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杰  叶虹  杨永宏  楼肃亮 《中国骨伤》2014,27(5):371-37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痛及麻木16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6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给以营养神经、脱水、激素、再次手术等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通过VAS评分及肌力改善情况对22例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轻度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均有所改善。VAS评分2.81±0.6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VAS评分1.94±0.7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0.63±0.6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3个月2例有所恢复,肌力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平均VAS评分4.83±1.1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者3例,VAS评分4.17±0.7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明显改善者2例,VAS评分3.00±1.26,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侧弯过度矫形对脊髓、神经根的牵拉、扭转性损伤;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对神经根的直接性损伤;以及脊髓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上述因素的出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3-2012-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及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影像学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功能,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隙椎体后上部分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21例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55 ~76岁,平均66岁.术前后凸cobb角为32°~ 66°,平均42°.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8例,D级8例,C级5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椎间隙椎体后上部分次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h,平均2.2h;术中出血量为600~2000 mL,平均900 mL.21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 分级:8例E级无变化,8例D级中有4例提高至E级,5例C级中有3例提高至D级.术后平均后凸cobb角减小20°,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截骨面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不良,l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发生单侧肢体偏瘫.结论 后路经椎间隙椎体后上部分截骨矫形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对颈椎前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仍持续存在脑脊液漏,均再次行手术探查修补治疗。结果经探查修补手术治疗后,6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颈椎前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者,采用手术探查人工硬脑膜、纤维蛋白凝胶等修补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钙与胰腺坏死的关系.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03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CT结果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根据所有患者测得的血清钙相应的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做出ROC曲线以预测胰腺坏死.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436.结论:血清钙高低不能预测胰腺坏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1例,采用唑来膦酸静滴加局部放疗;单纯放疗组20例,仅用局部放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5%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溶骨性病灶再钙化有效率分别为55.0%和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患者比例分别占14.3%和50.0%(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过性低热和肌肉痛.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骨痛、修复溶骨性病灶,降低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后路截骨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9例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后路选择性经椎板关节突截骨、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去旋转矫形术治疗,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本组术前相比,JOA评分、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例患者有轻度下肢疼痛、麻木,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旋转矫形手术治疗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起到减压、矫形、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  相似文献   
9.
多轴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2009年6月期间对16例(均为单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并对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可根据术中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等优点,结合术中对骨缺损区进行足量植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MRI和CT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破裂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MRI、CT椎间盘造影(CTD)对腰椎间盘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有慢性下腰痛病史、无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CT平扫和MR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16例患者行MR和CTD配对检查;制定统一的CTD分型及阳性椎间盘的标准;观察诱发腰痛与椎间盘内注射对比剂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6例(21个腰椎间盘)MR和CTD的配对检查,CTD显示12个腰椎间盘为2型、1个腰椎间盘为5型,合计13个为阳性椎间盘,MRI显示6个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可见高信号区,为椎间盘破裂的间接征象,7个腰椎间盘仅显示退行性改变。结论 CTD是显示椎间盘破裂直接征象的惟一方法;诱发腰痛与腰椎间盘破裂类型有关。常规MRI仅能显示部分腰椎间盘破裂的间接征象,要明确腰椎间盘破裂需行C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