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源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动剂G10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志愿者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采用不同浓度的G10处理,qRT-PCR法检测PBMCs、细胞IFN-β、TNF-α、IL-28A、IL-29mRNA表达和人单核细胞(THP1) IFN-βmRNA表达。用不同浓度G10处理过的THP1上清液刺激HepAD38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HBV DNA表达水平。结果 G10处理的PBMCs IFN-β、TNF-α、IL-28A、IL-29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诱导IFN-β表达作用最强,可上调达678倍,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G10显著上调THP1细胞表达INF-βmRNA(P0.05),在G10 50μmol/L时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G10明显抑制HepAD38细胞HBV DNA,最高抑制率可达14.8%。而G10直接刺激HepAD38细胞却无类似效应。结论人源STING激动剂G10能够诱导PBMCs和THP1分泌IFN-β为主的细胞因子。该研究证实了激活STING通路能够诱导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抗HBV作用,同时也证实开发人源小分子STING激动剂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第三代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嵌合抗原受体表达载体,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方法将嵌合抗原受体的胞外抗原结合区(EGFRvⅢ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EGFRvⅢscFv,726 bp)、铰链区/穿膜区(213 bp)、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37的胞内信号区,123 bp和126 bp)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CD3ζ链,336 bp)连接成EGFRvⅢscFv-CD28-CD137-CD3ζ(EGFRvⅢ/3CAR),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copGFP的EcoRⅠ和BamHⅠ位点,转染293T细胞48 h后提取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vⅢ/3CAR的表达。结果: EGFRvⅢscFv和基因合成的CD28-CD137-CD3ζ表达框通过重叠延伸PCR拼接成EGFRvⅢ/3CA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分析和DNA测序均验证了重组载体序列完全正确,Western blotting应用抗人-CD3ζ抗体检测到EGFRvⅢ/3CAR在293T细胞中的完整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58 kD)。结论:成功构建嵌合抗原受体EGFRvⅢ/3CAR表达载体,为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靶向治疗肿瘤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高分化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3例高分化R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内镜下治疗、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随访情况和预后。以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为标准,根据病理分期,将83例患者分为G1期组(72例)和G2期组(11例);根据患者瘤体数,将83例患者分为单发RNET组(77例)和多发RNET组(6例);比较两种分组之间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和CD56的表达情况。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分组时,G1期组CgA阳性率明显高于G2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40);根据瘤体数分组时,多发RNET组CgA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RN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17);Syn和CD56在以上两种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分化...  相似文献   
5.
T细胞基因转导方法的快速发展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近年来取得的颠覆性治疗效果让人们对它充满期待.T细胞的基因转导具有挑战性,以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转座子和mRNA电穿孔为代表的技术进步,释放了T细胞的治疗潜能,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精准、高效、持久地杀伤,大大提升了临床级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临床效果;但仍面临插入突变、转导效率、成本等方面的问题.相信随着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T细胞基因转导“完美载体”的出现将会助力免疫治疗成为一线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DDP耐顺铂(DDP)的逆转作用,探讨其逆转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噻唑蓝(MTT)法检测TNF-α 250、1000 U/ml与DDP联用对A549/DDP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以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TNF-α 250、1000 U/ml与DDP联用对A549/DDP细胞的凋亡.结果 250、1000 U/ml TNF-α可使DDP对A549/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从7.12 mg/L分别降至5.02、4.28 mg/L,能够逆转A549/DDP对DDP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418、1.663(P<0.01).细胞凋亡试验中250、1000 U/ml TNF-α+DDP(7.12 mg/L)两组细胞凋亡率同无药组和DDP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能够逆转A549/DDP对DDP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效的临床级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制备方法.方法 将rAAV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ITR)及目的基因表达框(2053 bp)从pAAV-MCS剪切引入杆状病毒载体中构建顺式载体,rAAV血清型2的衣壳和复制蛋白基因在反式载体pFastBacDual中利用真核基因遗漏扫描原理表达,两者分别制备成杆状病毒,共感染昆虫细胞sf9包装rAAV.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顺式和反式杆状病毒载体分别在DH 10BacTM中转座形成杆粒bacmid、昆虫细胞sf9中制备成杆状病毒,病毒滴度可达1×108~3 ×108 v.g./ml.二杆状病毒共感染昆虫细胞sf9,完成rAAV拯救、复制和包装过程,经rAAV-EGFP感染293T细胞测试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该系统具有高效、安全、简便等特点,为临床级rAAV制备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感染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HBV感染五项指标、HDVAg和Anti-HDV,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HBV感染者样本462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10例,慢性肝炎175例,急性乙肝35例,肝纤维化42例,检出HDV感染率为4.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肝纤维化组的HDV感染率最高,为9.5%,其次为慢性肝炎的6.9%,45~60岁人群的HDV感染率为7.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慢性乙肝和肝纤维化病例的HDV感染显著增高,提示HDV感染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建议对肝病患者开展血清HDV感染标志物检查,鉴别是否存在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9.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诱人的应用前景为肿瘤生物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CAR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的活化基序相结合,通过基因转导赋予T细胞肿瘤靶向性、更强的杀伤活性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89年Eshhar等首次提出CAR以来,CAR已从第一代发展至含有共刺激分子的第二、三代,CAR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在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面临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未来研究将集中于设计更安全的第四代CAR、甄选具备最佳治疗潜质的T细胞亚群、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完善临床前试验模型等方面。相信随着免疫学、基因治疗和细胞工程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CAR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的障碍将会逐一扫除,CAR有望成为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DNA损伤诱导因子β(GADD45β)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反转录PCR(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ADD45β在人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分析GADD45β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异常表达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中GADD45β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0%和26%,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有非常统计学差异(x2=15.128,P<0.01); GADD45β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病理学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GADD45β作为抑癌基因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