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补骨脂对幼龄小鼠脂肪肝(NAFLD)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该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幼龄小鼠NAFLD模型,给予补骨脂颗粒剂(低、高剂量)治疗5周后,检测血糖、血脂(TC,TG,LDL-C,HDL-C)、空腹胰岛素、肝功能(ALT,AST)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CD44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p-p65)及非磷酸化蛋白(p65)表达及其下游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组HOMA-IR,ALT,AST,空腹血糖,血脂(TC,TG,LDL-C),肝脏TG含量降低(P0.01,P0.05),HDL-C水平升高(P0.01,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改善,肝脏CD44蛋白表达减少,肝组织TNF-α,IL-8水平、p-p65/p65明显下降(P0.01)。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P0.05)。结果表明补骨脂对幼龄小鼠脂肪肝具有防治作用,还可调节其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的活性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动脉炎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岁女性患儿,反复不明原因发热,炎症指标均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考虑血管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出现反复,行血管造影明确大动脉炎诊断。随后予手术、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未再复发。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伴炎症指标升高而抗感染治疗无效者,需警惕多发性动脉炎;早期行PET-CT,确诊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性激素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入选58例PMOP患者进行人体学特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检测,同时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测定骨密度(BMD),分析上述各指标与BMD的相关性。结果:PMOP患者BMD仅与身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腰椎r=0.390、髋关节r=0.357(P<0.01),血清性激素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与BMD无相关性。结论:PMOP患者性激素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需寻找更有价值的相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T2DM)糖脂代谢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同时喂养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二甲双胍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分别称取大鼠体质量以及肾湿重,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HDL-C、LDLC、NEF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SOD、T-AOC)水平,肾脏组织TG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肾湿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LDL-C、NEFA)、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脏组织TG含量、MDA水平均升高,HDL-C、SOD、T-AOC水平下降,肾脏组织结构紊乱,可见脂肪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体质量、肾湿重、FPG、FINS、HOMA-IR、血脂(TC、TG、LDL-C、NEFA)、肾脏组织TG含量降低,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好转,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结论:交泰丸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并对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对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2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地塞米松(DEX)组,大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UDCA、DEX、及大黄灌胃。第5天各组动物(正常组除外),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50 mg/(kg·d)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ANIT灌胃后48 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比色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UDCA组血清TBIL、TBA、ALP、GG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DEX组血清TBIL、TBA、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各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中剂量组血清T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明显降低(P0.01)。大黄低剂量组血清TBIL、TBA、ALT、AST与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不同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DEX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低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最重,UDCA组、DEX组、大黄不同剂量组肝脏病理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大黄高剂量组病理改善最明显。结论:大黄可以缓解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UDCA和DEX,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胆合剂对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部分胆管结扎法构建幼龄胆汁淤积SD大鼠模型。将18只部分胆管结扎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利胆合剂组(74 g·kg-1·d-1)、熊去氧胆酸组(60 mg·kg-1·d-1)每组6只,另取6只未经处理幼龄SD大鼠设为正常组。