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子宫颈糜烂维医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病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人口学、诊断学、治疗学、疗效评价、护理学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分析,结合维吾尔医理论,将子宫颈糜烂分为蓝色胆液质型、血液质腐败型、异常黑胆质型、无味黏液质型等4个证型。归纳其各分型的主症和次症表现,并根据主症(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和次症(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制定了其维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新药审评的技术要求,研究制订了维药新药治疗子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白癜风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多种学说,包括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以及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实验室手段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泌乳素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性激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大黄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的入药历史,主要的化学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二苯乙烯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大黄具有抑菌、止血、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土大黄的化学成份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能够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巴天酸模水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运用比色法,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用0.8%乙酸镁甲醇溶液显色;在510 nm波长处测定巴天酸模水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结果 巴天酸模水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含量达到31.07 mg/g,以结合型蒽醌为主.结论 比色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巴天酸模水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医尚无符合维医药理论体系的维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本文针对子宫平滑肌瘤维医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病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人口学、诊断学、治疗学、疗效评价、护理学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分析,结合维吾尔医药理论,将子宫平滑肌瘤分为涩味黏液质型和异常黑胆质型等2个证型,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肌瘤声像图表现,建立了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标准,并对治疗前后子宫平滑肌瘤形状和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建立此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新药审评的技术要求,研究制订了维药新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24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泌乳素(PRL)水平,多角度探讨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白癜风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并与1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对照组与病例组泌乳素水平数据样本均数及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女性对照组成员泌乳素检测数据与女性病例组成员的数据样本均数及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泌乳素无法作为一项诊断检测指标用以衡量白癜风患病程度,更无法作为维吾尔医学理论中各白癜风辨证分型的诊断依据。推断,泌乳素可能并非直接参与或导致白癜风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土大黄不同乙醇提取物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土大黄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培养的ECV-304细胞,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土大黄95%乙醇提取物总蒽醌成分可充分提取;在0.025~10μg/ml范围内,除水提物外均能明显抑制ECV-304细胞的增值。结论:土大黄95%乙醇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对ECV-304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明显优于其他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psn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复发率较高,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其发病病因及机制无定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发生、发展与患者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以上方面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为银屑病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土大黄蒽醌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土大黄中总蒽醌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土大黄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研究. 结果土大黄加水回流提取3 次,每次加水15倍量,每次30 min,总蒽醌成分可充分提取. 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土大黄蒽醌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白癜风(vitiligo)为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病因及机制上无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递质或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就以上方面最新进行阐述,为白癜风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