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期相数目融合得出的自定义容积图像,找到灌注CT诊断胰岛素瘤的最佳融合期相数目。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怀疑胰岛素瘤、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灌注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的患者39 例,采用后处理软件dynamic angio获取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之后将腹主动脉峰值及其邻近2、4、6、8、10 期,共计3、5、7、9、11 个时间点融合,得到5 组自定义容积图像。对5 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胰腺实质信噪比(SNR)、肿瘤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总体图像质量、胰岛素瘤显示)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Friedman M秩和检验。结果 随着融合期相增多,图像噪声明显减低,胰腺SNR明显增加(P均<0.001)。5期融合图像胰岛素瘤对比度为69.81±41.35,与3期融合图像的72.77±45.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01)。5~11 期融合图像胰岛素瘤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99),但均显著高于3 期融合图像(P均<0.05)。5 组容积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7)。结论 5 期融合图像胰岛素瘤对比度及CNR不劣于甚至优于其他融合图像,且拥有中等图像噪声及胰腺实质SNR。灌注CT诊断胰岛素瘤的最佳融合期相数目为5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胰岛素瘤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相关参数和CT灌注参数及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怀疑胰岛素瘤且行IVIM和CT灌注扫描的患者共55例,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IVIM相关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M)]。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染色获得病理学指标(包括分级、ki-67指数和核分裂相)。比较正常胰腺不同解剖部位及正常胰腺与胰岛素瘤的IVIM相关参数差异。分析IVIM参数与CT灌注参数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胰尾ADC值及D值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胰岛素瘤及正常胰腺的所有IVIM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正常胰腺的ADC值、f值与BF呈正相关(r=0.437,P=0.003;r=0.357,P=0.010),余IVIM相关参数与CT灌注参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IVIM参数与胰岛素瘤病理学分级指标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正常胰腺的不同解剖部位的IVIM参数有差异,IVIM参数可区分正常胰腺实质及胰岛素瘤。ADC值与CT灌注参数BF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水对人肺泡上皮细胞中活性氧(ROS)和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含不同浓度海水(20%、40%、60%、80%)的培养液刺激人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1 h后更换培养液,3 h后CCK-8法检测海水对细胞的毒性;以25%浓度海水刺激A549细胞1 h后,不同时间点(2 h、4 h、6 h、8 h)应用CCK-8法检测海水对细胞的毒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特异蛋白GRP78蛋白表达情况,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以不同浓度海水刺激A549细胞时,细胞活性受抑制程度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海水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在受到短暂海水刺激后恢复时,细胞活性依然受到明显抑制,在4 h抑制最显著,之后逐渐恢复,2 h、8 h组与0 h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 h、6 h组与0 h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胞内活性氧类(ROS)含量增多,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表达量增加,且都在4 h达到峰值。结论海水干预可抑制人肺泡上皮细胞增殖活性,而内质网应激和活性氧类参与了海水引起的A549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及新的医疗形势下,麻醉医师在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更应充分认识本专业的高风险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文章着重从麻醉风险的认识、成因上进行相关剖析,提出针对当前麻醉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无瘢痕愈合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铭  程基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53-855
从Longaker等的实验证实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现象之后,无瘢痕愈合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完全揭开其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部分学者利用抗原抗体结合、转基因、基因敲除等技术试图在基因水平阐明各种细胞因子在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以揭示无瘢痕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七氟烷在婴幼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烷在婴幼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45例3月~5岁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以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以BIS判定麻醉深度。记录开始吸入七氟烷至BIS降至40~50的时间;血压心率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诱导期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反应。结果:BIS降至40~50的时间为90.87±32.5s;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无一例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7例(18.6%)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出现体动,无一例呛咳、屏气和喉痉挛发生;苏醒时间10.6±3.0min;5例(3.4%)出现恶心但无呕吐,有97例(66.9%)患儿在苏醒后出现躁动:送出手术室时间为19.6±5.3min。结论:七氟烷用于婴幼儿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具有诱导快、苏醒快、副作用少、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等诸多优点,可安全地用于婴幼儿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基层医院麻醉科监护设备、诊疗技术迅猛发展,但由于外科技术水平和手术的难度、复杂性、风险性越来越大;人民生活和健康意识及对疾病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手术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并发症越来越复杂,麻醉风险近年来在基层医院呈不断攀升趋势。如何将“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和围麻醉期的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程度,是每位麻醉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VX2肝癌兔CT增强5期扫描,探讨模拟常规25期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20排容积CT对38只兔VX2肝癌模型进行肝脏灌注扫描,从常规25期图像中依据时间密度曲线(TDC)选取5期增强图像(平扫、动脉早期、动脉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并利用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得其灌注参数的伪彩图,包括动脉血流量(AF)、门静脉血流量(PF)、肝脏灌注分数(PI),并分别记录其辐射剂量。比较正常肝实质及肿瘤活性区5期增强CT与常规25期灌注各参数之间的一致性;比较5期增强CT及常规25期灌注图像上正常肝实质、肿瘤活性病灶间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价常规25期灌注和5期增强CT的灌注参数分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结果 1)对于正常肝实质及肿瘤活性组织,5期增强CT与常规25期CT灌注各参数之间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正常肝实质AF、PF、PI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依次为0.7798、0.5795、0.8371,肿瘤活性区AF、PF、PI的ICC值依次为0.5346、0.8475、0.7275);2)常规25期灌注及5期增强的正常肝实质与肿瘤活性区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D与25期灌注参数的相关系数(r)依次为AF(0.4969)、PF(-0.7890)、PI(0.8946);MVD与5期增强灌注参数的r值依次为AF(0.4058)、PF(-0.7143)、PI(0.9690);4)5期增强CT辐射剂量明显低于25期CT灌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期增强CT对正常肝实质及肿瘤活性区灌注评估结果与常规25期CT灌注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5期CT灌注可大致模拟常规25期CT灌注,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5期CT灌注结果与MVD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 PDAC)是一种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 其诊治路径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1)筛查和早期检出; (2)术前评估及准确分期; (3)鉴别诊断; (4)随访及治疗评估, 影像学在其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总结各种影像学检查在PDAC诊治路径中的作用及价值, 深入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 提供基于证据的PDAC影像学检查流程, 并重点阐述PDAC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改善PDA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Ⅲ型胶原在正常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雌雄大鼠1:1合笼配种,取胎龄10天、12天、14天、16天、18天胚胎皮肤,做石蜡包埋切片,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Ⅰ型胶原表达随胎龄的增加表达增加,各胎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胶原表达随胎龄的增加表达降低,各胎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之间为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及其比例与大鼠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