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孔技术在幕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创伤性幕下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简称A组及B组),A组利用锁孔技术清除硬膜外血肿(必要时使用神经内镜辅助),B组使用传统后颅窝开颅术清除硬膜外血肿,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疗效方面的差别。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46min,B组为113min(P〈0.01);平均手术出血量A组为81ml,B组为425ml(P〈0.01);两组硬膜外血肿均完全清除,无复发。结论在幕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中,利用锁孔技术比传统后颅窝开颅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未出现精神障碍的脑外伤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颅内血肿、脑干损伤的比例以及脑损伤范围、GCS评分、EPQ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及E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而EPQ得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脑损伤范围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无关联性。结论脑外伤后昏迷程度及人格倾向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诊疗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置管控速引流对降低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取80例成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早期(入院24 h内)腰大池置管持续控速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对照组则1次/d行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20 ml/次~30 ml/次.终止引流或腰穿条件:CSF常规中红细胞(RBC)<100×106/L;CSF生化中蛋白(TP)<0.8 g/L.随访1 a,观察对比两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从而研究腰大池引流在降低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率的作用.结果:实验组发生脑积水者2例,发生率为5.1%.对照组发生脑积水者8例,发生率为20.5%.实验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大池引流对降低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检测在外伤性脑梗死(TCI)患者中的预警价值.方法:TCI患者90例,根据疾病的GCS评分高低分为A组(25例)、B组(32例)、C组(33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及随后不同时间点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喋呤含量,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其他生化指标的改变,并记录GCS评分.结果:TCI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B组、C组患者(P<0.05),B组、C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新喋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TCI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时间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TCI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药。试验组及对照组剂量均为每次200mg,每日2次静脉注射,疗程7d~14d。结果: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5.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和88.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6%和11.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为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胸部创伤是创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创伤死亡患者中 ,估计约 1/ 4直接死于胸部创伤 ,另外还有 1/ 4的死亡与胸部创伤有关。现将我院自 1993年2月~ 1999年 5月收治的 892例胸部外伤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96例 ,女 2 96例 ,男∶女 =2∶1,年龄 7~ 82岁。单纯胸部损伤 2 40例 (2 6 9% ) ,胸部创伤 6 5 2例(73 1% ) ;伴有休克 92例。1 2 创伤原因 交通事故 5 6 2例(6 3% ) ,刃器伤 2 5 6 (2 8 7% ) ,枪击伤 2 4例 ,坠落伤 34例 ,挤压伤 14例 ,金属块击伤 2例。1 3 创伤疾病分类 气胸 2 6 8例 ,血胸18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在去骨板减压术后癫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癫痫及脑积水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脑电图情况及神经功能(FIM评分)。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平均(60.2±16.6)d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患者术后重度及中重度异常、中度异常患者例数均少于术前,轻度异常患者例数多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后13例(81.25%)异常EEG得到改善,3例(18.75%)变化不大;患者术前FIM评分低于术后评分(P0.05),且14例患者术后FIM评分均高于术前。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癫痫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可以促进脑电图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癫痫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术前通过颅内动脉瘤的全仿真模型对手术进行各种干预设计及进行“模拟手术练习”,探讨其对提高手术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60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干预组患者则进行头部3D-CTA扫描,并将获得的影像学数据结合3D打印技术,将动脉瘤和毗邻重要结构打印出来,制造出该动脉瘤的全仿真模型,术前通过该全仿真模型对手术进行干预设计,制定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动脉瘤夹的选择、放置的位置及角度、术中注意事项等),并通过该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训练”.术中观察动脉瘤3D-CTA所见与手术所见吻合度,术后第1、3天行CT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与手术相关的脑梗塞或出血;同时完成1次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且在术后3~6个月对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载瘤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夹闭不全;术后进行3个月到半年的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术前3D-CTA所见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对照组9例发生近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干预组2例发生,发生率为6.7%;对照组11例发生远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7%,干预组4例发生,发生率为14.8%;对照组18例疗效良好,良好率69.2%,干预组25例疗效良好,良好率92.6%.干预组在近期及远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364,P=0.021;x2=4.841,P=0.028),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x2=4.633,P=0.031).结论 全仿真模型对提高动脉瘤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5),给予常规治疗;轻度低温治疗组(B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33~34℃)治疗,持续时间2~14d;依达拉奉治疗组(C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连用14d;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D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记录4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72 h颅内压(ICP)及检测血糖值.治疗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 结果 入院后24 h、72 h时B组、C组平均ICP、血糖值均明显低于A组,D组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良好(GOS评分4~5分)率明显优于B组、C组及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轻度低温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轻度低温或依达拉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 意义.方法 45 例动脉瘤性SAH 患者,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其中23 例术后腰大池置管或脑室置管外 引流术并注入尿激酶治疗,22 例术后间断腰穿治疗,所有的45 例患者均常规尼莫地平治疗.此45 例患者和 对照组10 例患者均收集治疗后1 ~3 d、5 ~7 d、9 ~11 d、13 ~15 d 的脑脊液标本,对脑脊液IL-6 水平进行动 态测定,并观察其疗效和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IL-6 显著高于正 常脑脊液水平,5 ~7 d 达高峰值,发病后不同时期各均值变化明显(P <0.05),IL-6 的升高与病情轻重和出血 量及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的关系,早期的脑脊液引流治疗可使IL-6 水平下降趋势明显.结论 IL-6可作为观 察病情及脑血管痉挛的指标,早期检测脑脊液中IL-6 水平可为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试验证实早期 血性脑脊液外引流是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