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微囊藻毒素对细胞染色体及DNA损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的遗传毒性,探讨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太湖蓝藻水华中微囊藻毒素引起的细胞染色体及DNA损伤效应。结果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显示可诱导中国仓鼠(V79)细胞DNA单链断裂,DNA断裂分级及细胞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远期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80例成人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CR,将受者分为ACR组(25例)和非ACR组(55例)。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抽取参加研究者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鼠抗人CD19抗体、藻红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24抗体和别藻蓝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38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9+CD24hiCD38hi B细胞百分比。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CR组、非ACR组受者术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3.13±0.91)%、(3.49±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05)。ACR组术后发生ACR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1.87±0.70)%。非ACR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1.64±0.52)%、(1.63±0.56)%和(2.04±1.24)%,术后3、6个月平均值均低于术前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R组受者发生ACR时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0.8±0.5)%,低于发生ACR前的平均水平(t=5.752,P<0.05),且低于非ACR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平均水平(P<0.05)。ACR组受者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也逐渐增加,ACR发生后7 d为(0.84±0.0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30 d后达(1.65±0.1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015%时,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ACR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7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71~0.879,P<0.05)。 结论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下降与肝移植术后ACR反应发生有关,并可作为预测ACR发生的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烷基酚类化合物,被广泛地用作塑料增塑剂、工业用洗涤剂、农药乳化剂、纺织行业的整理剂等。不但污染广泛,而且已经发现该类化合物亦可促乳房癌细胞活性化与增殖,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为了探讨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诱变活性,本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原代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MSO阴性对照组仅有5%的细胞出现DNA迁移,且迁移距离很小,损伤程度为5(专用单位);而MMC的阳性对照组表现出99.5%的细胞拖尾率,并且细胞严重损伤,其损伤程度为248.00(专用单位),这证明了本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还表明,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小鼠睾丸细胞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揭示烷基酚类化合物对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各浓度在染毒1.5 h后,所有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说明DNA损伤系受试物遗传毒性所致,而非细胞毒性。本实验按毒性试验结果,将9种化合物分为两类不同剂量组型(A组型及B组型),在A组型(1 mg/L、5 mg/L, 20 mg/L)中,拖尾率最高的是色醇,依次是4-乙基酚、邻甲酚、苯酚;在B组型(0.25 mg/L、0.5 mg/L、1 mg/L)中,拖尾率最高的是五氯酚,依次是4-辛基酚、4-壬基酚、2,3,4-三氯酚、2,4-二氯酚。实验结果亦表明,DNA的损伤程度与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苯酚环中增加其他基团,可使致突变活性增强,并且随着苯酚环中氯原子数的增加,致突变活性也增强;随着苯酚对位碳原子数增多,其致突变活性也增高等。研究化学物对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可揭示其对后代潜在的遗传学危害,故检测生殖细胞DNA的损伤,对于研究生殖功能的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氯酚钠对鲤鱼肾细胞DNA损伤的体内和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五氯酚钠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 选择健康鲤鱼,体内染毒实验:分别设3个五氯酚钠(Na-PCP)染毒组(14.4、28.8、144.0μg/L)和1个对照组(蒸馏水),每组3尾鲤鱼,染毒72 h.体外染毒实验:收集健康鲤鱼肾细胞悬液,分别设3个Na-PCP染毒组(14.4、28.8、144.0μg/L)和1个对照组(蒸馏水),染毒1.5 h.体内、外实验结束后,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指标包括Olive尾距、彗尾长、尾距、彗尾DNA含量.结果 体内染毒结果显示,14.4、28.8、144.0μg/L组Olive尾距、彗尾长、尾距、彗尾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体外染毒结果显示,除28.8 μg/L组外,14.4、144.0 μg/L组Olive尾距、彗尾长、尾距、彗尾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染毒的0、14.4μg/L组Olive尾距小于体外染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内染毒的28.8、144.0 μg/L组Olive尾距大于体外染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氯酚钠能够诱导鲤鱼肾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五氯酚钠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五氯酚钠的致突变性,为五氯酚钠的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五氯酚钠的致突变性.结果 五氯酚钠对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 4 株菌株无论直接作用或代谢活化后作用,均未呈现致突变性;随染毒浓度增大,L5178Y细胞tk位点的突变频率有升高的趋势,其中150 μg/ml剂量组的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加入代谢活化剂,受试物均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增加.结论 五氯酚钠能诱发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染色体畸变,是非基因致突变物或弱基因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6.
7.
环境中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及生态毒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述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在环境介质(水体、大气、土壤及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污染水平,并筛选出PFOS对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和陆生植物、鸟类等毒性数据,发现以生长率为毒性终点时,浮游植物物种敏感度排序为羊角月芽藻>小球藻>鱼腥藻>舟形藻;大型水生植物以42 d植株长度、根数量及长度、节点数和生物质重量等为毒性终点时,小虎尾藻明显比穗状虎尾藻敏感;水生无脊椎动物以48 h活动抑制率为终点时,大型溞比蚤草溞敏感,暴露于PFOS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比淡水中无脊椎动物敏感;鱼类以96 h致死率为毒性终点时,黑头鲦鱼最敏感;陆生植物以21 d发芽存活率为毒性终点时,物种敏感度顺序为洋葱>西红柿>亚麻>黑麦草>生菜>苜蓿>大豆;鸟类的急性毒性以死亡率和体重等为毒性终点时,北鹌鹑比绿头鸭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较系统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兼杀菌剂多效唑(Paclobutrazol)经微生物代谢转化后,其活性产物潜在的环境致突变影响,取经过不同时间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作用的含MET(20μg/mg)细菌培养液,待微孔滤膜抽滤后,以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检测致变性;结合对MET可分解转化物的色/质谱(GC/MS)分析和假单胞菌DNA含量测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基因RS12506899、RS16849384、RS7688274,三位点基因型在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候选基因型对患者血清AFP水平以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和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行肝癌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177例。提取组织DNA,Taq-man法进行基因分型。对各组基因型间AFP水平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基因型各组间AFP水平、肿瘤直径、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肝硬化的HCC患者AFP水平高于合并肝硬化的HCC患者(P=0.04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P53抗体阳性程度越高,其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10)。结论:在本组人群中,AFP候选基因型与HCC患者的AFP水平及其临床参数不相关;P53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五氯酚钠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五氯酚钠诱发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材料与方法:五氯酚钠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进行梯度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其诱发细胞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结果:80 μg/ml和160 μg/ml五氯酚钠诱发细胞DNA链断裂损伤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剂量增加,其损伤程度加重;无论是否加入代谢活化剂,受试物均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增加(P<0.01).结论:五氯酚钠能诱发CHO细胞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