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切口疝的微创修补理念在疝外科界已经形成共识,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腔镜下的补片固定技术仍然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新式的切口疝补片固定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120例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IPO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的补片固定方式采用“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观察组),另60例采用传统疝钉双圈固定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以及经济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程以及疝环最大缺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补片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35.5 min vs. 47.7 min,P<0.05),平均疝钉固定数量少于对照组(36.6枚 vs. 44.2枚,P<0.05),平均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分 vs. 4.6分,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9万元 vs. 4.8万元,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肿、补片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26.3个月与25.8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口疝复发率(1.7% vs. 5.0%,P=0.61)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 vs. 8.3%,P=1.00)。结论 “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可缩短补片固定时间,减少疝钉使用数量,节约住院费用,并且可降低切口疝术后早期疼痛的发生,该方法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腹腔镜下Sugarbaker修补手术是造口旁疝的主要手术方式,补片固定是手术的关键技术环节,本研究介绍一种新式补片固定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的66例造口旁疝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手术(Sugarbaker术式),根据补片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41例,采用"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和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疝钉双圈补片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以及造口旁疝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补片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32.6±9.0)min vs(38.7±11.0)min,P<0.05],两组在疝钉固定数量、血清肿、补片感染、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14.8)个月vs(38.8±15.2)个月,P=0.687],试验组的造口旁疝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4% vs 20.0%,P<0.05),而两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 vs 24.0%,P=0.971)。 结论在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中应用"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可以缩短补片固定时间并减少术后复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环状RNA(circRNAs)作为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中。环状封闭结构、无poly A尾巴是circRNAs结构上的特征,使其不易被核酸外切酶降解,能够逃脱腺苷酸脱支酶脱帽效应。circRNAs参与转录或转录后的基因表达调控,尤其是作为miRNA抑制剂,充当竞争性内源RNA抑制靶标基因的表达。circRNAs结构上的特异性和调控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可以在疾病易感性检测、疾病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circRNAs的分类、特征、已知的生物学功能、致病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巨大切口疝修复通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由于关闭巨大缺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病理生理后果,甚至发生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术前渐进性气腹(PPP)可以扩大患者腹腔,促进疝内容物重新回纳,而A型肉毒毒素(BTA)可以可逆性松弛腹壁肌肉,两者联合用于巨大切口疝修复术的术前准备可能起到互补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PPP联合BTA在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采用PPP联合BTA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术前准备,治疗的巨大切口疝患者7例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侧腹壁肌肉BTA注射以及腹腔置管建立PPP,利用CT软件测量患者PPP+BTA处理前后侧腹壁肌肉长度、厚度以及疝囊容积(VIH)和腹腔容积(VAC)变化,记录PPP+BTA处理后的不良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7例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59(44~71)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5.6(21.3~31.2)kg/m2;6例患者为初发疝、1例患者为复发疝;合并基础疾病2例。PPP+BTA处理后,患者平均每边侧腹壁肌肉长度增加3.5 cm;平均每边侧腹壁肌肉厚度减小0.3 cm;VIH平均增加量为829 mL、VAC平均增加量为2 982 mL、VIH/VAC比值降低1.7%;患者的疝内容物均有不同程度自行回纳腹腔。在PPP+BTA准备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1例患者出现肩背部疼痛,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均自行缓解。患者均顺利完成IPOM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186±11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4±1.1)d。术后患者VAS评分均低于3分,无需使用镇痛药物。术后1例患者出现低位小肠梗阻,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出现ACS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0.4±8.8)个月,未出现慢性疼痛、复发及补片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PP+BTA行术前准备能够明显增加巨大切口疝患者的腹腔容积、延长侧腹壁肌肉长度,有利于巨大缺损关闭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内网片(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七步法修补术在创伤性腹壁疝(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s, TAW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2例TAW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录像,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4~66岁,平均56.