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4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而血尿酸增高者43例(9%),其中痛风7例,移植肾肾盂或输尿管结石3例。随访1~5年,1例痛风患者血尿酸及症状控制不理想,余血尿酸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问题,发生原因较多,但主要与环孢素A的作用有关;长期降尿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方法:15例患者中,手术探查12例(9例保留移植肾,用明胶海绵填压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处理,3例切除移植肾),3例保守治疗。结果:移植肾切除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维持,手术保留移植肾9例和3例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其中2例手术保留移植肾患者分别于出院98d和6个月因肺部感染,心衰死亡,其他病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9个月,肾功能均良好,结论: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结合临床症状行B超检查对确诊此症价值较高,及时发现,尽早行内,外科联合处理对于移植肾破裂的治疗是重要的,明胶海绵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预防也是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CAN)的关系。 方法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肾移植并随访 3年的患者 77例 ,根据术后 6个月内外周血CMV pp6 5 ( )白细胞计数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将其分为 :非活动性 (A组 ,n =15 )、低活动性 (B组 ,n=32 )、短期高活动性 (C组 ,n =18)和长期高活动性 (D组 ,n =12 )CMV感染 4组。 6个月后行移植肾穿剌活检 ,通过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比较 4组患者肾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 ;3年后比较 4组患者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持续 >114 μmol/L)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 (Ccr)减损量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CAN。 结果 肾移植 6个月后A、B、C组TGF β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 5 .82± 1.32 )× 10 6、( 6 .34± 1.4 7)× 10 6和 ( 6 .5 8± 1.4 4 )× 10 6,TGF β1mRNA分别为 :0 .84± 0 .17、0 .78± 0 .15和 0 .82± 0 .16 ;D组TGF 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 ( 10 .4 7± 2 .12 )× 10 6和 1.37± 0 .2 5 ,均明显高于前 3组 (P <0 .0 1)。前 3组 3年内Ccr减损量分别为 :( 5 .6± 5 .2 )、( 6 .2± 6 .4 )和 ( 5 .9± 4 .7)ml/min ;D组为 ( 15 .8± 9.6 )ml/min ,明显高于前 3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免疫抑制剂应用,防治高血压,限制蛋白饮食,以及降低血脂、抗凝剂与中医中药在防治慢性移植物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 (RDP12 5 8)的免疫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HLA衍生肽(RDP12 5 8) ,以3 H 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1(hemeoxygenase 1,HO 1)活性的影响。结果 :RDP12 5 8可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增殖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HO 1的活性。结论 :RDP12 5 8能够显著抑制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所致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 ,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HO 1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对肾移植模型制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但其制作复杂,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改进了教学方式,建立了多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1.1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制作特点以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模型制作主要依赖显微外科技术,教学中,从解剖结构、手术器械到手术操作的突出特点是“精细、微小”,也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文字教材以及部分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获得MUC1糖链抗原模拟表位。方法利用纯化获得的M a695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通过夹心ELISA分析噬菌体克隆,测定阳性克隆DNA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及氨基酸分析,竞争性抑制实验鉴定噬菌体克隆。结果经3轮筛选,获得了14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KHYDPFHHRMPQ,QADTARSVALAG,VPSKPDLHVRSI,MTPIHYWNHNRV。鉴定结果表明4个噬菌体展示肽克隆抑制率均在50%以上。结论所得序列KHYDPFH-HRMPQ,QADTARSVALAG,VPSKPDLHVRSI,及MTPIHYWNHNRV模拟了MUC1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8.
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的临床研究(附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提高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于1998-12/2000-01对5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8wk,23wk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一次,经抗排斥治疗后逆转,2例术后2wk发生纯红再障(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1例手术后第15日供胰动脉血栓形成,切除胰腺,经1a以上观察,4例患者健康存活,胰肾功能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肾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整免疫抑制药的使用方案能否改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对32例(A组)慢性移植物肾病早期肾功不全的患者在1~2周内将其神经钙蛋白阻滞药(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减少至原剂量的1/3或完全停用,同时适当增加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MMF)的用量,与同期内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未作大幅度减量、仅适当增加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用量的26例(B组)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进行对比,随访比较两组的移植肾功能,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1年后A组有21例(65.6%)患者移植肾功能得以好转或不再继续恶化,而B组除3例(11.5%)移植肾功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外,其他患者肾功能均进行性恶化。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幅度减少甚至停用神经钙蛋白阻滞药可使部分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得以改善或者防止其进行性恶化。这种药物调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以肾移植受体腹壁下动脉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以受体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EA)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只移植肾中16只为单支型ARA,10只为多支型整形后余留单支型ARA;ARA位于上极12支,中部4支,下极10支;开口直径1.5~3.5mm;用亚甲蓝灌注显示动脉血供范围.行ARA与受者IEA端-端吻合,其中6例上极ARA过短,将移植肾上下位置翻转后吻合.结果 26例均吻合成功,再通血流后移植肾ARA供血范围血供恢复良好.术后3d,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21例局部血流正常; 5例局部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至术后15~21d恢复正常.本组受者术后3d内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无输尿管坏死和局部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应用受体IEA可以重建移植肾ARA,血管吻合过程不影响肾功能恢复,适用于ARA与肾动脉主干或其他动脉吻合存在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