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单孔与三孔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全胸腺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连续开展的60例XVATS全胸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53.1(27.0~76.0)岁。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XVATS组(30例)与三孔XVATS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长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与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血栓或纵隔感染病例。单孔X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三孔X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19.0)min vs.(75.8±15.7)min,P=0.012];此外,单孔组术后3~14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三孔XVATS组(P=0.001)。结论单孔XVATS全胸腺切除术是可行的,患者术后疼痛较三孔组患者轻,但开展初期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3D-CTBA)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可靠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3D-CTBA辅助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207例。其中男78例、女129例,年龄27~93(57.4±11.7)岁,肺结节最大径0.2~4.3(1.1±0.6)cm。依据术前3D-CTBA影像解剖的定位和设计进行手术。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2)评价3D-CTBA无创定位肺结节的可靠性。结果 (1)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1.4±59.7)min,术中出血量(92.6±76.6)mL。引流管留置时间(4.5±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2/207),其中持续肺漏气(>7 d)6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胸2例、迟发性胸腔积液2例。术后30 d无二次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34(16.1±7.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2)术中解剖观察与术前3D-CTBA对比,切除的肺结节所在肺段或肺亚段的血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均与影像所示的解剖结构匹配。所有靶区肺结节完整切除且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定位相符。结论 3D-CTBA用于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术的手术前定位精准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和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术者以单向式程序连续开展的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在此期间术者已熟练掌握单向式3孔VATS(single-direction multiple-port VATS,SM-VATS)与常规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ATS, U-VATS)肺叶切除技术。依据术式不同患者分为SU-VATS组(91例)与SM-VATS组(50例);其中SU-VATS组依治疗顺序分为SU-A组(30例)、SU-B组(30例)和SU-C组(31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数目、中转开胸率、术后胸腔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区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气管切缘均阴性。SU-A组有1例因变异血管误伤中转SM-VATS。与SM-VATS组比较,SU-VATS组从SU-A组到SU-C组呈现出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出血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SU-A组手术时间较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延长[(128.8 ± 30.0) min vs (101.7 ± 19.3) min vs (100.3 ± 23.3) min vs (103.2 ± 25.2)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比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增多[(185.0 ± 78.9) ml vs (148.3 ± 60.9) ml vs (150.0 ± 54.8) ml vs (146.0 ± 71.3) ml, P<0.05]。 结论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不劣于SM-VATS;有单向式肺叶切除及单孔胸腔镜技术基础的术者,其学习曲线约3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与肋间入路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病例资料113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经肋间多孔VATS (multiple-port VATS,MVATS)组46例(肋间MVATS组)、剑突下MVATS组40例与剑突下单孔VATS (uniportal VATS,UVATS)组27例(剑突下UVATS组)。比较手术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肋间入路组5例、剑突下入路组7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无中转开胸手术或死亡。剑突下UVATS组3例中转剑突下MVATS。肋间MVATS组与剑突下MVATS组、剑突下UVATS组比较,手术时间短[(64.0±15.1) min比(71.4±18.1) min比(87.4±18.7) min, P<0.05],胸腔引流时间短[(1.5±0.7) d比(2.3±1.1) d比(2.9±1.3) d, P< 0.05]、胸腔引流量少[(131.4±66.5) ml比(169.9±110.6) ml比(231.5±111.9) ml, P< 0.05]、术后住院时间短[(1.9±1.1) d比(3.1±2.0) d比(3.7±2.8) d, P< 0.05],而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高[(4.2±1.3)分比(3.7±1.1)分比(3.5±1.2)分,P< 0.05]。剑突下UVATS组2例术后出现MG危象。CT提示剑突下MVATS组1例、剑突下UVATS组5例术后前纵隔脂肪影残留。 结论剑突下入路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与肋间入路MVATS比较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的、能描记自主和起搏心肌内心电图(intramyocardial electrogram,IMEG)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方法:Lewis健康雄性大鼠为受体,分别用lewis、SD健康雄性大鼠为供体,用改良Ono法行同基因移植(Lewis-Lewis)和异基因移植(SD-Lewis)。通过供心表面埋植的临时起搏导线,PCLAB-UE记录自主的心肌内心电图和起搏心肌内心电图。结果:预实验模型建立20只成功11只(55%);正式实验模型建立52只成功46只(88.46%),其中SD-Lewis34例,Lewis-Lewis12例。全部大鼠通过"隧道法"成功埋植3根起搏导线,能获得稳定的心肌内心电图(含自主和起搏的)。两组间在成功率、供心摘取时间、血管吻合时间、手术总需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大鼠改良Ono式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通过改良"隧道法"方法埋植多个心肌内电极,效果可靠、稳定,获得满意的自主和心室起搏心肌内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 (U-VATS) 单向式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原发性ⅠA2~ⅢB期右上叶肺癌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 (62.2±9.0) 岁。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单向式U-VATS组30例,术中循尖前支动脉、右上叶支气管、后升支动脉、肺静脉、肺裂的顺序逐一解剖并切除;常规U-VATS组30例,术中循肺裂、后升支动脉、右上肺静脉、尖前支动脉、右上叶支气管的顺序切除。两组均同期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肿瘤T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单向式U-VATS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低于常规U-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4, P< 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与个数、胸管引流时间、术区疼痛评分与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胸或手术死亡病例;常规U-VATS组术中分支血管误损伤3例,其中1例中转2孔VATS。