负筛选,获得双抗性克隆,PCR鉴定出正确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 结果 同源重组的ES细胞注入小鼠囊胚后获得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后获得Aguoti(野生型)毛色的小鼠41只,其中14只为TAFA2基因剔除杂合子小鼠,阳性率为34.1%.在雌、雄杂合子小鼠交配的后代中获得纯合子小鼠,初步的表型观察未发现TAFA2基因剔除小鼠出现异常改变. 结论 已成功建立了TAFA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其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