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缺氧、H2O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干预作用,探讨VEGF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VEC分成对照组、缺氧处理组、缺氧+VEGF处理组、H2O2处理组、H2O2+VEGF处理组、OX-LDL处理组、OX-LDL+VEGF处理组、TNF-α处理组和TNF-α+VEGF处理组.利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观察VEC增殖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T-PCR法了解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Apo-1/Fa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H2O2、OX-LDL和TNF-α处理组凋亡细胞和Apo-1/Fas mRNA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相应VEGF处理组,而细胞增殖和Bcl-2 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相应VEGF处理组(均P<0.01).结论 缺氧、H2O2、OX-LDL和TNF-α能抑制VEC增殖,诱导VEC凋亡,而VEGF能部分拮抗上述作用,其抗凋亡作用可能与Bcl-2 mRNA表达上调和Apo-1/Fas mRNA表达下调有关,为VEGF用于预防PCI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益智清心方(YZQXF)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分析其作用信号通路,探讨其对AD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YZQXF药味组成,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各药材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各成分相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搜索AD相关靶点,同时将药物靶点及疾病靶点数据进行比对,获得交集靶点,上传STRING 11.5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找到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构建YZQXF治疗A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借助BioConductor软件的R语言包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核心基因分别与关键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YZQXF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作用特征。结果:YZQXF中共有43个化学成分作用于2871个AD相关靶点,共存在129个化学成分-靶点相互作用关系。YZQXF治疗AD的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四氢小檗碱、豆甾醇、原阿片碱、杨梅酮、氧代小檗碱、巴马汀、马卡因、小檗碱,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Myc、Fos、MAPK14、Jun、核转录因子-κB p65(RELA)、蛋白激酶B1(Akt1)、MAPK8、白细胞介素-1β(IL-1B)、肿瘤蛋白p53(TP53)。GO富集得到2359个生物过程条目,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的分子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域等细胞组分及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得到168个通路,主要包括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YZQXF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治疗AD的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YZQXF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关键靶点及多种作用途径治疗A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时间力竭游泳运动后感染小鼠外周血中TGF-β以及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12只)、感染组对照组(M组:12只)、实验组(E组:12只)和恢复组(F组:12只).E组和F组采用4周力竭游泳运动,M组和E组在力竭运动后即刻,F组在恢复性运动后7 d采用福氏志贺氏菌灌胃,灌胃后12 h,用ELASE检测大鼠外周血内TGF-β的含量;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CD25+Foxp3+的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长时间力竭游泳运动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7 d恢复训练后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运动员过度训练通过分泌抑制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增殖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力竭运动对免疫防御的影响是可逆的;外周血TGF-β的变化可以作为外周疲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谱氯离子通道阻滞剂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A组)、DIDS处理组(B组)和LY294002预处理组(C组)。伊文兰和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TUNEL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测定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38.8±7.7)% vs (54.2±10.8)%,(8.9±1.8)% vs (17.6±3.5)%.P<0.01];磷酸化Akt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A组比较,C组梗死面积、凋亡指数无明显减小,磷酸化Ak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IDS能够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酶三羟基激酶/Akt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指导对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并成功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2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1)个性化运动指导+曲美他嗪组(A组,96例);(2)运动指导组(B组,95例);(3)无运动指导对照组(C组,94例),分别于PCI术后第1、6、12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门诊复查和/或电话随访,比较三组患者代谢当量、36项简易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出院时3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半年及1年后,与B组和C组比较,A组代谢当量[半年:(4.26±0.55)METs比(3.87±0.57)METs比(5.01±0.88)METs,一年:(5.14±0.39)METs比(4.53±0.58)METs比(6.20±0.76)METs比]、SF-36得分[半年:(79.47±4.49)分比(70.98±5.59)分比(81.40±5.05)分,一年:(83.19±3.82)分比(73.63±5.25)分比(88.03±3.31)分]、6min步行距离[半年:(477.45±31.68)m比(456.00±30.03)m比(494.85±24.28)m,一年:(516.42±31.53)m比(475.25±29.78)m比(549.12±28.07)m]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密切随访下给予个性化运动指导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心肌组织中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活性氧(ROS)的调控。