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重睑成形术后上睑缘外翻及重睑线凹陷过深2项不良形态的修复效果以及其成因与预防.方法 对重睑成形术后上睑不良形态分型与分级,并手术修复.将上睑由内眦至外眦均分为Ⅰ、Ⅱ、Ⅲ区.(1)针对上睑缘外翻畸形者测量三区睫毛根部提升角(lift-up angle,LA),平视位、上视位中央区睑缘露白相对面积(relative area of exposed central eyelid margin,RA).(2)对重睑线凹陷过深者测量三区重睑线处凹陷相对深度(relative depth of double eyelid fold,RD).结果 (1)上睑缘外翻畸形18只眼,修复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区LA由(95.11±9.66)°降至(79.50±6.71)°(P<0.05),Ⅰ、Ⅲ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视位RA由(4.22±0.66)×10-2降至(0.23±0.22)×10^-2 (P<0.05);上视位RA由(4.51±0.65)×10-2降至(0.59±0.21)×10^-2 (P<0.05).(2)重睑线凹陷过深畸形24只眼,修复术前与术后6个月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区RD由(7.14±0.89)×10-2降至(1.70±0.61)×10^-2 (P<0.05),Ⅱ区RD由(8.90±0.90)×10^-2降至(2.28±0.63)×10^-2 (P<0.05),Ⅲ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睑成形术后的不良形态值得临床重视,合理设计手术矫正可有效改善外观,并减轻不适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形态学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50例(5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SM)对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中央及5.5 mm处12点、3点、6点、9点5个点位,每一点位的5个区域(中央-C、上方-S、颞侧-T、鼻侧-N、下方-I),共25个点的CEC进行拍照及图像合并。计算图像数字化后的CSM常用参数及新参数:细胞分型比例、细胞边长变异、角度变异、暗区面积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Dunnett-q检验比较各象限参数与中央区参数,手术前后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细胞密度(CD)[术前(2 854±290)cells/mm2、术后(2 035±150)cells/mm2,t=17.86]、平均细胞面积(Save)[术前(351±29)μm2、术后(606±59)μm2,t=2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六角形细胞比例(HEX)[术前(63.5±4.2)%、术后(61.2±3.7)%]、六角形细胞边长变异(Ev)[术前(19.7±2.5)%、术后(20.2±2.2)%]、六角形细胞角度变异(Av)(术前158.4°±27.5°、术后155.3°±19.1°)、多边形细胞比例[术前(12.3±2.7)%、术后(11.2±3.4)%]、五边形细胞比例[术前(4.8±2.2)%、术后(5.7±2.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EC暗区数量(术前0.31±0.14、术后0.83±0.25,t=18.65)及暗区面积[术前(81.3±55.2)µm2、术后(244.9±131.6)µm2,t=5.2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2个月,以上CEC参数在角膜中央5.5 mm范围内的4个代表性点位(12点位、3点位、6点位、9点位)和中央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白内障术后的较长时间内CEC未完全再平均分布,采用多象限多点位分析的方法更能反映整个角膜CEC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能是角膜对各种刺激的生理性反应,也可发展成病理性新生血管,是潜在的致盲因素。本综述简要回顾角膜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重点对新生血管的治疗进行综述。在内科治疗方面,概述了激素、非甾体抗炎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环孢霉素、维生素C、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过氧化物酶-6和基因治疗。在外科治疗方面,概述了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浅表角膜切除术和细针透热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50例(5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SM)对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中央及5.5 mm处12点、3点、6点、9点5个点位,每一点位的5个区域(中央-C、上方-S、颞侧-T、鼻侧-N、下方-I),共25个点的CEC进行拍照及图像合并.计算图像数字化后的CSM常用参数及新参数:细胞分型比例、细胞边长变异、角度变异、暗区面积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Dunnett-q检验比较各象限参数与中央区参数,手术前后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细胞密度(CD)[术前(2 854-&#177;290) cells/mm2、术后(2 035&#177;150)cells/mm2,t=17.86]、平均细胞面积(Save)[术前(351土29)μm2、术后(606&#177;59)μm2,t=2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六角形细胞比例(HEX)[术前(63.5&#177;4.2)%、术后(61.2&#177;3.7)%]、六角形细胞边长变异(Ev)[术前(19.7&#177;2.5)%、术后(20.2&#177;2.2)%]、六角形细胞角度变异(Av)(术前158.4&#176;&#177;27.5&#176;、术后155.3&#176;&#177;19.1&#176;)、多边形细胞比例[术前(12.3&#177;2.7)%、术后(11.2&#177;3.4)%]、五边形细胞比例[术前(4.8土2.2)%、术后(5.7&#177;2.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EC暗区数量(术前0.31&#177;0.14、术后0.83&#177;0.25,t=18.65)及暗区面积[术前(81.3&#177;55.2)μm2、术后(244.9&#177;131.6)μm2,t=5.2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2个月,以上CEC参数在角膜中央5.5 mm范围内的4个代表性点位(12点位、3点位、6点位、9点位)和中央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的较长时间内CEC未完全再平均分布,采用多象限多点位分析的方法更能反映整个角膜CEC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