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10 (IL 10 )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β(TGF β)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实验用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和胰腺炎组 (n=2 0 ) ,后者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磺胆酸钠(1.0ml/kg)诱导急性胰腺炎。分别于术后 2小时 (n=6 )、6小时 ((n=6 )和 2 4小时 (n=8)处死动物 ,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中IL 10和TGF 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 结果 对照组动物血IL 10为 32 .0 5± 14 .87pg/ml;TGF β为6 6 .40± 13 .2 0 pg/ml。胰腺炎后血IL 10和TGF β均升高 ,IL 10在 2、6、2 4小时时段分别为 36 .2 5± 9.76pg/ml、37.75± 6 .5 4pg/ml和 6 8.13± 19.90 pg/ml;TGF β在 2、6、2 4小时分别为 6 4.5 8± 10 .5 6pg/ml、72 .87± 18.34pg/ml和 10 3 .77± 2 8.95pg/ml。胰腺炎后 2 4小时血IL 10和TGF β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升高 ,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5 -氟尿嘧啶 (5 FU )对急性胰腺炎 (AP )时的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探讨 5 FU治疗AP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n =6)和AP模型组 (n =2 4)及 5 FU治疗组 (n =2 4)。其中 ,AP模型组和 5 FU治疗组分别再分为成模后或治疗后 2 ,6和 2 4h 3个观察亚组。分别抽取假手术组、AP组各亚组和 5 FU组各亚组大鼠静脉血 ,检测TNF α ,IL 1,IL 6,IL 10和TGF β的水平。检测假手术组、AP组 2 4h亚组和 5 FU组2 4h亚组大鼠血淀粉酶和白细胞。抽血后处死各组大鼠 ,称胰腺湿重。结果 AP组大鼠血中致炎细胞因子 (TNF α ,IL 1,IL 6)和抗炎细胞因子 (IL 10 ,TGF β)均显著增高 ;5 FU治疗后 ,所有检测细胞因子均下降 ,其中TNF α ,IL 1,IL 6在 2 ,6h亚组下降明显 (P <0 .0 5 ) ,IL 10和TGF β在治疗后 6,2 4h亚组下降明显 (P <0 .0 5 )。假手术组 ,AP组 2 4h亚组和 5 FU组 2 4h亚组大鼠胰腺湿重分别为 (0 .5 3± 0 .0 9) g ,(1.5 3± 0 .13 ) g和 (0 .88± 0 .13 )g ;血淀粉酶分别为 (3 74.2± 92 .84)U /L ,(1817.2 5± 45 9.3 5 )U /L和 (797.4± 2 2 5 .9)U /L。 5 FU治疗后 ,胰腺湿重和血淀粉酶均较AP组明显下降 (均P <0 .0 5 )。结论  5 FU可同时抑  相似文献   

3.
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进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进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苯酚或无水乙醇与氰基丙烯酸酯对大鼠行胆道化学性栓塞,通过组织学观察、Fas和TGF β1的检测初步探讨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结果 苯酚与氰基丙烯酸酯的组合能够更好的毁损、栓塞肝内胆道系统,并在栓塞肝叶的周边部取得了无肝细胞存在的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苯酚栓塞组和乙醇栓塞组的Fas(88 90±38 10 ,72 39±2 9 5 1)和TGF β1表达(185 2 2±70 39,16 3 5 6±5 1 75 ) ,均高于胆管结扎组(2 6 31±12 0 7,74 84±4 0 73) (q值分别为10 37、8 4 5、9 83和8 0 7,P <0 0 5 )。而苯酚栓塞组的羟脯氨酸含量(4 89±0 83mg/g 湿肝重)又高于乙醇栓塞组(3 5 4±0 87mg/g 湿肝重) (q=6 2 5 ,P <0 0 5 )。结论 胆道化学性栓塞有可能达到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致康胶囊改善大鼠伤口愈合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 2 0只雄性SD大鼠 ,在每个大鼠背部用外科方法剪去 2块 1.8cm× 1.8cm的全层皮肤 ,造成两个全皮层开放伤口。将每一只大鼠的两个伤口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伤口 (伤口总例数 =2 0个 )、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 (伤口总例数 =2 0个 )。术后连续 14d在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局部应用两粒去掉胶囊壳的致康胶囊粉剂 (80 0mg/伤口 )换药 ,在正常对照组伤口只进行常规换药。伤后 5、7、10、14d测定伤口愈合指数 ,伤后 5、7、10d检测伤口组织中TGF β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伤后 5、7、10、14d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愈合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口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伤后 5、7d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组织中TGF βmRNA水平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口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伤后 10d两组间TGF βmRNA水平量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致康胶囊促大鼠伤口愈合与其增强伤口组织TGF β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反义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反义TGF 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MG 63后 ,以G418(4 0 0mg/L)筛选 14d ,获得转染细胞系。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明胶酶A(MMP 2 )表达 ,并观察转染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数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结果 与MG 63和空载体转染细胞MG pcDNA3相比 ,反义基因转染细胞MG TGF β1(-)的G0 /G1期细胞从 5 6.2 %和 60 .1%增至 71.6% ,S期细胞从 19.1%和 17.8%降至 12 .9% ,MMP 2mRNA表达明显减少。MG TGF β1( )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数从 48.6± 8.1和45 .2± 4.7减至 2 8.2± 5 .6,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的体积 (83 .4± 2 7.4)mm3 也明显小于MG 63组(191.3± 2 1.5 )mm3 和MG pcDNA3组 (2 0 4.2± 3 0 .7)mm3 。结论 反义TGF 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逼尿肌细胞中肾上腺素能 β3 受体的表达及功能。 方法 采用细胞功能试验、放射性配基结合及RT PCR方法检测肾上腺素能 β受体在人逼尿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结果 逼尿肌中可检测到 3种 β受体亚型的mRNA ;非选择性 β受体激动剂产生的最大松弛效能为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 (forsklin ,10 -5mol/L)的 (77.2± 2 .5 ) % ,pD2值为6 .0 2± 0 .2 2。