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腺嘌呤诱发的大鼠肾性贫血及其与血液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诱发大鼠慢性肾衰贫血模型并探讨它与血液系统的关系,以含0.4%腺嘌呤的饲料长期饲喂大鼠,并动态检测大鼠外周血象,定期进行肾脏、骨髓检查。成年大鼠普通饮食时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140.3±10.2g/L和0.42±0.05(n=60),饲喂食0.4%腺嘌呤的饲料约80天,Hb和Hct分别降为104.3±10.2g/L和0.31±0.03,表现为轻、中度贫血,饲喂上述饲料120天则出现重度贫血,Hb和Hct分别为88.1±16.5g/L和0.28±0.06,而外周血白细胞仅有一过性升高,血小板则无明显变化;骨髓形态学及CFU-E培养显示骨髓未受抑制,其间肾脏呈现慢性炎症性病变,肾功能明显降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严重不足。结果提示,长期饲喂低含量腺嘌呤饲料,可诱发大鼠慢性肾衰贫血,而该模型与造血系统无直接关系,是研究Epo低下性贫血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4个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由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至+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体外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非诺贝特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降低,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还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当转染质粒含有PAI-1启动子序列-636~+17、-449~+17-、276~+17 bp 3个片段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高;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非诺贝特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以抑制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非诺贝特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在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分别以终浓度为50和100μmol/L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不同特异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设未加入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活性变化。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减少31.97%,45.49%(P<0.05,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增加43.0%,129.0%(P<0.05,0.01)。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降低39.3%,49.6%(P<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升高37.5%,112.6%(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在非诺贝特组100μmol/L浓度诱导下明显增高79.79%(P<0.05),在亚油酸组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则分别显著增高46.73%(P<0.05),79.45%(P<0.01),非诺贝特组50μmol/L浓度诱导下使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活物可以影响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基因转录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的表达,且均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但非诺贝特和亚油酸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卵白蛋白 (ovalbumin,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观察其临床症状、病理学和免疫炎症反应有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动物经腹腔注射0.8 ml的 OVA混悬液进行全身致敏,并经双侧鼻腔按每侧20 μl的OVA生理盐水溶液 (60 mg/ml)滴鼻进行局部致敏,致敏期限为21 d;间隔1周后,以OVA生理盐水溶液 (60 mg/ml)滴鼻激发,每天1次,连续7 d,而后改为两天1次,连续14 d,剂量均为50 μl/kg。正常组动物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悬液或OVA生理盐水溶液,用法用量与模型组相同。激发阶段,动态观察各组豚鼠喷嚏、抓鼻、眼泪、鼻涕及呼吸困难症状变化;激发期结束,动物取血制备血清用于IgE含量检测,剥取鼻黏膜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组胺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出现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数增加并伴有严重抓鼻现象,血清IgE及鼻黏膜组胺含量均明显升高 (P<0.01);鼻黏膜组织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及上皮脱落等典型的炎性病理变化。结论: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可较好模拟人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该模型是研究变应性鼻炎机制及治疗药物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5.
个体间差异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认识已逾百年,但在药效学方面相应的认识却比较短暂。药物遗传学在药效学方面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基本机制,一个是作为疾病异质性反应的Ⅰ型药物遗传学,另一个是作为疾病-病因学非相关的个体间差异反应的Ⅱ型药物遗传学,药物遗传学的药效学方面,对于认识临床药物反应,指导药物研发及临床实践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75岁以上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与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预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80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平均年龄(85.4±3.2)岁;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男性3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84.8±2.9)岁。测定2组患者GRK2、血清sST2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AMI组患者在发病后3、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GRK2的表达、血清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60 vs 0.72,(30.63±1.36)μg/L vs (26.87±0.55)μg/L,P0.01],LVEF低于对照组[(50.87±4.58)%vs (55.15±5.87)%,P0.01]。AMI组GRK2在发病后3、6、12、24个月随访时逐渐增高(P0.05,P0.01),sST2水平在发病后6、12、24个月随访时显著增高(P0.05),LVEF在发病后6、12、24个月随访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 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GRK2对AMI后心衰的预警作用优于sST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老年男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5岁以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80例,分为对照组和美托洛尔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随访2年。分别于发病24 h内和治疗3、6、12、24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分别抽取外周血2 m 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及蛋白,检测GR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美托洛尔组GRK2表达逐渐降低,治疗12个月后GRK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心脏射血分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经美托洛尔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无明显变化。随着疗程的增加,治疗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特异性激活物亚油酸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和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亚油酸为诱导因素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四个含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体外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油酸组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亚油酸诱导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转染质粒PAI-pGL3-A(-804/+17)相比较,当转染质粒含有PAI-pGL3-B(-636/+17)、PAI-pGL3-C(-449/+17)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共转染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亚油酸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亚油酸可以增加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蛋白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亚油酸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在PAI-1启动子-804~-636、-449~-276区域内存在亚油酸作用的调控PAI-1基因表达的序列.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EPO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较系统地介绍了EPO在贫血基因治疗研究中的进展。最后,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治疗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大家族,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最近的小鼠基因敲除实验发现,PTP1B极有希望成为开发抗糖尿病/肥胖症药物的作用靶点.PTP也参与体内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特异抑制单个PTP同工酶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得以鉴定,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概述PTP的基本结构、作用特征及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地位,并对其小分子抑制剂的治疗用途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