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内血流分配异常明显存在,一些肾内体液因素,持别是前列腺素系统,介导这种血流动力异常变化。血管活性药物PGE_2、PGI_2、可乐宁、异搏定等用于该疾病防治,在动物模型上已初步显示有良好效果,目前尚缺乏临床的观察资料。  相似文献   
2.
尿路感染(下称尿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单纯依据临床表现来诊断甚不可靠。然而,许多实验方法都需要作定量培养,且不能立即得出不用培养而接近定量培养准确性的结果,且又无假阴性,为此,国内、外学者均在积极寻求快速诊断尿感的新方法以满足临床需要。最近我们根据Riley等的报道并加以改良,用位相显微镜定量检查不  相似文献   
3.
人工细胞近20年,国际上研究发展着一个领域,称人工细胞(artificial cells)。人工细胞,概略说,它是用医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超薄半透膜包裹酶、细胞或细胞抽提物、吸附剂[活性炭或树酯(不  相似文献   
4.
尿路感染相当多见,尤其好发于女性,大约有6%的育龄妇女发生过急性尿路感染。故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是临床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尿细菌培养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既往多为尿细菌定性培养,但污染率很高,清洁中段尿培养的污染率竟可达56.1%,导尿标本的污染率也达18.9%以上。因此,若不做尿细菌定量检查,则尿路感染的诊断是不可靠的。尿细菌定量培养的标准是在未用抗菌药物前,其菌落计数≥10~5/ml者为有意义的细菌尿;10~(4~5)/ml为可疑,应再作培养复查,或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抑制TxA_2合成酶的药物——苄基咪唑(BIm)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血化瘀中药藏红花、毛冬青甲素和丹参对实验性原位性肾炎模型进行了干扰,结果显示BIm,藏红花和毛冬青甲素组动物的尿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肾小球中的免疫复合物吸收加速,病理组织损害亦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尿毒症的死亡率较对照组减少。但丹参组和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藏红花、毛冬青甲素和BIm对实验性原位性肾炎有治疗作用。提示血小板和TxA_2在原位性肾炎发病机理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9年起,采用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复方新诺明,TMP-SMZ)短疗程治疗泌尿道感染(简称尿感)47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47例均为女性。年龄23~74岁,平均37岁,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急性者37例,慢性者10例(不经常发作),合并泌尿道畸形者3例,结  相似文献   
7.
读了《新医学》1976年第7期刊登的这篇短篇报道后,感到有几个问题需提出商榷: 1.病例介绍中,初次用强的松及利尿剂无效,但未提出剂量和疗程。而继用强的松、安体舒通及利尿剂,结合自腹水输注却有良好疗效,亦未提到药物的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在肾炎研究领域中,对发病机理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免疫复合物可在原位(in Situ)形成和抗原的电荷与致肾炎性(nephritogenicity)有关的问题。 在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部位方面,本世纪50~60年代,主要根据对血清病肾炎的研究,提出了肾炎发病机理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抗原和相应抗体是在血循环中形成IC的,IC随血流经肾脏时,非特异性地在肾小球中沉积,从而引起肾炎。CIC理论提出后,得到了普遍接受,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免疫复合物肾炎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人工细胞原理,对国产吸附型人工肾吸附毒物的性能、动物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和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结果作了分析,测出了该人工肾对血中戊巴比妥钠的去除率,提出了在机体和试管条件下吸附毒物的不同规律,并报道了抢救两例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证实应用吸附型人工肾作血液灌流对严重巴比妥中毒的动物及患者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近年来已广泛开展。由于慢性尿毒症患者常有水钠潴留、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心包炎,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营养不良,以及血透时所建立的体外循环及动静脉分流,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国内报导血透病人死于心力衰竭者达46.6%。我院从1975年至1981年26例血透死亡中,死于左心衰竭者12例,占46.2%,为死亡原因首位。参照国外新兴的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简称血滤)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近二年多来,我们对19例晚期尿毒症併发的急性左心衰竭进行70人次血滤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