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选择2005-01/2007-12行全髋关节置换的57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浓度。结果全髋关节置换中超声检查发现25例形成深静脉血栓,32例未发现静脉血栓;置换后1,3 d,形成血栓的25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发现静脉血栓患者(P < 0.05或0.01)。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相关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证实“膝痹蠲汤”治疗创伤性骨膜炎疗效确切,但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从炎症细胞因子角度了解中药“膝痹蠲汤”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分子机制。 方法:将12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肢)和中药组,其中模型组动物的正常肢设为对照组(肢),共18个关节。应用电针刺激使膝关节重复被动进行单一屈伸动作造成膝关节滑膜损伤建立动物模型。在造模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情况。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较对照组高(P < 0.05);中药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比模型组低(P < 0.05)。结果提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理过程与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密切相关。中药“膝痹蠲汤”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中药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症性细胞因子,与机体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目的: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并分析其与炎症指数、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8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免疫实验室完成。 材料:雌性近交系Wistar大鼠50只,4~6周龄,体质量为(180±15) g。 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40只,建立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另外10只作为正常对照。造模组大鼠每只尾根部皮内注射200 μL乳化的Ⅱ型胶原,1周后,每只大鼠接受加强免疫,尾根部皮内注射乳化Ⅱ型胶原100 μL,诱发胶原性关节炎。对照组大鼠以相同剂量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于24 h后观察大鼠四肢的足肿胀度。ELISA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 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炎症指数。 结果: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并且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呈正相关;胶原性关节炎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与关节炎炎症指数也有正相关关系。 结论: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升高,且可能与病情活动、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全髋关节置换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血浆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寻找相关预警指标。 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5-05/2007-05在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77例,83 髋,男45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65.09±18.74)岁。全部患者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超声影像学检查以及各类实验室血清标本采集。施术者为同一组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7年的具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的骨科医生。②主要材料:全髋关节假体选用美国史赛克(中国)有限公司和北京普鲁复星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生产的APL非骨水泥柄和Muller骨水泥柄假体。材料采用精密锻造钛合金,表面用真空等离子钛或钛加羟基磷灰石喷涂,符合欧洲EN46001标准。③实验方法:入选对象均在全髋关节置换后1~7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CD18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 结果:①全髋关节置换中,超声检查发现深静脉血栓26例(血栓组),未发现静脉血栓者51例(对照组)。②血栓组全髋关节置换后1 d和3 d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和白细胞介素10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 0.01~0.05)。③全髋关节置换后1 d和3 d时血栓组CD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 0.01~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相关血浆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明显增高,这些表现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异体异种皮肤移植局部免疫与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采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并移植修复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和局部皮肤组织白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表皮干细胞组、角质细胞组用含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脱细胞真皮组移植单纯脱细胞真皮;对照组创面空置。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7d在部分创面取材观察组织形态和白细胞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 结果与结论: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皮肤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角质细胞组明显缩短。白细胞介素10在各组均有表达,其中表皮干细胞组表达最强,角质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最弱。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也均有表达,其中角质细胞组表达最强,表皮干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较弱。说明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有效促进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创面修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喉移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等)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在大鼠喉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移植喉组织的不同部位和血清中的表达变化,评价其血清水平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进行Wistar→SD大鼠喉移植,移植后依照注射环孢霉素A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0 mg组、5 mg组及10 mg组,以未进行喉移植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各组移植后第3,7,11天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血清浓度的变化与移植后各相应时间点黏膜上皮及黏膜下层组织中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均呈正相关。提示,供体喉的高抗原性主要集中于喉的黏膜上皮层及黏膜下层组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可以作为预测喉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体外培养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可以识别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促进角膜溃疡的形成。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泌作用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取第3~5代细胞鉴定后用于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角膜基质细胞脂多糖作用前后培养上清中分泌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 结果与结论:脂多糖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及作用时间内,对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存活率没有影响。培养的人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未给予脂多糖的角膜基质细胞微量表达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脂多糖(100 μg/L)作用24 h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 方法:将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验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结果与结论:两组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肌局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可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心肌。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较小,说明浅低温心脏跳动手术有利于抑制心肌组织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保护心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颅脑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颅脑损伤后IL-1和TNF上调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在脑损伤早期阶段这些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对损伤组织有害,在脑损伤恢复阶段中等水平的IL-1、TNF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所以对这些细胞因子双向调节机制的研究将推进脑损伤治疗水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 目的:观察采用HA130型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灌流组采用HA130型树脂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透析组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 结果与结论:灌流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透析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略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利于减轻其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