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降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品管圈工具指导和规范围术期营养支持新方案,即医生、护士联合营养师对患儿围术期进行全程营养干预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降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改善患儿围术期的营养状况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利用Orthocord缝线经胫骨四方位2 mm微型骨道缝合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3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经胫骨微型骨道内固定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所有病人进行膝关节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表量化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病人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2例轴移试验(+),1例Lachman试验(+),1例前抽屉试验(+),其余病人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病人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9.37°±7.69°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26.38°±5.58°,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29.39±6.35)分提高至(72.78±13.16)分,IKDC主观评分由术前的(29.13±7.45)分提高至(55.04±10.2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经2 mm骨道Orthocord线缝合固定ACL止点的方法,不仅固定牢固,而且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造瘘术后家庭护理指导对患儿的影响。方法对我科从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3岁以内的急诊和择期行肠造口术患儿共78例进行术后家庭护理指导。结果本组营养不良3例,出现电解质混乱1例,肠管脱垂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重返家庭护理。造口周围皮肤糜烂2例,经换药处理后好转,7d治愈。结论小儿肠造瘘术后家庭护理指导能提升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81例采用PVP治疗的胸腰椎OVCF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从人口学分布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特征分析[包括病变节段、骨密度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布情况]和手术相关结果(包括单、双侧穿刺和骨水泥注入量分布情况,术后疗效分析及再骨折发生情况)方面,总结单中心胸腰椎OVCF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681例患者中,男134例(19.68%),女547例(80.32%),男女比例为1∶4.08。年龄53~105岁,平均75.3岁;60~9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91.04%);男性高发年龄段为70~90岁(13.95%),女性为60~80岁(72.98%)。共累及836个椎体,胸腰段椎体(T_(11)~L_(1))发病率最高,为56.34%(471/836)。骨折类型以压缩性骨折为主,占92.58%(774/836),Kümmell病占7.42%(62/836)。骨质疏松489例(71.81%),其中男66例,女423例,男女比例为1∶6.42。男女组间骨密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0,P<0.001)。BMI显示偏瘦206例(30.25%)、正常347例(50.95%)、超重58例(8.52%)、肥胖42例(6.17%)、重度肥胖28例(4.11%);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0,P=0.026)。836个椎体中,472个(56.46%)行单侧穿刺,364个(43.54%)行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5.0~6.9 mL的椎体最多,占49.88%(417/836),多分布于胸腰段椎体(T_(11)~L_(3))。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次发生OVCF者628例(92.22%);发生2次及以上OVCF者53例(7.78%),均为女性患者,其中26例(49.06%)发生在前次PVP手术节段的相邻节段。结论 胸腰椎OVCF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胸腰段椎体发病率最高,低BMI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高BMI者发生压缩性骨折风险更高;双侧穿刺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大于单侧穿刺椎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type V,SCN5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IVA)的关系。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21例IVA患者和103名中国汉族健康对照人群SCN5A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以及3′侧翼区序列,确定并比较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在中同汉族健康人群及IVA患者中共检测到10个遗传变异,5个为新发现的遗传变异,分别为c.1676C>T(p.Thr559Ile)、c.6210C>T、c.6804C>T、c.7013T>A和c.7014C>T,其中前2个变异在2个不同的健康个体中发现,其等位基因频率仅0.005。两组中各SNP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c.87G>A(p.Ala29Ala)和c.1673A>G(p.His558Arg)2个SNPs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组男女之间存在差异(P=-0.023,P=0.027);另外,女性IVA患者87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女性(0.500:0.198,P=0.005)。男性IVA患者1673G等位基因频率(0/20)明显低于健康男性(0.175)(P=0.043)。结论:本研究发现c.87G>A和c.1673A>G等位基因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不同性别中的分布不同:提示等位基因87A可能是女性IVA患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等位基因1673G在男性中可能具有预防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套在腰椎MR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图像上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并检验其效度及可重复性。方法根据改良Pfirrmann八级分级系统及MRI检查结果建立并优化一套基于STIR序列图像的腰椎间盘矢状位分级系统。以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85岁,平均50岁。对每例研究对象5个腰椎间盘(L1、2~L5、S1)行T2加权像及STIR序列扫描。由3位分级者独立分级后再共同分级,分级者之间的效度及可重复性采用一致率和Kappa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共同分级示,所有椎间盘中无1级椎间盘,2级83个(27.7%),3级87个(29.0%),4级66个(22.0%),5级31个(10.3%),6级15个(5.0%),7级12个(4.0%),8级6个(2.0%)。分级者自身达极强一致性(Kappa值0.822~0.952),组间达高度至极强一致性(Kappa值0.749~0.843)。分级者两次分级与共同分级比较,分级一致率为82.7%~92.7%,平均85.6%;13.9%的分级差异发生于相邻1个级别,0.5%为相邻2个或以上级别。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可以采用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提高了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分级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因效果显著而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CD19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自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瘤取得成功。本文总结实体肿瘤存在肿瘤免疫微环境、靶点不均一以及免疫抑制性受体等原因导致CAR-T无法有效治疗,提出改进CAR-T细胞以提高T细胞浸润、共表达细胞因子与酶以及修饰相关受体等方式提高CAR-T抗实体肿瘤活性,为后续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