方法: 常规建立SD大鼠I/RI心脏模型,32只,随机分成4组(n=8),分为假手术组、I/R组、过氧化氢酶(CAT)组及DIDS组。伊文思蓝和红四氮唑(TTC)双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心肌组织中ROS的含量、用western blot 蛋白印迹法检测Akt和p-Akt的水平,TUN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①与I/R组对比,DIDS组和CAT两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数、血清CK、LDH的活性均明显减少(P<0.05);但DIDS和CAT二组间无差异。②与I/R组对比,DIDS组和CAT组血清中MDA的含量明显减小;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DIDS组比较,CAT组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③与I/R组对比,CAT组和DIDS组心肌组织中RO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CAT组较DIDS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④各组心肌组织中总Akt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I/R、DIDS 和CAT 3组p-Akt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DIDS组p-Akt的水平显著高于I/R和CAT组(P<0.05);但I/R和CAT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DIDS同时具有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及降低ROS水平,减轻I/RI,达到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初次产检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的知晓度。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进行初次产检的800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向初次产检孕妇发放《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知识》调查问卷,匿名回收。分析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知晓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发放800份调查问卷,收回739份,其中有效问卷734份,占发放调查问卷的91.75%;734名初次产检孕妇对HBV感染知晓情况的平均得分为(6.10 ± 1.31)分,对母婴传播防治措施知晓的平均得分为(3.86 ± 1.53)分;以25~35岁孕妇最多(69.48%),35岁以上孕妇最少(占4.77%),大于35岁孕妇的知识得分为(6.97 ± 1.08)分,3个年龄段孕妇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231、P = 0.040)。本研究对象中首次怀孕孕妇较多(占74.80%),但有过孕育经验的孕妇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分别为(6.29 ± 1.44)分和(3.99 ± 1.57)分,与首次怀孕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12、P = 0.029,t = 1.902、P = 0.016);不同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以上)孕妇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391、P = 0.001,F = 8.273、P = 0.001);7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高于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分别为(6.66 ± 1.17)分和(4.35 ± 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632、P = 0.016,F = 2.413、P = 0.029)。 结论初次产检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充分,且年龄和教育水平为影响受访者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和对母婴阻断措施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止痛散配合松解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部骨折术后患者68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行关节松解术配以止痛散外用治疗,对照组仅行止痛散外用治疗。根据术后测量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度,采用肢体功能活动度测试方法评价患膝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价系统来进行膝关节疼痛程度的测量,同时结合疼痛强度与疼痛缓解简单描述评价系统进行治疗后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在患膝活动度、VAS评分、疼痛强度与疼痛缓解简单描述评价系统评分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疗效确切。结论:关节松解术配以膝关节理疗对髋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患者有理想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 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搜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角肌挛缩症患儿18例,术前均行 X线及3.0 T MRI检查(MR T1WI、T2WI,抑脂T2WI、轴位快速梯度回波(GRE)T2WI序列),其中9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T1WI及T2WI显示18例受累三角肌不同程度变薄、萎缩,内侧肌间隙增宽。GRE-T2WI显示16例患侧从肱骨头外上方沿三角肌走行至外下的挛缩纤维索条影,呈条带状低信号,邻近皮下脂肪局灶性增厚、向内填充。病理结果显示GRE-T2WI中挛缩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横纹肌萎缩或消失,肌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所见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8.9%。结论3.0 T MRI尤其GRE-T2WI序列能够直接准确显示挛缩三角肌及增生的纤维索条结构,有利于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影像学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2例TNBC及504例NTNBC患者的乳腺X线及MRI表现,两组X线及MRI检查中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等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TNBC组病变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边缘清晰(12/25,48%)、圆形或类圆形(10/25,40%)、少钙化单纯肿块(17/28,61%)。TNBC组MRI常见表现为类圆形或结节状(22/27,82%)、边缘光滑(11/27,41%),T2WI序列呈高信号(5/27,18.5%)、环形强化(8/27,29.6%)、TIC呈速升速降型(20/32,63%)。TNBC组与NTNBC组乳腺X线肿块边缘及肿块钙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检查在肿块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TIC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的MRI检查中,如肿块边缘光滑,出现环形强化,TIC呈Ⅲ型,ADC值较高,结合乳腺X线检查所见,其对诊断TNBC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