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92例痔病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脑肛肠治疗仪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168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仪器组与手术组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术后72h内疼痛、尿潴留、创面水肿、术后出血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并随访手术效果。结果仪器组在术后疼痛、尿潴留、创面出血方面优于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在创面水肿方面仪器组重于手术组。结论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痔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出血等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VI)其皮肤营养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探讨CVI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1β(IL 1β)和白介素 2受体 (IL 2R)水平与皮肤损伤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经静脉造影和多谱勒超声确诊的下肢CVI患者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70岁 ,平均 5 3± 12岁。病程1~ 40年 ,平均 2 1± 13年。临床表现为浅静脉曲张 (32 / 32 )、小腿胀痛 (2 4/ 32 )、轻度肿胀 (15 / 32 )、足靴区色素沉着(8/ 32 )、静脉性溃疡…  相似文献   
4.
俞慎林  雷泽华  乔正荣 《四川医学》2011,32(11):1685-1688
目的研究冷循环微波天线对人离体曲张大隐静脉腔内的作用机制。方法术中切取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直径(6.5±0.5)cm,将其分成每段长10cm,两端细线结扎,腔内注入5ml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每组2段;实验组4组,每组12段。将冷循环微波天线插入静脉腔中,分别以不同输出功率(0W、30W和35W)与不同退出速度(5cm/min和10cm/min)退出。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静脉壁的内膜,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外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游标卡尺测量管腔外径的变化。结果内膜损伤率:对照组和30W×10cm/min组无内膜损伤,30W×5cm/min组为25%,35W×10cm/min组为91.67%,35W×5cm/min组为100%,后两组与第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膜损伤率:35W×5cm/min组为41.67%,其余组均无外膜损伤,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缩小率:对照组无管腔缩小,30W×10cm/min组为(31.67%±2.16)%,30W×5cm/min组为(36.44%±2.42)%,35W×10cm/min组为(50.60±0.39)%,35W×5cm/min组为(56.62±1.2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和电镜结果显示内膜损伤组的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内膜断裂完整性破坏,肌纤维、胶原纤维变性、挛缩,排列紊乱。结论冷循环微波天线能损伤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内膜损伤率随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退出速度减慢而增加。35W×10cm/min为最佳组合,既保持高内膜损伤率又避免了外膜损伤。30W×10cm/min能使静脉管腔缩小约30%,但不损伤内膜。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开展已近20多年 ,因其创伤小、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而大有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之势 ,尤其是近年来在基层医院得到逐渐开展 ,但因其适应证与禁忌证选择标准不一 ,故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现结合我院2001~2003年2月1日开展的LC手术403例 ,对此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男165例 ,女238例 ;年龄12~75岁 ,平均51 3岁 ;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7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3例 ,胆囊结石298例 ,胆囊息肉18例 ,腺瘤3例 ,胆固醇沉着症4例 ;本组107例有胆绞痛病史 ,253例有上腹隐胀、消化不良、右肩背不适等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的创伤性动脉瘤(TAA)和动静脉瘘(TAVF)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63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TAA和TAVF1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AA71例含91个动脉瘤,TAVF50例含54个动静脉瘘。手术方式包括瘤体切除和端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或上下结扎。瘤体上下结扎加血管旁路移植.直接修补或补片。瘘管切除加四头结扎或动静脉移植或动静脉修补。介入栓塞治疗。死亡1例。TAA、TAVF随访率分别为65.7%和60.0%。远期效果好。结论不同部位复杂的TAA和TAVF应根据其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选择性病例可考虑做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高频热疗(External high frequency thermotherapy,HFT)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兔肝VX2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移植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TACE,RFA,HFT联合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TACE RFA HFT,B组:RFA HFT组,c组:TACE RFA,D组:TACE HFT.结果:(1)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治疗组第ld均明显升高,其中A组升高幅度最大,14d内恢复最慢.B组上升幅度最小,恢复最快(p<0.05).(2)A、B、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性缩/b(P相似文献   
8.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发病机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时细胞因子水平和粘附分子表达与皮肤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1β和IL-2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血浆白细胞粘附分子(EC-ICAM-1、PMN-CD18及PMN-CD11b)的表达,并在电镜下观察32例CVI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组下肢皮肤标本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CVI Class 2~3级血浆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194.66±221.90)pmol/L和(100.60±19.43)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8±9.74)pmol/L和(67.62±17.20)pmol/L(P<0.05),Class 2~3级和1级血浆IL-2R水平分别为(149.79±85.77)pmol/L和(98.22±38.55)pmol/L,与对照组的(94.67±13.01)pmol/L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②Class 2~3级EC-ICAM-1、PMN-CD18和PMN-CD11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70±0.14)%、(0.12±0.03)%和(0.16±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5±0.09)%、(0.04±0.01)%和(0.05±0.01)%(P<0.05); ③相关分析显示ICAM-1表达与CD11b和CD18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5 4和0.563 9 (P<0.05); ④电镜超微结构见中性粒细胞(PMN)与ECs粘附导致皮肤微血管病变.结论 CVI下肢静脉系统瘀血和高压可能激活单核细胞分泌释放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上调ICAM-1和CD11b/CD18表达,并介导PMN粘附于ECs,导致ECs和组织损伤,可能是静脉溃疡重要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返流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静脉疾病常见,其中血液倒流性疾病占81%,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已被公认,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返流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下肢深静脉返流组34例(34条肢体),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10.
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慎林  乔正荣 《山东医药》2005,45(32):60-61
大隐静脉曲张指其主干或分支局限性、节段性囊状或圆柱状扩张。我国发病率为8.6%,相关风险因素有年龄、长期站立、静脉炎、女性、多次妊娠和家族史。本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高位结扎剥脱术。但其创伤大、恢复慢,目前微创治疗是发展趋势。现将微创技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