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腋神经分支方式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腋神经发自臂丛的后束,常分为前、后两个分支,前支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和中部,后支主要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管理臂上外侧部皮肤的感觉,并分布于肩关节[1,2].其损伤常由肩部骨折、脱位、贯通伤或直接打击伤造成,往往是复合损伤的一部分,早期症状易被其他疾病掩盖,早期的诊断和修复常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3-5].腋神经后支分支的形态变异较多,损伤症状也不完全一致,有关腋神经后支分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报道较少.2006年10~12月我们观察了13具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尸体的26侧上肢标本的腋神经的分支方式,分析腋神经损伤后造成功能障碍可能的形态学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肩胛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胛骨前后联合入路对6例陈旧性浮肩损伤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根据Herscovici功能评估标准,其中优1例,良2例,可3例,无血管神经副损伤。结论:采用肩胛骨前后联合入路处理陈旧性浮肩损伤,术野显露清楚,易于操作与复位固定,可以有效地避开血管神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解剖方式对耻骨肌孔下区的解剖结构进行重新分析,为髂腹股沟下入路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中收入的15具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分析,结合外科疝的相关解剖理论观测耻骨肌孔下区结构,评价患者的肌空下区入路耻骨肌孔手术解剖学方案。结果患者的耻骨肌孔下区往往以上长下短的近似梯形结构为主,并且血管鞘以及前后连接等部位属于封闭式结构,但存在较多薄弱部位,薄弱部位是开展手术易损伤区,容易导致股疝的发生。结论耻骨孔下区薄弱部位在受到手术损伤时,可能会出现股疝的情况,所以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手术方案时,应当尽可能对薄弱部位进行回避并加强术后重建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术后股疝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成分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大脑皮质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小鼠36只,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淫羊藿组、黄芪组、葛根组、复方组和deferoxamine组(DFO组,为阳性对照组),9月龄雄性C57小鼠6只作为阴性对照组。淫羊藿组、黄芪组、葛根组、复方组灌胃分别给予120 mg/kg淫羊藿苷、80 mg/kg黄芪甲苷、80 mg/kg葛根素、120 mg/kg淫羊藿苷+80mg/kg黄芪甲苷+80 mg/kg葛根有效成分复方,DFO组肌肉注射给予30 mg/kg DFO,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连续用药30 d。用药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Bielschowsky银染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尼氏染色显示,淫羊藿组、黄芪组、葛根组小鼠较模型组神经元水肿有所减轻,细胞数量略有增加;复方组和DFO组小鼠皮质神经细胞排列整齐且密集,胞浆中尼氏体丰富,水肿明显改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显示,模型组小鼠皮质可见大量的老年斑,淫羊藿组、黄芪组和葛根组仍可见一定数量的老年斑,复方组小鼠及DFO组小鼠皮质与模型组、单方组相比老年斑数量减少。透射电镜显示,复方组和DFO组小鼠皮质神经元形态比模型组、淫羊藿组、黄芪组和葛根组整齐,胞浆内可见少量脂褐素。结论: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成分复方能减少APP/PS1转基因模型小鼠大脑皮质老年斑的沉积,降低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腰椎黄韧带增生钙化在临床上较多见,而腰椎管内硬脊膜钙化十分少见,我院收治2例陈旧性腰椎骨折并发硬脊膜钙化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软骨瘤是十分常见的骨肿瘤,大约占全身良性骨肿瘤的36%,但发生在肩胛骨的骨软骨瘤相对较少,若发生于肩胛骨的肩胛下窝,由于位置隐蔽,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与漏诊。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发生于肩胛下窝的骨软骨瘤3例,因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诊治经历,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自200204/2005—12收治的外院误诊的骶管内占位性疾病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7~64(平均48)岁,骶管内硬膜外脂肪瘤4例,神经鞘瘤1例,多发性骶神经根囊肿2例,转移瘤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骶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骶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误诊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多种疾病并治疗,个别的被多次误施手术治疗,最后经骶管MRI检查确诊。结论:骶管内占位性病变少见,常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将应用解剖学知识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并应用骶管冠状位MRI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