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平均(25.1±3.2)kg/m2,最大缺损长轴57~150mm,平均105.5mm,短轴45~105mm,平均68.5mm。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0例,机器挤压伤2例。评价腹腔镜IPOM七步法(即腹腔内松解腹壁粘连后,关闭筋膜缺损并置入补片加强腹壁)修补TAWH的可行性,观察术后复发情况,并结合手术录像分析TAWH的特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IPOM七步法修补术。术前行肉毒素腹横肌注射及渐进性气腹,未发现明显合并疾病。术中无结肠及小肠损伤病例,术后无肠瘘病例。术后恢复排气...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随着微创理念及技术的发展,经腹腔镜完成腹壁切口疝手术已成为趋势,但由于腹壁切口疝位置大小不定,暂无成熟的布孔方法供术者参考,使得手术术式的学习难度较大,不合理的布孔还易导致手术难度加大。笔者在此介绍一种基于数据分析与计算的模型化布孔方法,并通过与传统经验性布孔法进行比较,探讨其优势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并拟行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的4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采用术中放置观察孔后以手术经验放置操作孔的布孔方法,研究组采用术前腹部轮廓分析,并按照步骤划定限制条件,根据操作器械尺寸计算合理距离的方法指导穿刺孔放置位置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平均布孔时间(7.28 min vs. 9.93 min)、平均手术时间(67.62 min vs. 79.10 min)、术中加孔率(17% vs. 48%)均明显减少(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 vs. 19.0%),术后住院时间(5.13 d vs. 5.76 d)及术后复发率(4.3% vs. 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IPOM手术采用模型化布孔法可以缩短布孔时间,合理的操作孔布置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粘连分离、缺损缝合及补片固定的难度,降低手术总时间及术中增加操作孔的几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疝的几率。模型化布孔法以客观数据+定量计算代替传统布孔法的经验决策,在方法步骤上更明晰,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更新改进,将有助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手术的规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对住院患者开展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了解其营养风险状况,并探讨术后营养支持情况与相关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三病区住院并于入院48h内完成NRS2002评分患者(378例)作为研究对象。评分≥3分者判定为有营养风险。将最终纳入队列研究的174例营养风险患者按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分为营养支持组(114例)和非营养支持组(60例)。根据医嘱信息获得营养支持相关数据,每周2次记录住院患者相关临床结局,分析两者的关系。分析影响住院费用、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结果:378例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率50.53%(191/378)。174例纳入队列研究住院患者中,营养支持率65.52%(114/174)。营养支持组与非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P=0.034)、总并发症发生率(P=0.012)均低于非营养支持组。疾病评分、营养支持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10)。住院天数、疾病评分、营养评分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10)。结论:普通外科患者营养风险率较高;NRS 2002对普通外科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的临床结局有一定预测功能;营养支持可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Sugarbaker七步法修补术在复发性造口旁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复发性造口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录像。评价复发性造口旁疝行腹腔镜Sugarbaker七步法修补的可行性,观察术后复发情况,并结合手术录像复盘分析造口旁疝的复发类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 结果共纳入11例复发性乙状结肠造口旁疝病例,均为Sugarbaker术后复发。其中男3例(27.27%),女8例(72.73%),年龄69(66~76)岁,体质指数27.11(24.80~27.55)kg/m2,病程12(4~24)个月。缺损长轴65.99(57.99~88.71)mm,缺损短轴60.96(49.82~87.00)mm。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Sugarbaker七步法修补术,其中腹腔粘连分离时间30(5.50~35.50)min,缺损关闭时间32(25~46)min,总手术时间201(175~251)min,术中出血量20(10~50)ml。通过手术录像复盘,根据补片是否移位,可将造口旁疝复发类型分为补片移位型(9例,81.82%)和非补片移位型(2例,18.18%)。在补片移位型中,根据补片下缘移位的程度分为部分移位型(6例,66.67%)和完全移位型(3例,33.33%)。术后恢复排气时间2(1~4)d,术后住院时间5(4~7)d,无手术部位感染病例。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中位随访时间34.7(27.53~60.40)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复发性造口旁疝再次行手术治疗,腹腔镜Sugarbaker七步法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相关抗原CD68、CD20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3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CD68、CD206的表达状态,计算三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数,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CD68、CD20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69.8%、51.2%,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癌旁组织中每个视野下CD68+细胞数分别为(39.7±7.6)、(8.5±2.8)个;CD206+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2.0±9.2)、(3.4±1.8)个;HIF-1α+细胞数(22.9±5.6)、(2.1±1.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206+细胞数与HIF-1α+细胞数表达呈正相关(P<0.01,R2=0.641)。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D68、CD206、HIF-1α表达率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CD206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缺氧区域对M2型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