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心肌线粒体为切入,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GAPDH、CS、CCO的酶活性及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影响,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标本配穴组在造模结束后取“内关”“足三里”“关元”电针干预10 min,疏密波,2~100 Hz,1 mA,连续21天。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柠檬酸合成酶(CS)、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酶活性及心肌组织ATP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大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空泡化;而与模型组比较,标本配穴组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ATP含量、GAPDH、CS、CC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标本配穴组4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且心肌组织ATP含量与GAPDH、CS、CCO活性成线性相关。结论:在慢性心肌缺血状态下,标本配穴电针可提升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增加有氧呼吸产能效率,改善心脏能量代谢,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的结构破坏,对心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术后患儿呼吸道管理方法,促进患儿术后及早脱离呼吸机,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日益发展的小儿心脏外科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对肺动脉吊带术后患儿进行精细的呼吸道护理工作,包括加强呼吸机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胸部理疗、做好镇静的评估,以促进呼吸机及早撤离;同时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其它临床护理。结果: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28例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患儿,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d~11y,平均(23.89±33.41)个月,体质量3.0~28.0(10.36±6.03)kg。单纯肺动脉吊带13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4例,合并非心血管畸形1例,2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术后1例患儿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患儿合并其它严重心血管畸形,家长放弃治疗;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26例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47(10.21±11.27)h,监护室逗留时间16~96.0(39.21±24.39)h,平均住院8~15d。患儿出院后密切随访,9例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儿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3例患儿喉喘鸣症状较前好转,生长发育改善,气管狭窄相关症状继续随访中。结论:肺动脉吊带术后呼吸道管理是肺动脉吊带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精细的呼吸道管理有效的促进了手术后呼吸机快速撤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时间,减轻了患儿痛苦,随访显示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综合性三甲医院护士社会比较与职业成长的现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INCOM)、职业成长量表,对南昌市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38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综合性三甲医院护士职业成长总分为(49.04±10.90)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职称、人事关系、工作年限、专业选择方式、工作目的、进修次数和每月夜班数的护士职业成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社会比较倾向总分为(3.20±0.62)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社会比较倾向与职业成长之间呈负相关(r=-0.163)。多元回归分析示,观念维度、每月轮夜班数、工作目的、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共同解释职业成长总分35.6%的变异。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社会比较倾向,为护士提供积极正向的临床护理工作理念,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的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将604例需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采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种方法静脉充盈度、弹性及采血量对采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分别抽取2 ml血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4 ml、6 ml血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抽取相同血量所用时间在静脉充盈状况、弹性好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充盈状况、弹性"中"及"差"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在抽取血量较多及血管弹性、充盈较差时所需的时间明显比常规静脉采血法短,"离心性静脉采血法"具有更高效率、保护血管、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文题释义: 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含有氯化铵成分的红细胞裂解液,此种裂解液被广泛应用于骨髓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的提取,其目的是去除组织内的红细胞,使目的细胞群进一步纯化。其作用机制为:红细胞内有大量碳酸酐酶,可自发将NH3转化为NH4+,CO2转化为HCO3-,促使胞外NH3和CO2连续内流造成细胞裂解。 基质血管成分:脂肪组织中除了含有成熟脂肪细胞外,还包含一组混杂的细胞群,即基质血管成分。基质血管成分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祖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等,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促进组织血管再生等功能,在组织及器官的再生、修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背景:脂肪干细胞的提取及纯化流程尚未建立统一标准。最常用的纯化脂肪干细胞的方法是利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基质血管成分。但这一步骤是否对脂肪干细胞存在不良影响仍缺乏证据,是否有利于未来临床应用仍有待探讨。 目的:比较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法和非裂解法提取脂肪干细胞的效率,并进一步比较两种方法提取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收集吸脂手术患者脂肪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利用或不用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对基质血管成分进行纯化,MuseTM细胞状态分析仪对活细胞计数及活细胞比例评估;将基质血管成分接种后培养人脂肪干细胞至第2代,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学分析脂肪干细胞表型,CCK-8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成脂及成骨培养基诱导后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法分别评估成脂、成骨分化能力。该实验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与裂解组相比,非裂解组提取即刻的基质血管成分中非红活细胞数更多,活细胞百分比更大;②两组脂肪干细胞均呈梭形、鱼群状排列;③两组细胞均高表达CD90、CD73、CD105等细胞表面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11b、CD34、CD19、CD45、HLA-DR等细胞表面抗原;④非裂解组细胞增殖速度更快,成脂及成骨能力两组间无明显区别;⑤结果表明,利用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法提取基质血管成分降低了脂肪干细胞提取效率,抑制了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非裂解过程不影响脂肪干细胞表型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因此不建议在人脂肪干细胞提取过程中进行氯化铵法红细胞裂解。 ORCID: 0000-0002-8958-4975(李梓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对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的常用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指出护理血液透析病人时应注意引导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护理和治疗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患者,快速作出明确诊断,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机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1]。但呼吸机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护理了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4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分支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即起搏器综合征。同时非生理部位的心室起搏也限制了永久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双心室同步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Tantengco等~([1])随访长期右心室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