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含 β-神经生长因子 (β- NGF)基因的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在培养肌母细胞中的表达及 L ipofect AMINE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方法 将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经 L ipofectAMINE转染至培养成的肌母细胞中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基因在肌母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培养肌母细胞在转染 6小时吞噬脂质体最显著 ,转染 48小时后约 40 %的肌母细胞胞质内有β- NGF基因表达。结论 含β- NGF基因的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可以在培养肌母细胞中表达 ,脂质体转染的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静脉畸形并发动脉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动脉瘤的特征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AVM并发动脉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动脉瘤的大小、数量和与AVM的相关位置,并按Redetop分型指导治疗。结果本组采用联合治疗4例,单一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对AVM病人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筛查,可避免漏诊合并的动脉瘤。DSA可确诊此病。应根据不同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颅内多发动脉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8例共39个颅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13例,男5例,以1cm左右直径多见,全部经开颅手术治疗,疗效优良率83%(15/18)。结论 ①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多发于女性;②中等大小动脉瘤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前循环;③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④微型动脉瘤极易漏诊;⑤手术应先处理出血侧或易出血侧动脉瘤,并注意手术技巧及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溴环己胺醇预先给药对大鼠盐酸吸入性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A 组:生理盐水吸入组;B组:稀盐酸吸入组;C组:稀盐酸吸入 溴环己胺醇处理组,每组10只。C 组腹腔注射溴环己胺醇,1次/d,连续3d,A、B 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第3天注药后30min,B、C 组气管注入pH 值为1.25的稀盐酸1.2ml/kg,制成盐酸吸入性肺损伤模型,A 组气管注入生理盐水1.2ml/kg。观察注药后5h 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与 A 组比较,B、C 组 PaO_2、PaO_2/FiO_2降低(P<0.01),B、C 组W/D、B 组肺组织 TNF-α、IL-8含量、血清 IL-8浓度升高(P<0.01)。与 B 组比较,C 组 PaO_2、PaO_2/FiO_2升高(P<0.01),C 组W/D、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血清 IL-8浓度降低(P<0.01)。结论 溴环己胺醇可能通过抑制 TNF-α、IL-8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机制对盐酸吸入性损伤肺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收治的23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196例行手术治疗。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将手术病人分为A组(Ⅰ~Ⅲ级)162例,B组(Ⅳ、Ⅴ级)3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SAH3d内手术)19例,延期手术组(SAH4~10d手术)82例,晚期手术组(SAH11d之后手术)95例。比较不同手术期别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10.1%)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组3例(15,8%),延期手术组8例(9.8%),晚期手术组6例(613%)。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组为15,8%,延期手术组为19,5%,晚期手术组为17,9%。脑积水发生率以晚期手术组最高(14,7%)。对术后1个月GOS评分Ridit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中均以早期手术组治疗效果最佳.延期手术次之.晚期手术最差。结论早期手术可规避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各个级别(包括Ⅳ、Ⅴ级)的SAH病人,均应根据治疗者的手术经验与技巧和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早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右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采用带膜支架封堵术完全闭塞瘘口并且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2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3 d内早期经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5例显微手术,135例经血管内栓塞。随访3~30个月。术前术后均行TCD监测。结果:显微手术115例,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优78例,良27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22%。135例血管内治疗,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栓塞组优95例,良30例,差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4.44%。结论:要重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临床综合治疗,其中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各有所长,还不能相互取代。有些病例需二者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美国1999~2004年药物致死性不良反应资料的特点,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控制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数据来自美国居民死因登记资料,采用药物致死率评价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在性别、种族、药物类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别。结果:1999~2004年美国药物不良反应造成1700人死亡,药物致死率为0.10/10万,男性和女性之间无差别。美国黑人及印地安人药物致死率为0.12/10万,白人为0.10/10万,其他种族为0.04/10万。从5~9岁年龄组开始,药物致死率随年龄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1999~2004年,造成死亡例数最多的前5类药物分别为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常用系统性药物、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及其拮抗药。在20~84岁的人群中,引发白人死亡的最主要的3类药物为抗凝药、阿片类镇痛药、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引发黑人和印地安人死亡最主要3种药物为乙内酰脲类药、抗凝药和未查明的麻醉药品。在84岁以上的人群中,造成白人死亡的最主要的3类药物为抗凝药、阿片类镇痛药和其他类非甾体类镇痛药;在黑人和印地安人及其他种族中,各类药物造成的死亡人数均少于3例。结论:美国1999~2004年药物致死性不良反应存在明显的种族、年龄和药物类别差异,政府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应有所区别,我国政府应借鉴美国做法尽快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围术期关托洛尔(metoprolol)对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0例60~75岁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被随机分为metoprolol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Metoprolol组病人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分别静脉注射0.5mg和1.5mgmetoprolol。围术期监测:①血流动力学指标为有创血压、HR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②心肌缺血发作指标为ECGⅡ,V5导联ST段偏移幅度及持续时间。心肌缺血被规定为ST段上抬≥0.2mv或下移≥0.1mv,至少持续1min;③心肌损伤指标为心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的释放;④反映metoprolol心血管和呼吸副作用的指标为HR〈50次/分发生率、阿托品用量和气道峰压。结果: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HR和RPP明显低于麻醉前基础值,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期对照组HR和RP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和metoprolol组同时点值(P〈0.05);心肌缺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0%,metoprolol组为13%(P〈0.05);麻醉前没有检测到1例病人的血清cTnⅠ,手术开始2h后,可检测到对照组5例(30%),metoprolol组2例(13%)病人的血清cTnⅠ(P〈0.01)。HR〈50次/分发生率和阿托品平均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手术病人被牵拉内脏时.心动过缓发生率在metoprolol组有增高倾向。Metoprolol没有引起明显的气道压升高。结论: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小量分次静脉注射总量2mg metoprolol可以使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心肌耗氧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发生率降低。当metoprolol用于腹腔手术病人时,应注意牵拉内脏可能引起较高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需要用较高荆量的阿托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