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蛋白组成和免疫学特性。方法昆明小鼠16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45 d后人工消化法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制备虫体抗原,幼虫体外培养获得排泄-分泌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的组分,并用感染小鼠血清和旋毛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虫病、裂头蚴病、鞭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钩虫病患者血清与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反应,观察阳性反应抗原条带。结果经SDS-PAGE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均有8条主带,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别为100000、66000、49000、45000、43000、30000、18000、12000和M_r 66000、53000、49000、43000、36000、34000、30000、16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旋毛虫病患者和感染小鼠血清的反应条带以M_r 95000、72000、53 000、49 000、43 000为主,排泄-分泌抗原反应条带以M_r 53 000、49 000、43 000、40 000为主。结论各地理株不同抗原的组分和免疫学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虫体可溶性抗原的M_r 95 000、72 000成分和排泄-分泌抗原的M_r 40 000成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巴贝虫是一类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顶复门原虫,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这类原虫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并能分泌与入侵相关的保守蛋白,尤其是在入侵宿主细胞阶段分泌的棒状体相关蛋白被认为是保护寄生虫入侵和繁殖的关键分子,其在虫体入侵的纳虫空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因此,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牛巴贝虫、羊巴贝虫、吉氏巴贝虫、双芽巴贝虫和东方巴贝虫等棒状体相关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评价3种人体片形吸虫病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本研究室大片吸虫抗原、 肝片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包被的人体片形吸虫病ELISA试剂盒 (Fg?ELISA和Fh?ELISA) 及德国DRG公司生产的人体片形吸虫IgG抗体 ELISA试剂盒 (DRG?ELISA), 分别检测26份大片吸虫患者血清、 180份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26份健康人血清, 评价3 种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 结果 结果 Fg?ELISA、 Fh?ELISA 和DRG?ELISA 3种检测盒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 80.8%(95% CI: 65.7%~95.9%) 和100.0%, 特异性分别为87.9%(95% CI: 83.5%~92.4%)、 85.0% (95% CI: 80.1%~89.9%) 和83.5% (95% CI: 78.4%~88.6%), 约登指数分别为0.88、 0.66和0.84。其中, Fg ?ELISA检出率(100%)明显高于Fh?ELISA (80.8%) (P < 0.05); Fg?ELISA 检测26例大片吸虫病患者血清的吸光度 (A) 绝对值 (A/ CO) 为1.70, 明显高于Fh?ELISA的 1.18(P < 0.000 1)。结论 结论 Fg?ELISA试剂盒检测效果较好, 且成本相对较低, 比Fh?ELISA和DRG?ELISA两法更适宜用于我国西南大片吸虫病流行区临床样本检测及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 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 mg地塞米松,连续5 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 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 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 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 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 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 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 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 d(72.45%)、第16d(67.4%)、第24 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 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 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 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液氮保种对田鼠巴贝虫标准株存活力的影响。方法液氮保种1、3、6、9个月的田鼠巴贝虫标准株小鼠血室温复苏后感染正常BALB/c小鼠各3只(复苏1代,实验组),100μL/只;同时取3只新感染田鼠巴贝虫活体保藏小鼠为对照组。