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Ro-52蛋白作为靶抗原,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Sj觟gren′s syndrome,S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losus,SLE)、皮肌炎(DM)、病毒性肝炎等患者的血清中。在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自身抗体检测中发现,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病毒性肝炎患者中Ro-52抗体单独阳性的现象较常见,本研究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价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就诊患者血清样本397例,其中360例样本采用干式荧光发光法、酶联免疫法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五项检测,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为HBsAg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期的37例样本采用干式荧光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3种检测技术进行HBsAg、HBeAg和HBeAb 3项检测,对比分析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各检测项目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酶联免疫法S/C值与干式荧光发光法S/C值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γ=0.819,0.913,0.906,0.732,0.842,P<0.001).2种检测技术HBV5项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均>9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49,0.944,0.955,0.842,0.949).37例HBsAg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期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干式荧光发光法与罗氏电化学发光HBeAb阳性符合率100%(37/37)远远高于酶联免疫法18.92%(7/37)和胶体金法5.40%(2/37),差异统计学意义(=13.714,22.752,P<0.001).结论 干式荧光发光法能有效的反映出HBeAg血清学转换期,常规HBV筛查试验与酶联免疫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具备检测时长短、无频繁手工操作、操作简便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非病毒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与笔者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分析, 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CD3+、CD3+CD8+、CD3+CD8+/淋巴细胞低于健康成年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D4+/CD8+高于健康成年人 (P<0.00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CD3+CD4+/淋巴细胞、CD4+/CD8+高于健康成年人 (P<0.001) 。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 在酒精性肝硬化中CD3+、CD3+CD8+、CD3+CD8+/淋巴细胞、CD4+/CD8+的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0.80、0.82、0.66、0.74;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CD3+CD4+/淋巴细胞、CD4+/CD8+的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0.80、0.8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作为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04~2006年间住院患者中梅毒的存在现状并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1688例住院病人中,梅毒检测阳性104例,阳性率达6.16%。结论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者分布较广,尤其中青年阳性率较高,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试验是及早发现梅毒并防止其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IV感染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疑似HIV感染患者血清样本351例,分别采用干式荧光发光法、ELISA进行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作为HIV的确证试验(金标准),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和一致性.结果 ELISA的S/CO值显著高于干式荧光发光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2015—2019年云南地区HIV感染者/ADIS患者合并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2824例HIV感染者/ADIS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感染病原微生物细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等,统计分析其不同年份、性别等分布特征。结果2015—2019年HIV感染者/ADIS患者合并感染病原微生物占比前十的病原体分别为白念珠菌45.18%(1276/2824)、丙型肝炎病毒29.60%(836/2824)、结核分枝杆菌26.52%(749/2824)、卡氏肺孢子虫10.09%(285/2824)、乙型肝炎病毒10.06%(284/2824)、单纯疱疹病毒8.29%(234/2824)、大肠埃希菌7.08%(200/2824)、巨细胞病毒6.44%(182/2824)、金黄色葡萄球菌5.59%(158/2824)、新生隐球菌4.28%(121/2824),其中病毒感染占比较高的分别是丙型肝炎病毒29.60%、乙型肝炎病毒10.06%、单纯疱疹病毒8.29%、巨细胞病毒6.44%;细菌感染占比较高的分别是结核分枝杆菌26.52%、大肠埃希菌7.08%、金黄色葡萄球菌5.59%、肺炎链球菌3.40%(96/2824);真菌感染占比较高的分别是白念珠菌45.18%、新生隐球菌4.28%、马尔尼菲篮状菌4.14%(117/2824)、光滑念珠菌3.51%(99/2824);寄生虫感染主要是卡氏肺孢子虫10.09%(285/2824)和弓形虫2.05%(58/2824);螺旋体感染主要是梅毒螺旋体4.14%(117/2824)。不同性别、年份中白念珠菌、丙型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15—2019年云南地区HIV感染者/ADIS患者白念珠菌、丙型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HIV流行状况日益加重,特别是云南这一个感染严重的地区,近来临床就诊的艾滋病人越来越多。CD4 T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仪器昂贵,检测费用高,病人经济难以承受等一些问题,这两项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CD4细胞水平及病毒载量与口腔念珠菌机会性感染的关系,以加深对艾滋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进行实时核酸扩增检测分析HIV载量,用流式细胞技术计数CD3、CD4、CD8淋巴细胞分析,口腔念珠菌菌株培养鉴定.结果 CD4+<200 cell/μL的85名艾滋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39人次(占39%),以白念珠菌(33%)最为常见,0.3%为光滑念珠菌,0.1%为热带念珠菌.100例患者中血浆HIV病毒载量为103~104有46例,感染口腔念珠菌病24例,占52.2%(24/46),HIV病毒载量为>105有22例,感染口腔念珠菌病12例,占54.5%(12/22).结论艾滋病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和患者CD4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