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 Ⅰ期标本(CIN 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n=2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0、40.90%、68.18%和70.49%;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及宫颈鳞癌组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在宫颈鳞癌组中,不同年龄、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94.4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Twist蛋白阳性率(93.75%)较无淋巴结转移者(62.22%)明显升高(P<0.05).结论 Twist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潜能方面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Ⅰ期标本(CIN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n=2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0、40.90%、68.18%和70.49%;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及宫颈鳞癌组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在宫颈鳞癌组中,不同年龄、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94.4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60.47%),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分析2098例CINⅠ~ⅢLEEP标本切缘阳性与患者年龄、HPV感染、病变程度、病变累及腺体及病灶数量的关系。结果:2098例LEEP术后标本中共有238例切缘阳性,占11.34%,其病理检查诊断均为鳞状上皮高度病变。>40岁患者LEEP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13.20%)高于≤40岁年龄组(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HPV阳性组LEEP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12.17%)高于HPV阴性组(4.7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1);病变累及腺体组切缘阳性率(12.37%)高于未累及腺体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多发病灶组切缘阳性率(13.41%)明显高于单发病灶组(9.7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93,P<0.01)。结论:LEEP术后标本切缘阳性主要存在于鳞状上皮高度病变组,其与年龄大于40岁、HPV感染、病变累及腺体及多点病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砂生槐子中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方法:改良砂生槐子中生物碱提取工艺,采用Diamonsil C18(2)(4.6 mm×250 mm,3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缓冲盐(p H 8)-甲醇(55∶4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5℃。结果: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和苦参碱质量浓度在0.46~59.00、0.40~51.60、0.55~70.00、0.59~75.00μg·m 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0.999 9、0.999 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8%、100.3%、99.69%、100.2%。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和苦参碱4种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59.37、0.99、0.26、15.35μ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砂生槐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导致宫颈黏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预防宫颈黏连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LEEP治疗后,采取预防宫颈黏连措施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患者,纳入研究组(n=603);选择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LEEP治疗后,未采取预防宫颈黏连措施的患者,纳入未干预组(n=10 863)。根据研究组患者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即带尾丝T型环与采用Hegar子宫颈扩张棒物理扩张宫颈预防宫颈黏连措施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分为放置IUD亚组(n=144)与物理扩张亚组(n=459)。将未干预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患者纳入对照组(n=2 270)。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未干预组患者LEEP治疗导致的宫颈黏连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随访,前瞻性研究LEEP的宫颈黏连干预措施的效果。统计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患者LEEP治疗导致的宫颈黏连发生率,以及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生殖道感染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患者的年龄、产次、疾病类型构成比、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组患者接受宫颈黏连预防措施前,均获得其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未干预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为9.6%(1 042/10 863)。未干预组患者中,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前次剖宫产分娩、宫颈锥切深度10mm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性成熟期、前次经阴道分娩、宫颈锥切深度≤10mm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 692.23,P0.001;χ2=5.11,P=0.024;χ2=15.72,P0.002)。未干预组患者中,不同孕、产次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宫颈黏连发生率为10.6%(64/6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995/2 2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225.90,P0.001)。研究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后,放置IUD亚组与物理扩张亚组的宫颈黏连发生率分别18.1%(26/144)与8.3%(38/459),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P0.001;χ2=205.16,P0.001);物理扩张亚组的宫颈黏连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放置IUD亚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11.04,P0.001)。3放置IUD亚组患者的IUD脱落率为41.0%(59/144),生殖道感染率为24.3%(35/144),其生殖道感染率显著高于物理扩张亚组的8.5%(39/45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5,P0.001)。结论绝经、分娩方式和宫颈锥切深度是LEEP导致宫颈黏连发生的3大高危因素。LEEP后放置带尾丝IUD和采用Hegar子宫颈扩张棒物理扩张宫颈,均可显著降低宫颈黏连发生率,但放置带尾丝IUD预防宫颈黏连的有效性低于物理扩张法,并且IUD易脱落,导致的生殖道感染率,亦较物理扩张法高。因此,LEEP后物理扩张宫颈是更为经济有效的预防宫颈黏连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基细胞学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4例行LCT检查的患者,其中621例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HR-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分析2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结果作对比分析,细胞学异常的621例样本中ASCUS 38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4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7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SC)11例.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 72.41%(147/203),HSIL 92.60%(75/81),SCC 100%(11/11).621例ASCUS异常患者中HPV感染率43.32%(269/621),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0%(11/11),宫颈上皮瘤样增生(CIN)Ⅲ 84.85%(28/33),CIN Ⅱ 70.83%(34/48),CIN Ⅰ 84.073(172/203),正常或炎症7.32%(24/326),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LCT检查的敏感性为81.04%,特异性为91.64%;HR-HPV检测的敏感性为90.47%,特异性为93.14%.结论 液基细胞学(LCT)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提高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的手术方式,分析宫颈环行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妊娠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6月—2005年5月间47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行LEEP术后妊娠的患者的妊娠时间、妊娠结局、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与胎儿情况。结果:4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妊娠者6例,6~12个月妊娠者23例,1年后妊娠者15例,2年后妊娠者3例。12例早孕期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5例孕早期难免流产;早产剖宫产1例;足月妊娠分娩29例,其中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10例,无宫颈性难产。结论: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宫颈疾病患者而言,宫颈LEEP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李  吴丹  李柱南 《上海医学》2008,31(3):169-171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LCT的4532例患者,其中66例检测结果正常以及695例检测结果为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鳞状上皮细胞癌(SCC)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LCT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慢性炎症(包括宫颈湿疣)409例,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I 245例,CIN Ⅱ 60例、CIN Ⅲ 35例,SCC 12例.LSIL的LCT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69.39%(170/245),HSIL为96.84%(92/95),SCC为100%(12/12).LCT的敏感性为98.86%,特异性为15.16%,阳性预测值为50.07%,阴性预测值为93.94%.结论 LCT对宫颈病变筛查较为敏感,对ASCUS、LSIL、HSIL和SCC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及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现状,分析干预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糖尿病的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PubMed、Web of Science 等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对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年或1年以上生活方式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综述.结果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806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综述,干预组1475例,对照组1331例.干预组空腹血糖(FDG)[WMD =-1.54,95%CI (-1.96,-1.12)]、饮食控制[OR =5.52,95%CI (2.42,13.05)]、合理运动[OR =2.23,95%CI (1.56,3.19)]、自我监测[OR =3.87,95%CI (2.23,6.69)]4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也存在干预主要集中于城市、对患者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和健康教育方案不完善等问题.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重干预方案的完善和实施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组织蛋白酶B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各级病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56例宫颈鳞癌组织、85例官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宫颈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49/56)、48.3%(38/85)和3.6%(2/28),宫颈癌组织中C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与CIN及正常宫颈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B蛋白在宫颈浸润深度<2/3的阳性表达率为62.79%(27/43),浸润突破2/3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81.81%(12/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B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2%(23/38)和88.89%(16/18),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CB蛋白阳性率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表达增强与宫颈鳞癌的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