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记忆合金环抱器和锁定加压接骨板及缆绳环扎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B1型(Vancouver分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6月我院治疗的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5例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7例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及缆绳环扎,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费用等相关数据。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7.5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接骨板+缆绳组虽然费用高于环抱器,但可实现较早骨折愈合。结论:Vancouver分型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重点是坚强固定髓腔内含有假体的股骨近端,两种方法随访期内均无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随着经济发展及治疗观念的改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缆绳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86例(95髋)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人工全髋置换术中髋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自1995年2月-2007年6月共有86例95髋不同病因的复杂髋关节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术前充分准备、评估、模拟,术中依具体情况,以恢复髋部的生理与正常解剖为原则,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结果]术后8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3.5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术前评分35—50分,平均42.1分,术后评分70—90分,平均82.3分。术前双下肢严重不等长2例,1例为6cm,另1例为12cm,术后下肢不等长分别为2cm、5cm。本组81例病例下肢不等长最少1cm,最多12cm,平均4cm,术后病例下肢不等长平均为1.5cm。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骨上段劈裂3例,假体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栓塞2例。[结论]在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变化大,重建与恢复髋部正常生理结构为其重点与难点,术前充分评估、模拟,术中依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恢复髋部生理解剖,都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5月~2012年8月共有96例112椎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充分准备、评估,术前x线检查椎体在40%以内,CT检查提示椎体后缘完整,椎管内无明显狭窄,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C臂下确认病椎与监视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情况,病椎中注入骨水泥。结果9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月(1-17月),术后临床疗效按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0分:58例,0-3分(不包括0分):35例,4-6分:3例,无症状的骨水泥漏20椎,相邻椎体骨折5例,病椎再骨折1例,无骨水泥反应与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发生。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老年椎体骨折的方法,术前选择合适病例,严格手术指征,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仍有相当比例病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及日常高能量损伤的日益增多[1],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多段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及加长型PFN进行治疗股骨近端骨折22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材料置入的应用,使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疗效有质的提高,但部分病例效果仍不尽人意.文章针对影响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的内固定材料置入及植骨方式与宿主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①对象:选择2002-03/2006-09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1例,男28例,女53例;年龄26~83岁;病程6个月~20年.患者对所行手术知情同意.②手术过程:采用下腰部后正中纵形手术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或环周融合(包括环周植骨融合与cage融合).③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16例,2~5年65例.①81例患者不完全复位15例,完全复位66例,复位率81.5%;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14例,占总例数17.3%;术后滑脱丢失10例,占总例数12.3%.②术后JOA(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优49例,良19例,中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植骨方式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0):患者的年龄,术后活动,椎间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滑脱完全复位与否,采用后外侧融合或环周融合的方式,以及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②患者的年龄、术后康复练习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后椎体间高度丢失、滑脱丢失与手术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建立股骨髋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学模拟计算,寻求假体的材料属性对髋关节置换后产生的的影响。方法运用逆向工程与有限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采用医学专用的建模软件mimics读取原始的股骨CT图片的dicom格式,完成股骨二维重建,然后根据股骨髓腔几何解剖状态应用CAD软件设计个性股骨假体。在ansys中对两个模型进行有限元装配,进行接触耦合分析!结果建立了精确的股骨模型和设计了个性假体。利用MIMICS基于灰度值进行赋材质,实现股骨有限元模型材料正确的非均匀及各向异性描述。成功模拟了三种假体材料置换后股骨的应力。结论三种材料中复合材料假体更接近人体生理环境,减弱了假体的应力遮挡,有利于力由假体传到到股骨上。为改进人工髋关节的设计、置换和提高人工髋关节寿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假体设计和分析方法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例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切取同侧腕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通过随诊6~9个月观察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腕部供区均一期愈合。腕部屈伸活动无受限。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水肿。结论该皮瓣位置隐蔽,供区损伤小,皮瓣易成活。将其应用于同手手指皮肤缺损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与技术在腰椎滑脱症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讨论近年来新材料与新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资料来源: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Pubmed,SpringerLink,Ovi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1981-01/2006-06关于新材料、新器械、新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检索词为“lumbarspondylosisorspondylolisthesis”,限定文章的语种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骨移植及人工材料、新器械、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的应用。②对具体事件的实验性或回顾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2篇,排除30篇重复性研究。3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4篇为临床研究,8篇为基础研究。资料综合:医用植入体在临床上使用的增多,使腰椎滑脱症手术后效果不断提高。目前临床手术常用的方式为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随着新材料与器械的更多应用,治疗的效果一定会更加提高。但目前内植物临床应用的增多与临床满意率和融合率的提高不成正比,相邻节段退行性变加速等问题对临床医生提出了认识新材料、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新材料的问题。结论:随着更好的人工材料与器械的出现,腰椎滑脱的外科手术治疗将向微创、有效、临床满意率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但应注意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滑脱及椎管狭窄的程度、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2009年收治的12例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应用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及脊柱重建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死亡、神经脊髓损害加重及重要脏器损伤,术后随访2~5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腰背部疼痛及放射性痛基本缓解,75%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结论]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应用前后联合入路,可以更彻底切除肿瘤、建立更可靠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材料置入的应用,使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疗效有质的提高,但部分病例效果仍不尽人意。文章针对影响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的内固定材料置入及植骨方式与宿主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2-03/2006-09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1例,男28例,女53例;年龄 26~83岁;病程6个月~20年。患者对所行手术知情同意。②手术过程:采用下腰部后正中纵形手术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或环周融合(包括环周植骨融合与cage融合)。③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16例,2~5年65例。①81例患者不完全复位15例,完全复位66例,复位率81.5%;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14例,占总例数17.3%;术后滑脱丢失10例,占总例数12.3%。②术后JOA(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优49例,良19例,中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植骨方式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0);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 0.10);患者的年龄,术后活动,椎间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①滑脱完全复位与否,采用后外侧融合或环周融合的方式,以及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②患者的年龄、术后康复练习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后椎体间高度丢失、滑脱丢失与手术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