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云南白药对比格犬牙龈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2只符合条件的比格犬随机分为云南白药组和空白对照组。2组动物分别用浸有1.23g/L云南白药溶液或生理盐水的棉球敷于牙龈治疗,1min/次,2次/d,持续14d。在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24h分别盲法对动物的菌斑(P),牙龈炎症状(G)和炎性浸润(INF)评分。结果:空白对照组动物的P、G、INF没有显著性差异(P>0.1),云南白药组动物的各评分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云南白药可抑制比格犬牙龈炎菌斑形成,减轻牙龈炎症状和炎细胞的聚集。实验结果提示云南白药可能对临床牙龈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据术前MRI所示子宫内膜癌(EC)浸润肌层深度联合原发灶体积预测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5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EC患者,以盆腔MRI评估EC浸润肌层深度(浸及深肌层或浅肌层),并测量原发灶体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回归方程;绘制各参数及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EC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255例中,EC浸及深肌层91例、浅肌层164例; 25例淋巴结转移、230例无淋巴结转移。术前MRI显示EC浸润肌层深度及原发灶体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联合模型回归方程,即Logit(P)=-3.73+0.02×原发灶体积+2.06×MRI浸润肌层深度,以之预测EC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3,高于单一EC浸润肌层深度及原发灶体积(AUC=0.77、0.78,Z=2.61、2.27,P均<0.05)。结论 术前根据MRI所示EC浸润肌层深度联合原发灶体积可预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阴茎再造的目标明确,已有多种皮瓣用于阴茎再造,但没有一种皮瓣是最为理想的再造方法.尽管如此,前臂桡侧皮瓣目前是应用最多、并被广泛认可的标准术式.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287例前臂桡侧皮瓣阴茎再造的结果,是迄今为止患者数最多的报道.手术均由同一医疗小组完成.许多研究数据都已发表在之前的文章中,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这个"标准术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手术预期的目的.结果 评价指标包括所需手术次数、并发症、外形美观度、触觉、性敏感度、排尿难易度、供皮区并发症、阴囊外形以及性生活质量等.结论 由于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尚不能证明前臂桡侧皮瓣是阴茎再造的最佳方法.但是,这项大样本研究证明,前臂桡侧皮瓣阴茎再造术是一种可靠的再造方法,可以形成外观接近正常的阴茎和阴囊,术后患者可直立排尿,多数患者性生活满意.该手术多数分Ⅱ期完成.该技术的主要缺点包括早期尿道瘘发生率较高,前臂供皮区遗留瘢痕,以及可能并发慢性泌尿系统并发症.尽管缺乏足够的证据,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必须加强整形再造外科医师与泌尿外科医师之间的多学科间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与探讨微量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微量泵入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紫杉醇是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对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和头颈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具有高度的抗肿瘤活性.与其他抗肿瘤药物不同,紫杉醇主要通过促进微管组装并阻止其进一步解聚,使癌细胞永远停留在G2期和M期,从而影响了肿瘤细胞的分裂[1].紫杉醇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毒性,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比较罕见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不一,发病机制也不明确.本文通过报道一例首次应用紫杉醇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病例,借以加深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对紫杉醇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认识,同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背景: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创伤小、恢复快,理论上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但目前尚缺乏术后早期影像学检查判定DVT发生率的确切报道。目的:对行OCM入路微创小切口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指导临床血栓预防。方法:行单侧OCM入路微创小切口THA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28-90岁,平均(63.4±16.4)岁;BMI为21.2-29.8 kg/m2,平均(24.9±2.42)kg/m2;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术后行利伐沙班及气压泵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肢体长度差异、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1、3 d)、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术中和术后输血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及所有患者术后3-5d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以明确DVT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8-10 cm,平均(8.5±0.6)cm;手术时间为65-125 min,平均(82±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225±72)ml;术后引流量为120-905 ml,平均(457±218)ml,共4例患者输血。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双下肢长度差异均〈1 cm,术后1、3 d的VAS评分分别为0-6分,平均(2.5±1.4)分和0-4分,平均(1.9±1.2)分,所有患者术后2-3 d即可站立或行走。术前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发现患侧下肢DVT,术后深静脉造影检查仍提示同侧DVT,其余25例患者术后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提示健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结论: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1)分析关节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2)评估各量表对血栓发生的指示作用,并试图给出新的识别高危人群的临界分值,为进一步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对2015年1月至3月骨科收治的下肢关节病、需行手术的87例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考察因素:性别、年龄、BMI、手术、骨折、活动能力、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恶性肿瘤、肺疾病、脑梗史、脑梗家族史及输血。患者术后1、3、7天及出院后6周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静脉血栓。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以Caprini、Autar和Wells量表指征血栓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7名患者术后血栓发生例数为7例,发生在下肢远端静脉,发生率约为8%。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股骨颈骨折、活动能力、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是显著影响规范化治疗后血栓发生的因素,其中活动能力与股骨颈骨折为重要因素。血栓风险的Caprini、Autar 和Well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Caprini)、0.78(Autar)和0.56(Wells),Caprini评分的最佳临界值点为8.5,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和0.74。结论:活动能力与股骨颈骨折是规范化下肢关节手术治疗后血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Caprini评分对静脉血栓高危人群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当临界分值定为8.5时,对血栓发生的识别有最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结果提示,在目前规范化治疗体系下,Caprini评分高于8.5的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个体化治疗。如考察患者对抗凝药物的敏感性,以调整用法用量,并定时监测效应指标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对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实施清洁手术的全部出院患者551例、506例和739例分别作为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组;采用药学干预措施后,对比分析干预前、中、后组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的指标变化、手术部位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干预中、干预后组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下降,用药指征和术后用药维持时间合理率提升;干预前、中、后3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药学干预使抗菌药物在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的预防应用更加合理规范,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规范暴露,遏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