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行有创性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共5364例,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无痛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方法麻醉,无痛组采用无痛注射术麻醉.结果:无痛组多项生理指标,并发症和Ramsay镇静评分等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虽然无痛诊疗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技术,但其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寻找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2005年期间有关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检索词“stroke,PlasmaFibrinogen,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05年期间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缺血性脑卒中,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还通过与作者通信以获得全文等形式获得全文资料。资料选择:纳入文献只限于病例对照研究型论著,排除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0余篇关于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0余篇文献。资料综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纤维蛋白原通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辅助血小板的聚集及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血栓的形成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高。但是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确切作用机制和分子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关于纤维蛋白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尚有争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雨基 《中国康复》2004,19(3):153-154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米多君片治疗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2 5 3例 ,分为联合组与米多君组 ,分别采用生脉、黄芪、米多君联合治疗及单纯米多君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 7d后联合组 133例 ,总有效率 91.0 % ;米多君组 12 0例 ,总有效率 72 .5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生脉、黄芪和米多君对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均有较好的疗效 ,而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效果更佳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开展护理星级服务的经验。方法:紧紧围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宗旨,进行服务理念创新,开展以“人性化”服务为重点的护理五星级服务。结果: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及人性化温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服务满意度,满足了不同层次患的医疗保健需求。结论:护理星级服务给了患一个五星级家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SAH的临床效果。方法经CT或腰穿证实的40例SAH患者随机将分成治疗组和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用TCD动态监测颅内血管的流速,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CT、腰穿检查来观察出血吸收速度及产生阻塞性脑积水与脑梗死的机会,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防治SAH后CVS、脑积水、减少致残率、减轻各种临床症状及预后较常规组为优。结论纳洛酮治疗SAH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CT或腰穿证实的40例SAH患者随机将分成治疗组和常 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用TCD动态监测颅内血管的流速,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CT、腰穿检查来观察出血吸收速度 及产生阻塞性脑积水与脑梗死的机会,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 组防治SAH后CVS、脑积水、减少致残率、减轻各种临床症状及预后较常规组为优。结论 纳洛酮治疗SAH具有很好的临床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本质上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触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梗死急性期炎性介质研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评价高州市人民医院十年来在医院层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五建立”创新模式,课题组建立了资源节约型医院收支结构评价模型、医院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政府-专家-群众-员工“四位一体”的医院总体评价模型,并运用评价体系对这一创新模式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医院提升了“六力”,实践了政府-医院-患者“三满意”目标,取得了重大推广效应。  相似文献   
9.
25例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CT的广泛应用以来 ,脑室出血能及时作出诊断 ,2 5例治疗效果有明显改观。我们对近 3年来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作一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2 5例病例中 ,男 13例 ,女 12例。年龄 2 0~ 75岁 ,平均 53岁。 50岁以上者 16例 ,占 6 4 %。病因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14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亚型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24例AIS患者按照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47例,小动脉闭塞(SVO)型37例,心源性栓塞(CE)型21例,其他明确原因(ODE)型和原因不明(UE)型19例.患者于入院第2天(发病后72 h内)、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抽血检测hs-CRP水平,并与8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LAA型患者发病后72 h内、发病后1周、发病后2周时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0.77±4.27)、(16.41±5.61)、(7.63±3.59)mg/L;SVO型分别为(3.99±1.56)、(6.45±3.25)、(4.22±3.21)mg/L;CE型分别为(11.60±4.85)、(25.14±7.12)、(9.24±4.61)nag]L;ODE及UE型分别为(6.09±2.43)、(9.65±4.65)、(5.89±2.68)mg/L.除SVO型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4.26±1.34)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型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除SVO型不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型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从TOAST各亚型变化不同表现出来,并随发病后的时间而变化.提示炎性反应可能在AIS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