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各级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负荷量,研究其与宫颈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检测HR—HPV阳性的患者956例,同时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结果:956例患者HPV感染高发年龄段在25~44岁。55岁以上妇女病毒负荷量较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学异常者(包括不典型鳞形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鳞癌,不典型腺细胞,腺癌)HPV-DNA负荷量(645.70±751.92 Pg·mL^-1)明显高于细胞学正常者(389.92±566.67Pg·mL)(P〈0.05)。在病理确诊的慢性宫颈炎组HPV—DNA负荷量较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湿疣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鳞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各级CIN组间(CIN Ⅰ,Ⅱ,Ⅲ)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痛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5~44岁的妇女是HPV—DNA筛查的重点人群,HPV—DNA阳性并且HPV-DNA含量高者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但HPV-DNA的负荷量尚不能作为判别宫颈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 Ⅰ期标本(CIN 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n=2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0、40.90%、68.18%和70.49%;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及宫颈鳞癌组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在宫颈鳞癌组中,不同年龄、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94.4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Twist蛋白阳性率(93.75%)较无淋巴结转移者(62.22%)明显升高(P<0.05).结论 Twist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潜能方面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Ⅰ期标本(CIN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n=2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0、40.90%、68.18%和70.49%;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及宫颈鳞癌组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在宫颈鳞癌组中,不同年龄、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94.4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60.47%),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分析2098例CINⅠ~ⅢLEEP标本切缘阳性与患者年龄、HPV感染、病变程度、病变累及腺体及病灶数量的关系。结果:2098例LEEP术后标本中共有238例切缘阳性,占11.34%,其病理检查诊断均为鳞状上皮高度病变。>40岁患者LEEP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13.20%)高于≤40岁年龄组(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HPV阳性组LEEP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12.17%)高于HPV阴性组(4.7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1);病变累及腺体组切缘阳性率(12.37%)高于未累及腺体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多发病灶组切缘阳性率(13.41%)明显高于单发病灶组(9.7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93,P<0.01)。结论:LEEP术后标本切缘阳性主要存在于鳞状上皮高度病变组,其与年龄大于40岁、HPV感染、病变累及腺体及多点病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导致宫颈黏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预防宫颈黏连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LEEP治疗后,采取预防宫颈黏连措施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患者,纳入研究组(n=603);选择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LEEP治疗后,未采取预防宫颈黏连措施的患者,纳入未干预组(n=10 863)。根据研究组患者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即带尾丝T型环与采用Hegar子宫颈扩张棒物理扩张宫颈预防宫颈黏连措施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分为放置IUD亚组(n=144)与物理扩张亚组(n=459)。将未干预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患者纳入对照组(n=2 270)。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未干预组患者LEEP治疗导致的宫颈黏连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随访,前瞻性研究LEEP的宫颈黏连干预措施的效果。统计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患者LEEP治疗导致的宫颈黏连发生率,以及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生殖道感染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患者的年龄、产次、疾病类型构成比、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组患者接受宫颈黏连预防措施前,均获得其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未干预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为9.6%(1 042/10 863)。未干预组患者中,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前次剖宫产分娩、宫颈锥切深度10mm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性成熟期、前次经阴道分娩、宫颈锥切深度≤10mm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 692.23,P0.001;χ2=5.11,P=0.024;χ2=15.72,P0.002)。未干预组患者中,不同孕、产次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为10.6%(64/6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995/2 2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225.90,P0.001)。研究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的宫颈黏连发生率分别18.1%(26/144)与8.3%(38/459),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P0.001;χ2=205.16,P0.001);物理扩张亚组的宫颈黏连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放置IUD亚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11.04,P0.001)。