实验组染虫率达高峰时再接种正常BALB/c小鼠(复苏2代),观察田鼠巴贝虫的形态变化及增殖情况,并观察不同保存时间复苏1代及复苏2代的染虫率情况。结果液氮保种田鼠巴贝虫与活体保种的田鼠巴贝虫相比,形态变化不大,都会出现小滋养体、环状滋养体、裂殖体及未成熟和成熟裂殖子等多种形态。液氮复苏1代首次查见虫体及达到染虫率高峰的时间比动物保种延迟1~2d,但复苏2代即恢复一致。田鼠巴贝虫染虫全血经液氮保存1、3、6、9个月,仅达到高峰期时间延迟,其存活力未见明显下降。结论液氮保种对田鼠巴贝虫形态及存活力影响小,可成为一种较好的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两种免疫途径产生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特异性IgY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方法7只新西兰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00/只)42d后解剖收集虫卵,制备SEA。将SEA分别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健康海蓝蛋鸡(3只/组),首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2周,之后每次间隔4周,共免疫5次,50μg/(只·次)。取两组免疫前,以及首次免疫后2~18周生产的鸡蛋,用水稀释法粗提IgY,ELISA检测每2周IgY的动态变化。IgY纯化试剂盒(EGGstract IgY Purifiction System)纯化静脉组首次免疫后8~18周的IgY,紫外吸收法检测抗体浓度,琼脂糖双扩散法和ELISA检测IgY峰值水平的抗体效价,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免疫前后抗体特异性。结果静脉组和皮下组分别在首次免疫后8和12周IgY抗体水平达高峰,A492值分别为1.28和0.78,静脉组IgY水平至1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皮下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纯化后IgY浓度约为6.5~9.0mg/ml,琼脂糖双扩散法和ELISA测得静脉注射组峰值水平抗体效价分别为1∶16和1∶51200。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纯化后的IgY在相对分子质量(Mr)25000和68000处各有一条清晰条带,且免疫后IgY可与SEA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法比皮下注射法能获得更高水平的鸡抗日本血吸虫SEA特异性IgY抗体,且纯化后的IgY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含田鼠巴贝虫的不同成分血对小鼠巴贝虫感染的影响。方法 以田鼠巴贝虫感染健康小鼠后眼眶采血,制备染虫全血、去除血清的成分血及纯红细胞。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全血组、无血清染虫组、纯红细胞组,每组9只;每组设3个亚组,每个亚组3只,每只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100 μL浓度为9.00、0.90、0.09只/μL(分别含900、90、9只巴贝虫虫体)的相应成分血。接种当天记为D0,自D1起每隔1 d于小鼠尾尖采血涂薄血涂片,吉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各组小鼠红细胞染虫率。结果 注射900只田鼠巴贝虫后,全血组、无血清组均于D3在外周血中查见巴贝虫,于D15虫密度开始升高,并于D21虫密度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分别为2.21%和1.76%;随后虫密度下降,D31染虫率趋于0;而纯红细胞组小鼠在观察期间未查见巴贝虫感染。注射90只田鼠巴贝虫,仅全血组于D3在外周血查见巴贝虫虫体,D15虫密度升高,D21虫血症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为1.35%,D31染虫率趋于0;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实验期间外周血中未查见巴贝虫。注射9只田鼠巴贝虫,全血组、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外周血中均未查见虫体。结论 血液成分及感染虫数可能对小鼠静脉注射感染巴贝虫有一定影响,输入成分血仍存在感染巴贝虫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用FTA/PCR检测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技术,并与常用的商业化的粪便DNA抽提试剂盒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经病原学检测已经确诊的隐孢子虫阳性和阴性粪便,分别采用FTA卡和商业化DNA抽提试剂盒抽提粪便样本中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利用BLAST在NCBI上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做同源性分析,确定虫种.结果 应用商业化DNA抽提试剂盒抽提DNA,无论是否反复冻融破壁,2个阳性对照样本扩增出目的 片段,另3个阳性样本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样本纯化后应用FTA卡抽提DNA进行PCR检测,所有阳性粪样均扩增出830 bp左右的目的 片段,通过测序和比对,其中2个为贝氏隐孢子虫,1个为火鸡隐孢子虫.结论 应用FTA进行粪便样本中隐孢子虫DNA的抽提方法具有简单有效、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等特点,可以应用于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环氧硅氧烷对无皂水性涂料的影响。随着环氧硅氧烷在聚合物中含量的提高,聚合物的光泽由89.8%降至70.9%、Ca^2 稳定性由9.7ml降至2.7ml,铅笔硬度由2B增至3H、吸水率由24.9%降至0.2%,同时得到n(环氧硅氧烷):n(甲基丙烯酸)=1:1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新诺明(Sinomin)简称SMZ,化学全名为5-甲基-3-(对氨基苯磺酰氨基)异恶唑,俗称磺胺甲基异恶唑,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