β1、β2 受体激动剂对逼尿肌松弛作用无显著影响 ;β3 受体激动剂BRL37344和CGP12 177A产生的松弛作用分别为forsklin的 (48.2± 2 .1) %和 (47.8± 5 .3) % ,pD2 值分别为 6 .32± 0 .15和4 7.8± 5 .3,内在活性 (IA)分别为 0 .5 4± 0 .0 5和 0 .4 9± 0 .0 4。 结论 人逼尿肌细胞中存在 3种受体亚型的mRNA ,β3 亚型对介导逼尿肌松弛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肿瘤682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 6 8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肝癌 (直径 <5cm ,n =2 96 )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2 5± 4 4 1) %和 (5 3 84± 5 6 8) % ,巨大肝癌 (直径 >10cm ,n =14 5 )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5 90± 6 98) %和 (30 2 1±10 2 3) % ;肿瘤单发患者 (n =4 0 3)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86± 3 6 9) %和 (5 5 4 0±4 91) % ,肿瘤多发 (2个或 2个以上 )患者 (n =2 4 6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38 31± 4 97) %和(2 8 0 1± 6 31) % ;术前肝功能Child分期为Ⅰ期的患者 (n =397)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6 8± 3 6 8) %和 (5 0 99± 5 10 ) % ,Ⅱ期或Ⅱ期以上的患者 (n =2 85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则为 (43 0 1±5 33) %和 (36 39± 7 5 8) % ;行局部或一段切除的患者 (n =2 98)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8 6 5± 4 95 ) %和 (6 5 38± 5 6 9) % ,行两段或两段以上及半肝切除的患者 (n =32 4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9 88± 4 13) %和 (37 98± 5 70 ) %。结论 小肝癌  相似文献   

8.
增生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和转录因子Smad 2 ,Smad 3三种基因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和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调节机制。方法  3 2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 8份 ,其自体正常皮肤组织 8份 ,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各 8份。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方法 (RT PCR)检测上述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 β1、Smad 2和Smad 3基因在增生性瘢痕、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细胞内都有表达。在所检测 8对增生性瘢痕和其对应正常皮肤细胞中 ,这 3种不同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细胞的组数分别为 :TGF β1基因有 5对 ,Smad 2基因有8对 ,Smad 3基因有 5对。在胎儿皮肤细胞内 ,TGF β1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皮肤细胞 (t =2 2 0 4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Smad 3基因表达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 ,mRNA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皮肤细胞 (t=4 2 69,P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而Smad 2基因的mRNA含量却明显高于成人皮肤细胞 (t=6 685 ,P <0 0 1) ,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TGF β1和它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2 ,Smad 3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增生性瘢痕细胞内 ,这 3种基因高表达可诱导胞外基质大量沉积 ,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 ,促进组织纤维化。TGF β1和Smad 3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前列腺组织中雌激素、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平滑肌细胞三者的关系。 方法 成功培养 11株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间质细胞 ,给予雌二醇 (E2 )刺激 ,MTT法观察细胞增殖 ,RT PCR法观察TGFβ1和TGFβ2 以及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原 (smoothelin)的mRNA表达。 结果 E2 作用 4 8h后 ,人前列腺间质细胞TGFβ2 和smoothel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 .194 6~1.2 4 0 3和 0 .15 5 4~ 0 .4 2 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且两者表达量呈正相关 (P<0 .0 5 ) ;TGFβ1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E2 可能通过诱导TGFβ2 表达而影响前列腺平滑肌细胞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患者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 (ELISA)检测 5 1例HCC患者术前血清TGF β1水平。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 ,确定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指标。结果 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 2年有复发转移组术前血清TGF β1水平(3 65 .13±10 8.67)ng/L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2 41.0 6± 89.73 )ng/L(P <0 .0 1)、术前血清TGF β1水平有癌栓组 (3 73 .13± 119.40 )ng/L明显高于无癌栓组(2 5 4.18± 81.5 6)ng/L(P <0 .0 1)、大肝癌组(3 5 1.44± 93 .79)ng/L明显高于小肝癌组 (2 76.83± 10 1.90 )ng/L (P <0 .0 1)、肿瘤无包膜组(3 42 .2 0± 13 0 .5 6)ng/L明显高于有包膜组(2 3 7.42± 97.89)ng/L(P <0 .0 5 )。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 :血清TGF β1、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大小是影响HCC切除术后患者复发转移时间的显著因素(P值分别为 0 .0 0 5、0 .0 12和 0 .0 45 )。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TGF β1水平是预测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