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动态稳定性。方法:8只健康成年雌性绵羊,体重55.7±5.6kg,年龄5.5±0.7岁。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手术)后1个月开始连续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0.45mg/kg/d)10个月,在建模前、激素注射结束后1个月(建模后)测量绵羊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MD显著下降(>25%)时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建模后将每只骨质疏松绵羊腰椎(L1~L6)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腰椎。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拧入CPS;PMMA-PS组,向钉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0ml)后拧入CPS;EPS组,直接拧入EPS。螺钉置入术后6周和12周各处死4只绵羊,取出腰椎,剔除标本周围软组织,自各椎间盘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每个腰椎随机选择一侧的螺钉行轴向拔出实验,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生物材料实验机上,沿椎弓根螺钉长轴方向以5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建模前、后绵羊腰椎的BMD分别为1.14±0.10g/cm2和0.83±0.07g/cm2,建模后BMD显著下降(P<0.05),平均为27.2%(25.4%~28.9%),骨质疏松绵羊模型成功建立。置钉术后6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252.13±203.51N和1426.38±235.75N,EAV分别为2.48±0.45J和2.84±0.55J,均显著高于CPS组(827.88±139.22N和1.66±0.30J)(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518.88±256.81N和1472.75±248.65N,EAV分别为3.09±0.59J和2.95±0.60J,均显著高于CPS组(906.63±152.50N和1.80±0.35J)(P<0.05);置钉术后6周、12周EPS组的Fmax和EAV与PMMA-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术后12周C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和EAV与同组置钉术后6周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的Fmax和EAV较同组置钉术后6周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与CPS相比,EPS可显著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中的稳定性,并达到了与临床常用的PMMA-PS近似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1070例伤员救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整理2008年5月12日至30日收治的107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结果 1070例伤员中,开放性损伤412例(38.5%),闭合性损伤658例(61.5%).单纯四肢躯干损伤557例(52.1%);单纯胸腔、腹腔、头颅损伤248例(23.2%);多发伤232例(21.7%).据ISS评分,轻度损伤372例(34.8%)、中度损伤183例(17.1%)、重度损伤480例(44.9%)、极重度损伤35例(3.3%).并发休克25例(2.3%),四肢筋膜间隙综合征25例(2.3%),挤压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0.75%),气性坏疽1例.本组共截肢23例26肢,截肢率2.1%.结论 地震伤员的迅速转运、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严重粉碎的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加重骨折或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目的: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中,采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9例,采用爱惜邦聚丁酯带针缝线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5例。结果与结论:所有大转子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爱惜帮捆绑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钢丝捆绑组少(P<0.01)。表明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大转子粉碎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爱惜帮缝合线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 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 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 < 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 < 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性细胞因子,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将病例组分为活动组49例和稳定组30例。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均呈正相关(r=0.459,0.379,0.455;P〈0.05)。说明白细胞介素17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等同样能反映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我院收治56例12岁以下地震儿童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儿童地震伤员的受伤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12岁以下地震儿童伤员平均8.4岁,四肢躯干骨折40例次,胸、腹、头颅损伤14例次,软组织损伤18例次,休克3例。根据ISS评分,轻伤(〈16分)42例(75.0%),重伤(16~24分)14例(25.0%)。四肢及骨盆骨折全部愈合,18例皮肤软组织损伤经清创术,16例一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愈合。9个肢体截肢后,3—6个月安装假肢并开始下地活动,56例全部治愈。结论:儿童地震伤员的治疗以功能重建、简单有效、创伤小为原则,心理疏导与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我科2002~2006年收治116例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使用标准方案3HRSE(Z) / 6~15HRE(Z)进行化疗,手术指征的确定与术式的选择主要基于脊柱结构的破坏程度(包括后凸畸形)、脊髓受压、脊柱稳定性的判断.结果:单行保守治疗65例,手术51例.31例出现化疗相关的并发症,对症或改换药物后缓解.病灶清除、脓肿引流、置管冲洗术共12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共3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内固定术共36例.除19 例失访外,其余97 例获得2~6 年(平均2.2年)随访.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控制满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后凸畸形矫形满意.结论:正规化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手术目的主要是重建破坏的脊柱,脊柱的破坏程度是手术指征、术式选择的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震所致肢体软组织挤压损伤的特点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所致肢体挤压伤的软组织损伤特点和救治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02例肢体地震挤压伤的伤情特点,讨论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 本组肢体挤压毁损伤16例(7.9%),开放性损伤60例(29.7%),闭合性损伤126例(62.4%).根据ISS评分,轻度损伤98例(34.7%),中度损伤54例(17.1%),重度损伤36例(44.9%),极重度损伤14例(3.3%),用SPSS 10.0软件对挤压时间与I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筋膜腔切开减压32例,坏死肌肉切除术15例31次.8肢进行了14次残端清创术. 结论 地震软组织挤压伤伤情严重,挤压伤程度与打压重量和挤压缺血时间有关.肌肉坏死特点是坏死范围广泛而界限不清;同一块肌肉的坏死肌肉束与正常肌肉束交织在一起,坏死面积表面小深层大,肌肉深层坏死较浅层严重.坏死肌肉需多次手术切除,CRRT治疗对挤压伤创面处理与预后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采用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早期疗效。方法 7例Hoffa骨折按Letenneur分型,行切开复位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复查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6.5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采用Letenneur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优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疗效确切,能实现骨折复位和稳固固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