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6.7(17~68)岁,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不需有创性操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出院后1周复查胸部x线片均无异常。结论部分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科7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岁,其中确诊胸腺瘤14例,胸腺囊肿9例,皮样囊肿5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食管囊肿8例,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心包囊肿9例,淋巴管样囊肿5例,浸润性胸腺瘤3例,其他3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插管,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45°位,健侧单肺通气。胸腔镜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6~8肋间套管,操作套管2~3个,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可辅助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结果:41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8例附加5~8cm小切口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行活检,全组病人术后恢复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适合于部分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10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治性切除100例,姑息性切除5例,剖胸探查2例,切除率98.1%,术后并发症27例,发生率25.7%,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0.95%,淋巴结转移70例,转移率66.6%。结论: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食管切除长度足够,淋巴结清扫易于进行,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的改进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64例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27例为双侧切口,其中双侧固定片18例、单侧固定片9例,包括2例肋骨骨痂包绕成骨、2例严重漏斗胸;37例为单侧切口。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平卧位,选固定片侧原手术侧切口,将固定片外露出皮肤后去除,再使用骨科旋转器将钢板向外稍扳直后,向下沿着钢板弧度将钢板拉出。结果手术时间10-75min,平均21min;术中出血量5—450ml,平均为15ml。2例(3.1%)术中出血量〉400ml,为钢板固定片骨痂形成,术中损伤肋间血管导致出血;1例(1.6%)钢丝遗留再次手术去除;4例(6.2%)术后少量气胸,2例(3.1%)术后术口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1—13d,平均2.5d。术后1年取出钢板2例(3.1%),术后2年3例(4.7%),术后3年59例(92.2%)。2年内拆除钢板原因为患者对钢板过敏致钢板外露(4例)和钢板严重移位(1例)。64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6.8月,所有患者均保持同术前相近的良好漏斗胸畸形矫正效果。结论漏斗胸Nuss手术患者钢板多在3年后去除,通过改良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方法,采用固定片侧原手术侧切口,将固定片外露出皮肤后先去除,然后将钢板向外稍扳直后沿钢板弧度不翻转钢板向下将钢板顺原位取出,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肺肿瘤CT灌注参数与PET的标准摄取值(SUV)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有同期PET的周围型肺癌行肺肿瘤灌注CT扫描,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追踪1年以上.扫描数据用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42例周围型肺癌中,病灶强化差值14~63 HU,平均(32.80±12.35) HU;PET的最大SUV值2.76~18.50,平均8.63±3.47;肿瘤灌注的血容量值(BV)为6.0~17.8 ml/100g,平均(8.47±2.60) ml/100g;毛细血管通透性(PS值)为5.95~95.00 ml/(100g·min),平均(49.13±17.33) ml/(100g·min).PET和肺灌注的BV值对肺癌的诊断最为敏感,敏感度达100%,PS和CT强化值敏感性稍差,敏感度分别为95%和91%.42例中,CT强化值与PS值、SUV值和预后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3、0.212和0.07,P值均>0.05;BV值与强化值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值为0.341,P<0.05,SUV值和PS值与预后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9和0.378,P值分别为0.039和0.014,均<0.05,且PS值与SUV值也有正相关性,r值为0.318,P<0.05.结论:BV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与预后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S诊断敏感性稍差,但其数值与PET的SUV值和患者的预后正相关,PS值与SUV值共同反映肿瘤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虽然很多研究显示电视胸腔镜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v,VATS)较常规的后外侧开胸术具有在胸痛和肺功能上的优势,但与保留胸肌的开胸术(muscle-sparing thoracotomy)相比是否具有优势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全肺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例,年龄46~ 83岁,平均62.2岁.手术全部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不撑开肋间,完全在胸腔镜视野下使用腔镜器械进行解剖性全肺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病例.平均手术(174.6±52.7)min;无输血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1.8±87.5) ml;每例清扫淋巴结平均(5.2±1.1)组,清扫淋巴结平均(16.0±3.2)个;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4.2±1.8)天;术后平均住院(13.0±3.1)天.结论 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并未增加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值得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8)FDG 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疗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8FDGPET在诊疗肺部占位性病变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有病理诊断的住院病人的PET结果。结果: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50%,准确率为80%;47例经手术病理验证,PET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其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9.2%、82.4%、78.7%。10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经PET检查发现其中37例分期上调,从而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DGPET在肺癌的诊疗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价值,而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Nuss手术矫治复杂漏斗胸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施行漏斗胸Nuss手术443例,其中Haller指数>6的极重度漏斗胸、严重不对称漏斗胸、有合并症的漏斗胸、复发性漏斗胸以及需放置多根钢板方能矫形满意者纳入复杂漏斗胸范畴,共95例,依漏斗胸复杂性的不同,分别和综合采用多种改良的Nuss手术技术:多钢板、斜行钢板、双弧形钢板等个性化技术;改进钢丝固定方式;合用截骨术;辅助小切口;不同侧置入胸腔镜;合并症的分期或同期手术等.结果 9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90.13 ±39.12) min,失血量(45.41±19.23) ml,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13.6%.术后平均住院(7.21±2.87)天,效果良好,优良率92.6%.结论 对复杂的漏斗胸采用改良的Nuss手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能取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术中于第3、4肋骨表面以电凝钩烧灼切断交感神经,术后随访,并将单孔法与二孔法两种术式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68例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因术中发现合并肺大疱加做肺大疱切除术(三孔);单孔法41例,二孔法22例.术后随访1~ 26个月,平均12.3个月.全体患者手部多汗均消失,有效率100%.单孔法和二孔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可以获得与二孔法同样满意的疗效,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