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中股骨隧道创建的方法较多,但经前内侧入口(AMP)与辅助前内侧入口(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临床疗效分析较少。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AMP与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治疗的63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经AMP创建股骨隧道的33例为AMP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2.7±18.2)岁。经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30例为AAMP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34.0±17.5)岁。测量两组股骨隧道长度、ACL股骨隧道位置、股骨隧道冠状位倾斜角;Lysholm评分、IKDC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结果: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3.2±5.5)个月。AMP组和AAMP组股骨隧道长度分别是(37.8±3.4)mm和(40.0±3.6)mm(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股骨隧道冠状位倾斜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隧道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复查均显示重建的ACL完整。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AMP组23例阴性、10例阳性,AAMP组24例阴性、6例阳性;Pivot-shift试验AMP组24例阴性、9例阳性,AAMP组25例阴性、5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经AMP与AAMP创建股骨隧道,均能重建ACL股骨止点。经AAMP创建的股骨隧道更长,股骨隧道位置更接近解剖位点,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更优,建议行ACL单束重建时首选AAMP创建股骨隧道。  相似文献   
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锁定钢板与传统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锁定钢板治疗34例(A组),传统双钢板治疗31例(B组),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年随访,平均16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85.29%,传统双钢板组优良率为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传统双钢板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同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分为A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和B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7~79岁,平均58岁。原发灶来源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10例原发灶来源不明。肿瘤分布部位:颈椎5例,胸椎17例,腰椎13例,骶椎1例。根据Tokuhashi脊柱转移瘤的预后评分系统:0~8分9例,9~11分25例,12~15分2例。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选择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椎体功能重建采用钛网植入、人工椎体置换、骨水泥填塞等方法。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及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的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2~60个月,平均10.8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减轻或消失(P〈0.05)。14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估:12例分别提高1~2级。术后体力状况ECOG分级评估:28例分别提高1~2级。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7.2%、63.9%、38.9%和16.7%。骨水泥渗漏6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依据单发或多发转移、有无神经功能损害和脊柱失稳、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肿瘤往往可以破坏椎体或压迫神经根而使得脊柱丧失支撑功能,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各种治疗方案中外科手术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手术不仅可以很快缓解患者的疼痛、保持或恢复神经功能及较长时间地控制局部肿瘤,并且可以在手术时进行脊柱的稳定性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生应在满足相应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肿瘤往往可以破坏椎体或压迫神经根而使得脊柱丧失支撑功能,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各种治疗方案中外科手术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手术不仅可以很快缓解患者的疼痛、保持或恢复神经功能及较长时间地控制局部肿瘤,并且可以在手术时进行脊柱的稳定性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生应在满足相应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锁定钢板组,n=40)和实验组(双钢板组,n=41)。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内翻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 PTSA)、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价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MPTA、PTSA以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断端固定可靠,能有效维持下肢力线,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均接受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复查X射线片判定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尺骨茎突愈合情况分为愈合组(n=20)和未愈合组(n=19),依据X射线片比较两组间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检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和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愈合组术后腕关节尺侧疼痛1例,未愈合组尺侧疼痛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桡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健侧(P<0.05),桡骨高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腕关节背伸、屈曲活动范围均小于健侧(P<0.0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故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可仅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