术后连续7 d灌胃给药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及肝肠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程度;生化检测血清中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胆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及肠组织中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pical sodium-dependent bile acid transporter,ASB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5,FGF15)、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空泡样细胞且排列紊乱,发生胆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血清中TBA、TBIL浓度及AST、ALT、ALP、GGT活性显著增加(P<0.05)。经利胆合剂、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对应2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肝肠组织中CYP7A1、ASBT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BSEP、FGF15、FXR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合剂组及熊去氧胆酸组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发生明显的回转(P<0.05)。结论:利胆合剂可改善幼龄SD大鼠胆汁淤积相关检测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XR依赖的胆汁酸合成、外排及重吸收相关蛋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素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作用并探讨其抗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与更昔洛韦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及其对HCMV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曲线回归计算药物浓度与细胞存活率、病毒抑制率的回归方程,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病毒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治疗指数(TI),建立HCMV病毒感染细胞模型,予以更昔洛韦及大黄素干预,分为病毒对照组、大黄素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感染后0.5h!2h!24h即刻早期基因(ul122)!早期基因(ul54)与晚期基因(ul83)mRNA动态表达情况。结果大黄素与更昔洛韦的TC50分别为75.96μg/ml和167.43μg/ml,IC50分别为7.31μg/ml和26.50μg/ml,TI分别为10.39和6.31;病毒感染后三个时间点检测大黄素组ul122mRNA表达量(0.61±0.06、1.62±0.16、2.16±0.18)与ul54mRNA表达量(0.82±0.04、4.23±0.08、970.33±52.04)均低于病毒对照组与更昔洛韦组;24h后大黄素组ul83mRNA表达量(1529.33±107.06)低于病毒对照组与更昔洛韦组。结论大黄素的治疗指数高于更昔洛韦,大黄素具有良好的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大黄素在细胞水平上可抑制HCMV AD169株的即刻早期、早期、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表明大黄素对HCMV病毒基因的早期干预是其抗病毒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在早期容易误诊成胆道闭锁(BA),收集其临床资料,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住院的BA患儿43例和NICCD患儿19例,记录出生体重、入院时的生化资料、胆囊超声、氨基酸谱,并进行分析;对BA组的谷氨酰转肽酶(GGT)和NICCD组的血糖(GLU)绘制ROC曲线,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结果:1BA组出生体重[(3.17±0.39)kg]高于NICCD组[(2.71±0.56)kg](P<0.01)。2 BA组的总胆红素(TBIL)[212.4(174.5-267.4)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31.88±36.52)μmol/L]、总蛋白(TP)[(56.58±5.69)g/L]、白蛋白(ALB)[41.3(37.4-43.8)g/L]、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6(151-39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49(92-287)U/L]、GGT[429(300-937)U/L]、前蛋白(PA)[103.9(86.7,133)mg/L]高于NICCD组[175.1(146-203)μmol/L、(62.23±25.58)μmol/L、(46.31±5.88)g/L、30.3(29.6-35.1)g/L、128(90-182)U/L、42(26-72)U/L、193(154-281)U/L、45(30.2-72.8)mg/L](P<0.01或P<0.05);BA组的GLU[4.47(4.04-4.63)mmol/L]、血氨(AMMO)[47(35-54)μmol/L]、乳酸(LAC)[3.74(2.78-4.30)mmol/L]、总胆汁酸(TBA)[100(96-121)μmol/L]分别低于NICCD组患儿的[2.79(2.3-4.43)mmol/L]、[56(43-94)μmol/L]、[5.27(4.34-7.66)mmol/L]、[148(125-160)μmol/L](P<0.01或P<0.05);BA组与NICCD组球蛋白(GLB)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BA组GGT>191.5U/L,NICCD组GLU<3.515mmol/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BA组胆囊超声表现胆囊形态和收缩功能异常,NICCD组胆囊超声正常。4NICCD组多种氨基酸异常,以瓜氨酸升高的幅度最大;BA组中仅谷氨酸升高。结论:患儿胆汁淤积同时出生时的体重偏低,TP、ALB、GLU低于正常值,GLU值低于3.515mmol/L,胆囊超声正常、多种氨基酸异常尤其以瓜氨酸升高为主倾向于NICCD诊断;患儿胆汁淤积同时出生体重、TP、ALB、GLU正常,GGT值明显升高,且大于191.5U/L,胆囊超声形态和收缩功能异常,仅谷氨酸升高倾向于BA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肝内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组以不同剂量大黄素溶液灌胃。实验第5天各组(对照组除外)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50 mg/kg)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ANIT灌胃后24、48、72 h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 24、48、72 h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造模后48 h较24 h及72 h时血清TBIL、DBIL、TBA、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24、48、72 h大黄素各剂量组较模型组TBIL、TBA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24、48、72 h大黄素高、低剂量组较中剂量组血清TBA水平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48 h病理改变最重;大黄素各剂量组各时间点肝脏病理较模型组减轻,其中大黄素中剂量组较大黄素高、低剂量组比较改善更明显。结论大黄素可以改善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中剂量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