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719篇
内科学   30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271篇
综合类   959篇
预防医学   424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437篇
中国医学   340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PF级大耳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A型肉毒素组(A组)、复方倍他米松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两组待瘢痕增生达到高峰即伤后第30天,均瘢痕内注入药物,每个创面0.1 mL/次,2周/次,共注射2次,而C组不做任何治疗。于伤后第58天切取兔耳创面作为标本,对比3组瘢痕增生指数、胶原容积分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及神经肽P物质(neuropeptide substance P,SP)表达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1.20±0.15)mm、(1.17±0.10)mm和(2.64±0.34)mm;胶原容积分数为(63.67±2.25)%、(62.08±2.19)%和(79.08±4.80)%;VEGF的表达分别为(24.44±2.62)%、(23.75±2.58)%和(34.39±2.49)%;...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0-MDP-钙盐形成对牙本质粘接成绩的影响。方法 采用酸蚀冲洗粘接模式,根据牙本质表面的处理方式和选择粘接剂的不同将牙齿随机分为以下4组(n=5)进行处理,制作牙本质/树脂粘接试件:①对照组,直接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处理后粘接;②10-MDP组,使用SB2处理进行粘接前,牙本质表面以含有磷酸酯单体10-MDP的自配底涂剂预处理;③CHX组,使用SB2处理进行粘接前,先以氯己定(CHX)预处理牙本质表面;④SBU组,使用包含10-MDP的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处理后进行粘接。通过微拉伸测试(μTBS)测试粘接强度,以X射线衍射(XRD)、原位酶谱测试表征自配10-MDP底涂剂和两种牙本质粘接剂处理的牙本质表面,分析10-MDP-钙盐形成对牙本质粘接成绩的影响。结果 微拉伸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的粘接试件在24 h水储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经过6个月的水储后,与10-MDP组和SBU组相比,对照组的微拉伸强度显著降低(P<0.05),而CHX组的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XRD结果显示,在10-MDP组和SBU组均检测到10-MDP-钙盐形成的特征性峰,表明有10-MDP-钙盐的形成。原位酶谱结果显示,10-MDP组与SBU组之间混合层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区别,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HX组荧光强度低于10-MDP组与SBU组。结论 10-MDP-钙盐的形成能够保护暴露的胶原纤维不接触到MMPs而免于水解,从而增强牙本质/树脂的粘接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在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100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消毒隔离护理措施及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和实验组家属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FVC、FEV_1、MEF50%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不同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56眼)。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28眼),其中AL为27~<30 mm者12眼,AL≥30 mm者16眼;对照组28例(28眼),其中AL为27~<30 mm者14眼,AL≥30 mm者14眼。观察组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应用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术中不植入张力环。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和倾斜度,同时对各组患者进行主观视觉质量量表评分。结果两组不同AL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升高(均为P<0.05);两组不同AL患者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不同AL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0.05);两组不同AL患者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不同AL患者各自组间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27 mm≤AL<30 mm患者组间水平倾斜度、垂直倾斜度及总倾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L≥30 mm患者水平倾斜度和总倾斜度均低于对照组同级A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垂直倾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L≥30 mm患者垂直倾斜度和总倾斜度均低于对照组同级A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水平倾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两组间同级AL患者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眼压升高、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脱位、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应用囊袋张力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稳定,并能获得理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技术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失访者10例,根据复位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双反牵引复位组与牵引床复位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7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87.5%,平均随访14个月。男性3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83.8±0.5)岁。双反牵引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76±11)min,(80±90)ml,(12±3)min,(20±2)次]少于牵引床组[(85±13)min,(100±104)ml,(25±3)min,(25±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4,P=0.043;t=-1.773,P=0.037;t=1.362, P=0.041;t=-2.757,P=0.035),双反牵引复位组术后1、3个月患侧髋、膝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牵引床复位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髋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反牵引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复位质量高,对周围组织血运保护好、时间短、康复快,近期疗效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发现有抗菌活性或是增效活性的银杏酸C17:1衍生物。方法 以银杏酸C17:1为底物,利用一些基团取代苯环上的羧基从而获得银杏酸C17:1衍生物,棋盘法设计试验,测定银杏酸C17:1及其衍生物联合抗生素的增效作用,通过测定Zeta电位、ROS、NPN吸收来探究增效机制。结果 银杏酸C17:1衍生物Ⅱ与达托霉素联合抗粪肠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s)为0.125~0.25,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能产生较高的活性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结论 银杏酸衍生物Ⅱ对达托霉素体外抗耐药株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能和ROS的激增以及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通过测量骶髂关节面下骨髓T2值,探讨T2mapping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36例初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为病例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病例组骶髂关节面下病变区及周围相对正常区、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髓的T2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骶髂关节面下骨髓的T2值进行统计分析, 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病例组病变区及周围相对正常区骨髓的T2值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骶髂关节面下骨髓T2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病例组中病变区比周围相对正常区骨髓T2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2mapping序列通过测量骨髓T2值的变化,可以更早的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食管癌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以食管鳞癌最为常见。放疗是食管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抗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互作用MAGE类药物(neurotrophin receptor-interacting MAGE homolog,NRAGE)在放射抗性细胞株TE13R120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亲本TE13细胞,且NRAGE亚细胞定位变化可能参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形成。通过基因转染构建NRAGE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以进一步明确NRAGE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关系,分析该基因影响放射抗性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构建NRAGE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情况。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实验分为转染过表达组(Eca109/NRAGE组)和空白对照组(Eca109组)。Eca109/NRAGE细胞中NRAGE的表达量明显高于Eca109(t=29.65,P<0.05)。照射后Eca109/NRAGE细胞的放射抗性显著高于Eca109。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ca109/NRAGE细胞中对射线抵抗性最强的S期细胞比例增加,对射线最敏感的G 2 /M期减少。Eca109/NRAGE细胞凋亡率较Eca109细胞降低(t=3.268,P<0.05)。Eca109/NRAGE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Eca109。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β-catenin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在Eca109/NRAGE细胞中明显高于Eca109(t=15.87,P<0.05)。结论:NRAGE参与Eca109细胞放射抗性的形成,改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影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可能影响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