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例足踝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合并高凝血症、多重耐药菌感染、急性肝功能损伤患儿行三期带蒂腓骨瓣重建足弓术。护理重点包括:高凝血症采用集束化护理,严密监控血栓与出血的发生;创面水疗换药法控制感染,持续高热的有效护理,积极预防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指导落实正确供区皮瓣扩张训练方法,采用皮区分区观察法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实施综合镇痛护理措施,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结果患儿保肢成功,足踝部创面愈合,外观满意,踝关节活动评价为优。随访18个月,患儿可完成穿鞋、行走、跑、跳等动作。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异种骨植入后受体T淋巴细胞亚型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骨基质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自体骨组;异种脱细胞猪肋骨组、乙醇浸泡猪肋骨组及假手术组;将上述骨基质植入兔股后肌群,于植入后l,2,4,6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植入后6周,将植入骨基质连同周围组织取出,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记数上述CD4^+,CD8^+T细胞变化。结果:在同一时间点,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除乙醇处理组显著增高外,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而局部组织中T淋巴细胞变化为:乙醇处理组&;gt;脱细胞骨基质组、自体骨&;gt;假手术组(P&;lt;0.01);脱细胞骨基质组与自体骨组间差别不显著(P&;gt;0.05)。结论:经脱细胞处理后异种骨基质具有免疫原性低,对受体全身及局部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局部组织结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更能够准确反映骨基质移植后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修复,其中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足内侧软组织缺损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29例皮瓣完全成活,仅1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坏死,二次手术给予植皮。13例患者因皮瓣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2例患者因术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足跟部发生溃疡;其余患者皮瓣质地柔软,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并发症。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完全恢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感觉均部分恢复,5例吻合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患者于术后3~5个月感觉功能完全恢复,剩余患者感觉功能部分恢复。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皮瓣,以提高皮瓣成活率,重建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其机制及凋亡对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3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行左侧后肢缺血8h(右侧为对照),于再灌注后1,3d,1,2,4,8和12周取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原位末端标记(in situ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1d,实验侧的TUNEL阳性细胞均数[(19.8&;#177;2.1)个/高倍视野)]明显多于对照侧(P&;lt;0.01),3d组最多,达到对照侧的360%,之后逐渐回落。透射电镜下发现缺血再灌注早期大量细胞坏死。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关节软骨细胞损伤,软骨细胞凋亡,导致关节软骨蜕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Ilizarov技术与带血管游离骨段移植技术治疗桡骨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诊治的22例桡骨长段骨缺损,11例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Ilizarov组),11例采用带血管蒂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带血管蒂腓骨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  相似文献   
7.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共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 3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行左侧后肢缺血8h(右侧为对照),于再灌注后1d、3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取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行大体、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对照侧肢体关节软骨表面平整,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肢体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关节软骨细胞变件、坏死,排列紊乱,数目减少,软骨表面“垄沟”变浅;4周、8周软骨表面粗糙,表层细胞脱落;12周软骨表面溃疡形成,胶原暴露,同时可见新生的软骨细胞。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关节软骨细胞损伤,软骨形态发生变化,与术后慢性关节炎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IR)对关节滑膜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缺血组和再灌注组(缺血8h后再灌注);分别于缺血后4、6、8、10h,再灌注1、3、6、12、24、72h和1、2、4、8、12周。取滑膜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乳酸的含量,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作滑膜组织血管标记和多形核细胞(PMN)计数。结果IR早期滑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在随后的修复过程中毛细血管出现严重的狭窄和闭塞;SOD在缺血阶段即明显降低,持续到IR后8周;IR组MDA显著高于对照侧、缺血组和正常组;自缺血4h~IR2周,乳酸含量持续在高水平;PMN计数:I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标记显示IR8~12周血管数较健侧减少(P<0.05)。结论IR损伤早期以组织的变性坏死为主,之后患侧逐渐演变成慢性滑膜炎和创伤性关节炎。修复过程中微循环障碍及代谢产物长期滞留和PMN作用可能是影响其修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福田  孙新君  张荣峰 《重庆医学》2016,(27):3843-384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C型pilo 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合并腓骨骨折的C型pilo n骨折患者使用胫骨有限内固定、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结果21例至少获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没有皮肤坏死、畸形愈合、骨质吸收或固定失败,在最后的随访中,按美国骨科的脚和脚踝学会分数(AOFAS)进行评定:疗效优1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5%(19/21)。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腓骨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C型pilo n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近年来严重毁损伤修复的经验,采用带血管的髂骨移植再造掌腕骨及复合组织移植修复严重手腕掌毁损伤。方法 通过吻合血管保留残指,再造腕掌骨及复合组织修复使残指原位再植。结果 本组5例残指及复合组织全部成活,“再造手”外观良好,痛触觉恢复,能完成抓握及部分对掌功能。结论 对腕掌部毁损伤通过再造掌骨不但改善外观,功能恢复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