3放置IUD亚组患者的IUD脱落率为41.0%(59/144),生殖道感染率为24.3%(35/144),其生殖道感染率显著高于物理扩张亚组的8.5%(39/45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5,P0.001)。结论绝经、分娩方式和宫颈锥切深度是LEEP导致宫颈黏连发生的3大高危因素。LEEP后放置带尾丝IUD和采用Hegar子宫颈扩张棒物理扩张宫颈,均可显著降低宫颈黏连发生率,但放置带尾丝IUD预防宫颈黏连的有效性低于物理扩张法,并且IUD易脱落,导致的生殖道感染率,亦较物理扩张法高。因此,LEEP后物理扩张宫颈是更为经济有效的预防宫颈黏连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基细胞学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4例行LCT检查的患者,其中621例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HR-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分析2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结果作对比分析,细胞学异常的621例样本中ASCUS 38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4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7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SC)11例.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 72.41%(147/203),HSIL 92.60%(75/81),SCC 100%(11/11).621例ASCUS异常患者中HPV感染率43.32%(269/621),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0%(11/11),宫颈上皮瘤样增生(CIN)Ⅲ 84.85%(28/33),CIN Ⅱ 70.83%(34/48),CIN Ⅰ 84.073(172/203),正常或炎症7.32%(24/326),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LCT检查的敏感性为81.04%,特异性为91.64%;HR-HPV检测的敏感性为90.47%,特异性为93.14%.结论 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提高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本情况、遗传、生育、疾病和饮食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分析乳腺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168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168例在体检门诊进行乳腺检查并排除乳腺癌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BMI、婚姻情况、医疗保险、高血压病史及患病时间、糖尿病病史及患病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317、1.511、0.203、1.080、0.056、0.828、0.000、0.020,均P>0.05).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及职业资料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875、21.212,均P<0.05).两组患者在受挫折后情绪、自觉健康状况、与12个月之前相比的体重变化、采取措施控制体重、初潮年龄、是否绝经、避孕药物使用及乳腺癌家族史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900、14.915、29.031、10.826、11.664、18.185、4.626、14.696,均P<0.05).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在食用杂粮、猪肉、羊肉、虾、禽类、海产品、奶及奶制品、黄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腌制食品、蛋类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189~46.672,均P<0.05),两组患者在食用大米、牛肉、鱼类、酒类、抽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412~3.178,均P>0.05).近两年内遭受过比较大的挫折情绪不佳、采取措施控制体重、初潮年龄早、绝经晚、服用过避孕药物、乳腺癌家族史、食用猪肉和羊肉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1.642~7.471,均P<0.05),母乳喂养、食用杂粮、食用奶及奶制品、食用黄豆及其制品、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均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OR值0.627~0.862,均P<0.05).结论 近两年内遭受过比较大的挫折情绪不佳、采取措施控制体重、初潮年龄早、绝经晚、服用过避孕药物、乳腺癌家族史、食用猪肉和羊肉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食用杂粮、食用奶及奶制品、食用黄豆及其制品、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均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让诊断明确的早期富颈癌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目前可供治疗的不同方法的利与弊,(子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由病人自己选择治疗方法以达到探索合理有效的人性化治疗目的。方法自2001年1月~2002年5月间收治早期宫颈癌60例,CINⅡ~Ⅲ级26例,宫颈原位或伴累及腺体13例,宫颈原位癌微灶浸润(深度<3mm)21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7.2岁,入院后由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情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缺点,谈话两次以上,最后由病人自己选择治疗方案,选择全子宫切除33例,选择宫颈锥切27例,无孩子19例中选择宫颈锥切16例,选择全子宫切除仅3例。宫颈原位癌早浸21例中有6例选择锥切,5例浸润深度<1mm,仅1例浸润<3mm,余下15例均选择全子宫切除术。结果60例手术后组织学检查,切缘均无病灶残留,随访4~18月,无1例复发,宫颈锥切的27例中已有3例足月妊娠,剖宫产分娩健康婴儿。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知情选择治疗方法基本符合常规的治疗方法,病人重视治疗后随访,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98例行LEEP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变化,评价LEEP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1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5.6ml,术前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IEEP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77.73%(698/898).LEEP术后病理结果级别升高96例(10.69%),手术前后HPV-DNA负荷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手术对于宫颈病变具有较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更高的宫颈浸润癌检出率,LEEP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除高危型HPV感染,是一种诊断、治疗CIN的非常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