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重睑成形术中组织称量的方法,研究上睑的不对称性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重睑成形术者18例,年龄(20.89±1.57)岁,均为女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上睑MRI成像,测量上睑软组织厚度(包括眶隔脂肪截面积、肌下纤维脂肪组织截面积、眶部眼轮匝肌厚度和睑部眼轮匝肌厚度),并对重睑成形术中切除的上睑眼轮匝肌和眶隔脂肪进行高精度称量.结果 MRI联合术中,组织称量的方法 均可对上睑软组织厚度的不对称性作出评估.术前,MRI测量上睑各数据,右眼均大于左眼(P <0.05);术中软组织称量,右眼均大于左眼(P <0.05);术后,除肌下纤维脂肪组织截面积在左、右眼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外,左、右眼的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影像学测量和术中软组织高精度称量能够准确地反应上睑软组织的厚度,是手术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组)。两组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ECD、角膜厚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穿刺组ECD为(1166.6±309.95)个/mm^2,较药物组ECD(2034.7±261.23)个/mm^2明显减少(t=-5.46,P<0.05)。术后BCVA及角膜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21,-4.01;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间,反复前房穿刺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大量丢失。  相似文献   
3.
颞侧眼睑分裂痣Ⅰ期手术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颞侧眼睑分裂痣Ⅰ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中先完全切除患侧浸及皮肤、睑缘及睑板的痣组织,并制作共蒂双斧状皮瓣。根据病变切除范围的大小及皮瓣转位后的张力,做相应睑缘缩短。通过睑板下移做睑缘重建。根据睑板切除的高度计算上睑提肌-Muller肌的延长量。皮瓣转位覆盖缺损的眼睑皮肤,在低张力下缝合。结果8例8只眼均为单侧,术后经22个月至3年的随访,患眼睑缘位置正常,皮肤无明显色差,瘢痕不明显,患眼睑裂大小及上下睑活动良好,未见痣复发。结论针对较大的颞侧眼睑分裂痣,治疗中除需考虑皮瓣修复的设计外,睑板缩短、睑缘重建和上睑提肌力量的均衡也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步泪道逆行置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58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分为两组:A组28例为双步置管组:先于急诊裂隙灯显微镜下直接以泪道探通引导针从鼻侧断端插入,然后逆行置入带泪小管侧管的泪道引流管.再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断裂泪小管的吻合.B组30例为单步置管组:即等待手术室安排后,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上述操作.结果 所有患眼均在术中找到下泪小管断裂的鼻侧断端,A组寻找耗时(7.5±4.3) min;B组寻找耗时(24.4 ±13.5) min(P<0.01).术后3个月拔管,之后随访(14.2±3.7)个月,A组治愈26例(92.86%),拔管后1周再阻塞1例(3.57%);B组治愈26例(86.7%),拔管后1周再阻塞2例(6.67%).结论 双步泪道逆行置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手术较快、损伤小、痛苦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影响。方法 对74眼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进行术后(3.4±0.8)年随访,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d治疗,并在4个月内逐渐减量,之后分为停药组和长期组,长期组以2次/d,再持续治疗12个月。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进行随访。结果 停药组和长期组ECD分别在术后2年内从(2 317±233)个/mm2 和(2 480±274)个/mm2减少到(1 375±156)个/mm2 和(1 445±206)个/mm2。药物对ECD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影响(F=1.71,P=0.13)。结论 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不能缓解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lc4a11缺失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 CHE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潜在调控关系。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野生型小鼠(wild type, WT)和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knockout, KO)为实验对象,通过Western印迹法、RT-qPCR、茜素红染色、H-E染色、透射电镜评估KO小鼠角膜表型特征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p62在角膜内皮的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与CHED相似的表型特征,包括角膜厚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后弹力层增厚;角膜内皮空泡形成。KO小鼠与WT小鼠相比,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6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角膜内皮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多于WT小鼠。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CHED特征的表型。同时Slc4a11缺失通过增强自噬信号通路参与CHE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HD-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及脱离范围,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特点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中旬在我院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9例(60眼),记录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性质、厚度、高度、宽度及脱离区容积,采用偏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来探讨上述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CirrusHD-OCT测量得出本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313~692μm,平均(463.967±96.011)μ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为83~413μm,平均(236.300±94.734)μ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为992~4021μm,平均(2472.400±724.845)μm;脱离容积为9.500~17.100mm3,平均(11.463±1.377)mm3。经SPSS12.0统计软件中的偏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得出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无关,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相关(r=-0.705,P=0.000)。结论新一代频域OCT可清晰地显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性质、部位、高度以及宽度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而与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和脱离容积无关。  相似文献   
8.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不可再生,损伤后由临近细胞通过扩大、移行来填补空缺.CEC密度和形态是维持角膜正常结构、透明度及屈光指数的基本条件.外伤、手术或代谢问题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性的损伤.本综述对多种情况下CEC的形态学参数、功能状况、损伤修复等进行归纳整理,望对相关眼疾治疗及判断手术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角膜基质注射是临床上较为少用的一种眼部给药途径,主要用作常规给药疗效较差的各种角膜病的补充治疗。随着近年来对多种难治性角膜病认知力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对角膜基质注射治疗在近年来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角膜基质解剖结构、生理特点、注射的药代动力学、注射的要点、临床及科研应用、存在问题及治疗展望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羊膜深低温保存前后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目的基因在新鲜和保存羊膜中表达的完整性。方法取新鲜羊膜深低温保存,以FDA/PI和台盼蓝染色确定上皮细胞活性。用real—timeRT—PCR评估TGF—β1、EGF、IL1β和IL1RA各阶段的表达能力,结果以2^△△CT表示。结果深低温保存后,羊膜上皮细胞经染色证实全部死亡,但细胞培养3周后,会有大量的新生细胞游离出来。如羊膜解冻后立即行总RNA提取,在不同阶段保存羊膜中的总RNA无明显减少,且目的基因的表达同新鲜羊膜中的相同(P〉0.05)。如解冻半小时后提取总RNA,其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传统的羊膜深低温保存法可有效保护基因的完整性,据此我们提出一个羊膜基因保存库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