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近些年,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给疟疾治疗带来严重困难,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疟疾感染,控制疟疾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疟原虫致病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研制抗疟疫苗及疾病防控的一项重点,由于多种疟原虫输出型蛋白能够运输到宿主细胞表面进行信息传递并可使虫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研究虫体输出型蛋白转运机制对疟原虫致病机制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疟原虫蛋白输出的机制,以及NPPs、TVN、MCs、Knobs和PTEX等5种疟原虫重要的蛋白输出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不动扦苗属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是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及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菌之一。目前.对于该苗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对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44株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扎托布洛芬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沉淀法,将待测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后,以双氯芬酸钠为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采用Plati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5 mol.L^-1磷酸二氢钠(三乙胺调pH=5.1)-乙腈(58∶42);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本方法扎托布洛芬标准曲线范围为0.05~30.00μg.mL^-1(n=7),r〉0.99,最低定量浓度0.05μg.mL^-1。日内和日间RSD均〈7.9%。提取回收率为74.13%~78.64%,内标提取回收率为80.32%~86.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人血浆中扎托布洛芬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用对硝基酚磷酸盐为基质、以二乙醇胺为缓冲液的速率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力(ALP)时,发现溶血标本对结果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疾病都可导致肾功不全,其中某些疾病的病因与免疫、遗传、病毒和药物等因素有关。作者对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CRF)的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及遗传方面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妊高征(PIH)患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的相关性。方法PIH组40例,正常对照组43例。大颗粒淋巴细胞(LGL)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结合油镜计数,肿瘤坏死因子(TNF)采用液相竞争法测定。结果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数与肿瘤坏死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发病程度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与妊高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管理团队成员通常要授权或进行组织安排,但是如何更好地组织安排是要经历一个连续不断的挑战过程。  相似文献   
9.
血清、血浆中维生素C测定前稳定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维生素C(VC)的测定研究已非常广泛,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得到准确的结果。然而血清或血浆为pH中性时VC可迅速被氧化破坏,用EDTA类的金属螯合剂和偏磷酸、二硫苏糖醇(DTT)或高氯酸(HClO4)等蛋白沉淀剂,以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使氧化减到最小。但从采样到保存不可避免要耽搁一段时间。这样也会影响结果,本文在其稳定性方面做了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的DBL、TM和WR3个功能区蛋白质在虫体内的表达和分布以及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情况,探讨其在感染红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及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侵人机制及筛选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构建融有GFP基因的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的Pf332DBL-GFP、Pf332TM-GFP和Pf332WR-GFP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3D7虫株恶性疟原虫,通过活体荧光实时观察DBL、TM和WR蛋白质表达及其在染虫红细胞内的分布,运用间接免疫荧光共定位方法观察蛋白质DBI-TM和WR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转染试验表明,重组DBL-GFP、TM-GFP和WR-GFP基因能在虫体中正常表达蛋白质,该蛋白均分布在染虫红细胞的纳虫泡内,但未能转运到红细胞的胞浆内。间接免疫荧光共定位表明恶性疟原虫Pf332分子的DBL、TM和WR等3个功能区蛋白质均未与肌动蛋白(β-actin)结合。结论Pf332分子的DBL、TM和WR等3个功能区蛋白在单独表达后自身均不能发生跨膜反应,即不能通过虫体的纳虫泡膜。由此推测,Pf332分子在虫体内合成后很可能通过多个功能基团协同作用转运到红细胞膜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