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典针刀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标本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0~95(82.54±6.94)岁,共52侧(其中有2侧无法试验),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进行人体标本上模拟经典针刀术式松解腕横韧带的操作,并测量4个进针点到周围解剖结构的距离,计算其对神经血管的直接损伤率,并定义针刀离神经血管的最短距离≥2 mm为安全。结果:试验术式中针刀对神经、血管的直接损伤率分别为14%、12%。4个进针点对神经直接损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进针点对血管直接损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4个进针点中,对神经的安全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桡侧进针点1和进针点3比尺侧进针点2和进针点4的安全性高(P0.05)。4个进针点对血管的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桡侧进针点1比尺侧进针点2和进针点4的安全性高(P0.05)。结论:经典针刀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安全性与其进针点位置有关,桡侧近心端进针处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微创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自制小儿脑穿针 ,在CT定位、定量、定穿刺点下 ,行经颅微创穿刺抽血术治疗颅内血肿 ,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配合脑脊液置换术 ,并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研究。 结果  微创组治愈率为 87%( 2 0 /2 3) ,总有效率为 10 0 %,无 1例死亡 ,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为 7 1%( 1/14 ) ;对照组治愈率为 2 0 %( 4 /2 0 ) ,总有效率为 6 0 %( 12 /2 0 ) ,病死率为 30 %( 6 /2 0 ) ,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为 77 8%( 7/9)。两组疗效及致残率经统计学处理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论  经颅微创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疗效显著 ,临床应用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对 8 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结合脑电图 ( EEG)、头颅 CT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EEG检查 80例 ,异常 74例 ,异常率为 92 .5 % ;头颅 CT检查 72例 ,异常 31例 ,异常率为43.1%。提示 EEG确是监测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 ,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 ,而头颅 CT检查对病脑的病理解剖形态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成药遗尿冲剂治疗遗尿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0例采用遗尿冲剂(麻黄、五味子、菟丝子、益智仁等)治疗,对照组200例采用西药氯酯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75.5%,两组比较,P<0.05。结论:复方遗尿冲剂具有温肾化气、宣通气机、通调水道、固涩益精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正>抑郁症是常见的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一类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已经成为人类第四大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逐渐增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中的机会增多,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逐年上升[1-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为抑郁症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fMRI技术结合了功能、解剖和影像3方面因素,它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为临床MR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微创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制小儿脑穿针 ,在 CT定位、定量、定穿刺点下 ,行经颅微创穿刺抽血术治疗颅内血肿 ,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配合脑脊液置换术 ,并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研究。结果 :微创组治愈率为 87% (2 0 / 2 3 ) ,总有效率为 1 0 0 % ,无 1例死亡 ,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为 7.1 % (1 /1 4) ;对照组治愈率为 2 0 % (4/ 2 0 ) ,总有效率为 6 0 % (1 2 / 2 0 ) ,病死率为 3 0 % (6 / 2 0 ) ,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为 77.8% (7/ 9)。两组疗效及致残率经统计学处理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经颅微创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性颅内出血 ,不仅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 ,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伸肌下支持带治疗前踝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福尔马林固定过的人体标本20具,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7月。将标本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操作组,每组10具,并在同一入路下进行针刀松解的操作。在完成针刀松解的操作之后留针,逐层解剖,观测针刀路径,比较超声引导下针刀与传统操作的成功率、准确率和损伤率。同时分析周围的解剖结构。结果:超声引导组松解伸肌下支持带的操作成功率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vs55%,P<0.05);超声引导组操作精确性高于传统操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3.403%vs74.30±2.71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技术治疗前踝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高,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点垂直进针针刀术式治疗踝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及准确性,为临床操作术式选择及后续进一步优化提供解剖参考依据。方法: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0月选取10%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标本29具,男15具,女14具;年龄47~98(81.10±11.14)岁;左侧29例,右侧29例。在人体标本上模拟针刀松解踝管屈肌支持带操作,使标本双下肢蛙位摆放,内踝向上。在踝管屈肌支持带附近(取内踝前、后缘连成的曲线、跟骨结节内侧突前方的沟状曲线与屈肌支持带宽度的两条定义线之间的交点)选取4个不同位置进针,使针身与皮肤垂直,刃口方向与屈肌支持带走行方向垂直。针刀穿过皮肤缓慢探索,达到屈肌支持带时针下可有针尖触碰坚韧组织的感觉,此时切割松解4次。针刀松解操作完毕后,在皮肤表面沿针刀方向做横向切口,打开暴露屈肌支持带区域,逐层解剖,观察并记录针刀及其周边解剖结构。通过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屈肌支持带的针刀切割痕迹长度,并通过肉眼观察并统计针刀损伤肌腱、神经等踝管内容物的数量及程度,以此评估针刀松解踝管屈肌支持带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安全性,即统计针刀损伤踝管内容物的例数;损伤率,即(损伤踝例数/总例数)×100%;准确性,即以松解长度L ≥ W/2(W为屈肌支持带宽度,定义为20 mm)为准确有效松解。结果:安全性结果,在58例标本中,未见针刀损伤神经、血管,26例损伤了胫骨后肌腱,其中17例透刺肌腱,损伤严重;12例损伤了趾长屈肌腱,其中4例透刺肌腱,损伤程度为严重损伤,总损伤率为32.14%。c3,c4进针点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准确性结果,58例标本全部松解成功,针刀松解痕迹的总长度Lc为(10.40±1.36) mm,长度6.38~12.88 mm,其中37例松解痕迹总长度范围≥ 10 mm,长度松解均成功。踝管屈肌支持带分层结构:屈肌支持带发出的纤维隔向内将踝管内容物分成不同的腔室,近内踝尖与跟骨结节连线中点处(即在神经血管走行的上方)纤维隔在此汇合成完整的屈肌支持带。结论:四点垂直进针针刀术式松解屈肌支持带由于是在屈肌支持带两端骨面附着处进行操作,较易损伤肌腱,但不易损伤神经血管,其中在跟骨侧进针较为安全,但总体安全性不高;从松解长度来说,松解较为彻底,但由于屈肌支持带的分层结构,四点垂直进针针刀术式从骨缘垂直进针,仅能松解其中表层,无法做到全层彻底松解,因而临床上是否能到达理想的疗效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