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CTA)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并与二维超声数据对比,评价两者与术中外科测量数据的相关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53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10~77(42.9±18.3)岁.收集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和主...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CABG是半个世纪以来治疗冠心病经典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桥血管的选择和保护、全动脉再血管化等的重视,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适应证不断扩大。本文就近年来CABG和PCI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发展和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0年,反复心前区疼痛半个月。该患者在1995年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人工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1998年因反复便血、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到瑞金医院就医,根据临床症状、免疫指标和皮肤活检确诊为白塞病。此后长期服用泼尼松、秋水仙碱控制白塞病的进展。1999年被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和左上肢动脉栓塞,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为56例80岁(82.98±5.97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其中体外循环CABG9例,非体外循环CABG(OPCAB)47例。每例移植血管1~5支(2.99±0.47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7.14%),死于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4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9例。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加强围术期处理,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左心功能损害程度与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行CABG 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3组:LVEF≤35%为左心功能严重损害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63.91±5.36)岁];35%LVEF50%为左心功能中度损害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66.29±6.03)岁];LVEF≥50%为左心功能正常组[145例,男86例、女59例,年龄(66.60±6.41)岁]。对3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2例患者中,术后死亡8例(4.17%),其中严重损害组4例(17.39%)、正常组4例(2.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LVEF≤35%,术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急性肾功能损害,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死亡率显著相关。其中,术前LVEF≤35%和术后CRRT是独立预测因素。左心功能严重损害组与另2组(LVEF35%)相比,术后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左心功能严重损害(LVEF≤35%)的CABG患者,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心功能正常(LVEF≥50%)的患者。重视高危患者围术期相关因素,密切监测心排血量的变化,及时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处置,采用积极的辅助循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CRRT血管外超滤技术是提高这类高危患者围术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CABG是半个世纪以来治疗冠心病经典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桥血管的选择和保护、全动脉再血管化等的重视,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适应证不断扩大。本文就近年来CABG和PCI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发展和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血管腔内血栓机化、纤维化增生、血管腔狭窄、肺血管重构所致的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常常引发进展性的肺血管阻力增大和右心功能的衰竭。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选择外科治疗和术后处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原因,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7月6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夹层9例,55例急性夹层.术前氧合指数< 200 mm Hg有51例.所有病例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 3例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持续72 h氧合指数<200 mm Hg有33例,1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9d后撤机,余病例均在呼吸机辅助通气72~120 h后顺利撤机.统计分析发现术后低氧与术前氧合指数<200mm Hg(P =0.002)、急性夹层(P=0.048)、BMI(P=0.046)、停循环时间(P=0.03)、术中输血量≥3000ml(P =0.001)有关.结论 重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此型患者度过术后严重低氧阶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颍骅  薛松 《山东医药》2010,50(18):32-3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6例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定22个备选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共死亡33例(5.1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r=1.625)、联合瓣膜病(r=2.314)、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r=1.785)、术前心律失常(r=4.238)、合并冠心病(r=2.367)、左心房内径(r=2.684)、体外循环时间(r=1.854)、主动脉阻断时间(r=2.647)、心脏停博时间(r=2.114)与围手术期死亡有关,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冠心病(r=4.325)、术前左心房内径(r=3.392)、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r=3.068)、体外循环时间或主动脉阻断时间(r=1.018)是围手术期死亡的4个独立预测因素,且预测强度依次递减。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合并冠心病、术前左心房内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时间或主动脉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0.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2月,我院共为54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80~99(83.00±5.99)岁。行停跳CABG9例,不停跳CABG(OPCAB)45例。分别行搭桥1~5(2.98±0.46)根。42例患者应用乳内动脉搭桥。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7.41%。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5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3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房颤38例。术中及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平均ICU滞留(3.90±1.96)d,术后平均住院(12.11±4.41)d。46例患者随访1~58个月,随访期死亡9例,93.5%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术是可行的。对于80岁以上高龄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处理,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