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翻译患者床边交班感知量表(PVNC-BR),并初步评价其信度与效度。方法严格遵循翻译-回译-专家咨询步骤对量表进行跨文化调试,并通过对138例患者进行调查,检测中文版PVNC-BR的信效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17个条目,累积贡献率为61.043%,各因子的负荷数为0.413~0.861;Cronbach’sα系数为0.821,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6~0.854;重测信度为0.879,各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771~0.922。结论中文版PVNC—BR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可用于测评实施床边交班患者的感知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研究山茱萸新苷Ⅰ对大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原代成骨细胞,CKK8实验检测在药物浓度下山茱萸新苷Ⅰ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不同浓度山茱萸新苷Ⅰ干预下成骨细胞ALP的活性情况; Real-time PCR检测Wnt2、β-catenin、BMP2、OPG、NOX4、PERK基因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Wnt2、β-catenin、PDI、CHOP和BIP蛋白表达量。结果 CKK8实验及ALP染色表明山茱萸新苷Ⅰ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山茱萸新苷Ⅰ干预下成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茱萸新苷Ⅰ组的Wnt2、BMP2、β-catenin、OPG、NOX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1),而PERK明显降低(P0. 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茱萸新苷Ⅰ组的成骨细胞Wnt2、β-catenin、PDI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CHOP表达亦有轻微上升,但不明显(P0. 05),而BI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结论山茱萸新苷Ⅰ浓度为1 mmol/mL时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作用上表现最佳,其能显著升高成骨细胞Wnt2、BMP2、β-catenin、OPG和NOX4的mRNA表达水平,而降低PERK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Wnt2、β-catenin、PDI的蛋白表达量,降低BIP的表达量,在山茱萸新苷Ⅰ的干预下,Wn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途径对成骨活动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牛膝甾酮: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主要含有甾酮类、皂苷类及多糖类成分,具有调节糖代谢、抗炎、镇痛、降血糖、免疫调节等作用,牛膝甾酮是其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其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直接参与骨形成,其增殖、分化缺陷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改善成骨细胞功能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背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关于牛膝甾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却没有报道。 目的:研究牛膝甾酮对SD乳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SD乳鼠成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并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牛膝甾酮(1,5,10 mg/L)对成骨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评价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能力;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的形成数量,评估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MDC染色检测自噬小体数量。 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不加药对照组,牛膝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P < 0.05),但却能够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结节的形成(P < 0.05),同时上调成骨分化标志物CollagenⅠ、OPG、OPN、OCN的表达水平,此外牛膝甾酮还能够促进自噬小体的形成;②结果提示,牛膝甾酮能够通过上调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及刺激自噬体的形成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ORCID: 0000-0002-2837-6347(姜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中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辨证分型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不外乎以湿、瘀、寒、热为患;辨证分型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型等多见;中医治疗方法也是多种途径的,有内治、外治、内外合治,内治以内服中药汤剂为主,外治有中药灌肠、中药外敷、中药栓塞、中药熏蒸、针灸治疗、穴位注射、中药经皮离子导入等多种。临床验证,内外合治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其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中药,且无耐药性,治疗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2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3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结核杆菌检测、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TB-DNA检测和抗结核抗体检测. 结果:痰涂片特异性最高,敏感性较低;TB-DNA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较低;抗结核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高于痰涂片和TB-DNA相关指标的最低水平,但其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T细胞斑点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低于痰涂片和TB-DNA相关指标的最高水平,但其总体水平相对较高. 结论:T细胞斑点试验具有快速,准确度高的特点,其综合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州市绝经后女性肌肉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120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90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2.4±7.5)岁.所有受试者均记录其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身高、体重,计算BMI数值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体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索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查找骨质疏松症和膝骨关节炎血清基因芯片表达谱;采用GEO2R筛选出差异miRNA并在miRDB、Targetscan进行靶基因预测;DAVID6.8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有交集的4个差异miRNA,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共含278个节点与545条连线。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VEGFA、ESR1、CCND1、PRKACA、GSK3β、H2AFX、SHH、EGR1、DNMT3A、DNMT3B。结论 交集miRNA和核心基因的发现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了解两病的相关发病机理,为药物的开发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附7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辅助诊断、疗效的观察及预后估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9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73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92%。其中轻度异常35例,占44%;中度异常30例,占38%;重度异常8例,占10%。治疗1个月后,38例中、重度异常脑电图中有31例复查EEG,其中恢复正常或交界性14例,轻度异常13例,中度异常3例,重度异常1例。4例仍有明显局限痫性发作波,且于半年后复查,局限性发作痫性病理波仍存在。结论EEG作为一项临床辅助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估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椎旁肌肉与脊柱是一个相互连接的肌肉骨骼单元,椎旁肌肉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功能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了椎旁肌退变与腰椎常见疾病的关系。对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s)、椎旁肌退变等骨外因素在骨质疏松及骨折进展中可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针对OVFs中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相关性和防治策略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OVFs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宏兴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首次提出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历年来的相关研究使得该理论逐步完善。本文通过整理相关资料,明确脾肾、肌骨、线粒体三者关系,精炼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骨质疏松与脾肾、线粒体、肌骨关系密切;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基本内容包含了脾肾共司肌骨、线粒体功能与脾肾相通两个核心内容。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是结合中医学中的“脾肾相关”“脾主肌肉”“肾主骨”和现代生物学中的线粒体功能发展而来,其充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在防治骨质疏松症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该理论的演变、发展沿革及应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