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歪鼻整形术后疗效的综合评估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整形科和耳鼻喉科需手术治疗的176例歪鼻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VAS主观评估鼻外形满意度及鼻塞情况、鼻外形分度、鼻阻力测定、外鼻相关指标测量的方法对该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76例患者术后鼻外形满意度为96.02%,100%患者鼻塞改善。从鼻外形分度来看,92.04%患者鼻外形恢复正常,100%的患者治疗有效。鼻阻力测定术后鼻腔0~5cm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阻塞侧鼻腔的鼻气道阻力较术前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鼻相关指标的测量,鼻长、鼻深术后较术前有所增加,鼻背坡长、鼻面角、鼻额角、鼻翼角术后较术前有所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歪鼻整形术后疗效的评估,建议运用综合的评估方法,包括主观鼻外形满意度、鼻塞改善程度,鼻外形分度,鼻阻力测定,外鼻相关指标测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子宫颈糜烂维医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病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人口学、诊断学、治疗学、疗效评价、护理学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分析,结合维吾尔医理论,将子宫颈糜烂分为蓝色胆液质型、血液质腐败型、异常黑胆质型、无味黏液质型等4个证型。归纳其各分型的主症和次症表现,并根据主症(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和次症(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制定了其维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新药审评的技术要求,研究制订了维药新药治疗子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新型张力带系统技术和改良钢丝张力带技术在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AO/OTA 34-C1和34-C2髌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新型张力带系统50例(新型组)和改良钢丝张力带50例(对照组)。随访1年,评估标准为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AKS评分、骨折复位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显示,对照组18例患者术后骨折间隙大于1mm,而新型组只有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AKS评分更好(P<0.05),而且新型组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所有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影响因素,纳入性别、年龄、AO/OTA分型、骨折间隙、改良钢丝张力带和新型张力带系统等因素。回归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0)=38.145,P<0.01],调整r2=0.683。纳入模型的6个自变量中只有新型张力带系统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张力带系统技术疗效显著,应作为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的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及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表达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评价CD4+ CD28+与IFN-γ/IL-10平衡状态、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4+ 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IFN-γ/IL-10比值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CD4+ CD28+与IFN-γ/IL-10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CD28与ITP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参与Th1优势状态形成而在ITP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19例行allo-PBSC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IFN-γ的水平在aGVHD 组显著高于aGVHD-组(P<0.05),而IL-4的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和IL-4的水平在cGVHD 组和cGVHD-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γ在人类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可干扰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MD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阳性率,磁珠分选CD34~+细胞,再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34~+上Gli1基因的表达,以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对照,分析Gli1表达与MDS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MDS患者中Gli1表达水平(0. 73±1. 26)明显高于对照组(0. 07±0. 46)(P 0. 05); Gli1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染色体分组和IPSS危险度分层均相关(P 0. 05); Gli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20个月(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Gli1和染色体分组是2个独立的不良因素(均P 0. 05)。结论:Gli1在MDS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Gli1可能参与MD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正>COPD被认为至2020年将会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1],而COPD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2]。Rizkallah[3]等通过Meta分析结果发现19.9%(95%CI 6.7%~33.0%)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可能并发PE,住院患者发病率可能更高态24.7%(95%CI 17.9%~31.4%)。法国一项研究[4]显示:882例确定为急性有症状的PTE患者中有8%例合并有COPD。COPD合并PTE患者临床上极易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造成患者治疗的延误[5]。因而提高对COPD合并PTE的认识,对其及时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