术后病理检查气管切缘均为阴性。单向式U-VATS组和常规U-VAT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5±13.1) min和(75.2±15.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83.3±40.1) mL和(150.0±107.5) mL,术后第1、3天术区疼痛评分分别为 (5.4±1.3)分、(4.1±1.1)分和 (6.4±1.3)分、(5.1±1.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31、3.183、2.878、3.362, P值均<0.01);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 单向式U-VATS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是可行的,与常规U-VATS相比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的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单向式SU-VATS组、常规U-VATS组和三孔胸腔镜(M-VATS)组,每组60例。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肿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和M-VATS均显著缩短[(100.6±20.3) min vs (123.8±27.4) min vs (119.5±26.4) 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3.1±1.5)d vs(4.0±2.1)d,P<0.05]。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明显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5];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6.0±1.6)d vs(6.9±2.0)d,P=0.01]。而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1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4.6±1.1)分,P<0.01],而与M-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0)分vs(4.3±1.1)分,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1],而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3.2±1.0)分vs(4.3±1.1)分,P>0.05]。各组间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个数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和M-VATS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SU-VATS组、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U-VATS)与多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M-VATS),每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分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组和M-VATS组均显著缩短[(100.6±20.3) min vs (123.8±27.4) min vs (119.5±26.4) 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3.1±1.5)d vs(4.0±2.1)d,P=0.02]。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显著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2],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6.0±1.6)d vs(6.9±2.0)d,P=0.01];但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 (4.6±1.1)分,P=0.003],但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07],而与M-VATS组(4.3±1.1)无统计学差异(P=0.15)。各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与M-VATS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肺叶血管、支气管影像解剖辅助单孔胸腔镜 (U-VATS) 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由同一治疗组开展的59例经肋间U-VATS肺叶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34~81(62.8±9.5)岁。依据手术的时间顺序分为A组(15例)、B组(15例)、C组(15例) 和D组 (14例)。术前应用OsiriX软件将患者薄层CT数据进行支气管、肺血管三维成像 (3D-CTBA),观察拟切除肺叶的动脉、静脉与支气管的分支数量、走行情况,并模拟肺叶切除。根据术前模拟的切除计划,行U-VATS肺叶切除与肺门、纵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依据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绘制学习曲线,并应用累积求和法(CUSUM)分析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的最低手术操作例数。结果 3D-CTBA显示,本组59例中,12例 (20.3%) 有肺动、静脉分支与支气管走行变异。1例支气管动脉损伤、出血,无中转开胸或死亡病例。各组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更改术式的比例、并发症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D 4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7±17.7)min、(103.7±11.1)min、(87.7±5.9)min、(88.9±6.3)min,住院时间分别为(4.5±3.0)d、(3.8±2.2)d、(2.5±1.0)d、(2.5±0.8)d;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807、3.530,P值均<0.05),其中C、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B组(P值均<0.05),而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指标绘制学习曲线,散点图拟合模型方程:Ŷ手术时间=127.7+0.8X-0.1X2+1.4e-3X3,R2=0.705;Ŷ出血量=84.6 - 2.5logX,R2=0.019。CUSUM拟合模型方程:Ŷ手术时间cusum=37.2+2.3X-0.2X2+2.8e-3X3,R2=0.701;Ŷ出血量cusum=19.3-2.8X+9.5e-2X2-9.1e-4X3,R2=0.090。学习曲线评价结果提示,经过约30例的临床实践后,出血量趋于稳定,手术时间达到低点且趋于稳定。结论 3D-CTBA辅助U-VATS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约30例。利用3D-CTBA精准的术前切除模拟,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管损伤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帮助培训医师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S-U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采用S-UVATS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66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2例。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行S-UVATS全胸腺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胸腺扩大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总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 d的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术中有3例患者因无名静脉显示不清晰,中转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另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50~125 (85.0±20.2) min,术中出血量10~50 (24.5±11.1)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1~7(3.0±1.5)d,胸腔引流量 50~400 (212.5±109.9)mL,术后住院时间1~11(3.6±2.1)d。术后均无胸腔感染、肺漏气、皮下气肿或静脉栓塞,无喉返神经或膈神经损伤表现,无胸腔内出血二次手术。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心律失常3例,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第1、2、3天,S-UVATS手术的患者切口疼痛VAS为 (3.4±1.0)、(3.2±0.9) 与 (2.4±0.6)分。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1~2个月常规复查胸部CT显示,无纵隔脂肪软组织影残留。结论 采用S-UVATS手术治疗胸腺瘤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