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的组织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培他滨代谢物氟尿嘧啶的组织浓度。方法:取氟尿嘧啶血浆溶液,加入溴尿嘧啶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提取后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进样分析;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其周边组织用空白血浆匀浆,匀浆液处理方法同上。流动相为乙腈-水(1∶99),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氟尿嘧啶与内标溴尿嘧啶保留时间分别为3.20min和7.50min。氟尿嘧啶的标准曲线范围0.02~1.0μg.mL-(1r=0.999 6),方法的重现性、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卡培他滨代谢物氟尿嘧啶在胃癌中心组织的浓度(1.095μg.g-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0.047μg.g-1)。结论:本方法适合测定氟尿嘧啶的组织浓度,可用于卡培他滨人体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GS-IV)在完整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初步的药动学评价。方法:运用液质联用仪(HPLC-MS)测定大鼠血浆AGS-IV浓度。6只雄性SD大鼠,AGS-IV溶液静脉给药(2 .0 mg/kg) ,单只大鼠连续取血法,取血点分别为0 .025、0 .05、0 .1、0 .25、0.5、1、2、4、6、10、14和24 h。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血浆样品,地高辛为内标(I .S.),LC-ESI-MS测定血药浓度。AGS-IV的m/z为807 .5 ,内标地高辛的m/z为803 .5。结果:AGS-IV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 ~1 000 ng/mL(r=0 .9992)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6 %和8%,血浆样品AGS-IV的回收率为92 .8 %~98 .4 %,内标的回收率为80 .0 %~90 .9 %,最低检测限为0 .5ng/mL。CAPP软件拟合,AGS-IV的消除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t1/2β(h) ,CL(L.kg-1.h) ,Vc(L/kg),AUC0 -∞(μg·mL-1.h)分别为:3 .46±0 .52 ,0 .47±0 .02 ,0 .76±0.16和4274±186。结论:连续间断取血法结合HPLC-MS技术,适用于测定AGS-IV在小动物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神经细胞能量的获得主要依赖葡萄糖,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尤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多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5年、10年和20年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分别达到30%、60%和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建立的头孢克洛(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建立经胃肠道的给药方案.方法 10健康志愿者按3种给药方案(500 mg每日3、4、5次)121服头孢克洛,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即头孢克洛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MIC_(90);用CAPP软件,拟合出不同给药方案时T>MIC_(90)的百分值,推算出较为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 建立的PK/PD模型CAPP软件拟合结果,3种给药方案的T>MIC_(90)时间的百分值分别为25.5%、34.0%和42.5%.结论 如果头孢克洛预达T>MIC_(90) 35%~55%的理想比值,较合理的口服给药方案为500 mg每日4次.  相似文献   
5.
余俊先  陈秀兰  王汝龙 《中国药师》2012,15(7):1033-1034
目的:考察国产和进口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剂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10 h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异山梨酯与不同注射液配伍后0,2,4,6,8,10 h时间段药物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情况.结果:两个不同厂家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剂配伍后,0~10 h内各配伍液的外观、pH、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硝酸异山梨酯在0.9%氯化钠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含量和理化性质稳定,国产和进口注射剂质量相当,适于临床的长时间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6.
余俊先 《大众健康》2009,(11):68-68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严查“酒后驾车”。有些自以为聪明的司机,喝酒之后还要“顶风作案”,以为几粒解酒药就能“药到酒除”。这样是否真的有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免疫抑制药吗替麦考酚酯(MMF)致白细胞计数降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5—2007年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术后发生WBC降低的病例23份(除去死亡,移植失败以及数据不全者),对术后WBC白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对比总蛋白降低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肾移植患者中,平均年龄(48.30±12.19)岁,WBC减少发生率为6.94%(23/331),6例停用,11例减量。且有1例患者白细胞下降至0.11×10^9·L^-1。WBC计数平均3.03×10^9·L^-1,其中危重度患者2例,重度患者2例。结论:肾移植后应用MMF所致WBC减少并不少见,其发生可能与体内血中游离的霉酚酸浓度较高有关,大多数可逆。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少MMF的用号.  相似文献   
8.
黄芪甲苷包合体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完整大鼠间断连续取血模型研究黄芪甲苷包合体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黄芪甲苷水剂(20 mg·kg-1、黄芪甲苷包合体(5.0, 10.0和20.0 mg·kg-1灌胃,以及黄芪甲苷水剂(2.0 mg·kg-1注射。每只大鼠间断连续取血,所有的血样以地高辛为内标,用液质联用仪(HPLC-MS测定。结果 黄芪甲苷和地高辛m/z比分别为 807.5和803.5。黄芪甲苷包合体(5.0, 10.0和20.0 mg·kg-1的t1/2β分别为(10.73±3.34,(11.47±3.28和(12.88±2.03 h, CL分别为(0.88±0.09,(0.90±0.63和(0.85±0.04 L·h-1, Vc分别为(6.73±1.78,(5.66±2.23和(5.72±2.41 L·kg-1,AUC0-t分别为(1 099.09±84.32,(2 174.68±232.98和(4 800.24±214.86 ng·h·mL-1。黄芪甲苷包合体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2%~11.2%,而黄芪甲苷水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只有3.2%。结论 包合体是提高黄芪甲苷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有效剂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肝功能不全患者血浆中利伐沙班浓度的方法。 方法: 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乙腈 10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 冰醋酸(50∶50∶0.45);流速:0.2 ml·min-1,柱温:2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内标法定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 436.1→145.1(利伐沙班),m/z 837.0/679.4(内标罗红霉素)。 结果: 血浆利伐沙班浓度在5~1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7%,绝对回收率98.19%~103.47%,基质效应85.53%~104.06%。血浆样品室温放置6 h、反复冻融3次及-20℃冷冻30 d稳定性良好,样品浓度均无显著变化。应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例肝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后的血药浓度,发现餐后服用和空腹服用利伐沙班可能会影响其吸收,而肝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可能会使利伐沙班的体内药动学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人血浆中利伐沙班的浓度,并可为利伐沙班在人体中的药动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孢素A个体化给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环孢素A(CsA)的个体化给药设计。方法 收集肾移植患者临床数据,分析CsA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CsA个体化给药的程序并少量样本试用。结果 初步完成个体化给药的程序编写,10个病例(总共30次)的预测表明,绝大多数次(23/30)的预测给药剂量与实际给药剂量的误差小于15%,超过半数次(17/30)的误差小于10%。结论 可以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CsA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