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老年男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5岁以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80例,分为对照组和美托洛尔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随访2年。分别于发病24 h内和治疗3、6、12、24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分别抽取外周血2 m 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及蛋白,检测GR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美托洛尔组GRK2表达逐渐降低,治疗12个月后GRK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心脏射血分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经美托洛尔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无明显变化。随着疗程的增加,治疗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75岁以上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与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预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80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平均年龄(85.4±3.2)岁;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男性3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84.8±2.9)岁。测定2组患者GRK2、血清sST2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AMI组患者在发病后3、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GRK2的表达、血清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60 vs 0.72,(30.63±1.36)μg/L vs (26.87±0.55)μg/L,P0.01],LVEF低于对照组[(50.87±4.58)%vs (55.15±5.87)%,P0.01]。AMI组GRK2在发病后3、6、12、24个月随访时逐渐增高(P0.05,P0.01),sST2水平在发病后6、12、24个月随访时显著增高(P0.05),LVEF在发病后6、12、24个月随访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 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GRK2对AMI后心衰的预警作用优于sST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择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以Ⅱ型胶原免疫诱导大鼠,按发生关节炎时间先后顺序再随机入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用药大剂量组[20mg/(kg.d)]和吡格列酮用药小剂量组[4 mg/(kg.d)],每组3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吡格列酮两种剂量对大鼠出现CIA 14 d后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的影响。结果 PPARγ、S100A8、S100A9 mRNA在关节炎后14 d大鼠滑膜表达均明显增高;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用药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分别减低62.7%和34.2%,大剂量用药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分别减低82.1%和71.9%。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CIA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表达产生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诱发的变应性鼻炎(AR)豚鼠模型。方法模型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动物,利用10%的TDI经鼻通过反复致敏和激发两个步骤诱发AR模型。致敏和激发均采用TDI双侧鼻孔滴鼻(每侧鼻孔以12.5μl/kg计算),其中,致敏过程共7 d,每天1次;激发过程共14 d,隔天1次。自致敏开始,记录动物临床评分和喷嚏数。待实验结束后,分离鼻黏膜并制备血清,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鼻黏膜组胺含量及血清中IgE含量。布地奈德治疗组动物,自致敏结束次日开始通过双侧鼻孔滴鼻给药(每侧鼻孔给药为10μl/kg),每天1次,连续14 d;模型组按相同方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动物,以橄榄油替代10%TDI,其余处理同模型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的临床评分、鼻黏膜组织组胺含量及血清IgE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鼻黏膜组织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小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及上皮脱落等典型的炎性病理变化;布地奈德给药则可显著改善以上病变。结论 TDI在豚鼠体内能够诱发典型的变应性鼻炎模型,具有方法简便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RT-PCR法检测两组剂量为4、20 mg/(kg*d)的吡格列酮对大鼠出现CIA后14 d滑膜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及IL-4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TNF-α和IFNγ明显降低,IL-4表达明显增高,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IL-1β无明显差别.结论 吡格列酮对CIA的抗炎作用与抑制TNF-α和IFN-γ,促使Th1/Th2平衡向Th2的优势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卵白蛋白 (ovalbumin,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观察其临床症状、病理学和免疫炎症反应有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动物经腹腔注射0.8 ml的 OVA混悬液进行全身致敏,并经双侧鼻腔按每侧20 μl的OVA生理盐水溶液 (60 mg/ml)滴鼻进行局部致敏,致敏期限为21 d;间隔1周后,以OVA生理盐水溶液 (60 mg/ml)滴鼻激发,每天1次,连续7 d,而后改为两天1次,连续14 d,剂量均为50 μl/kg。正常组动物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悬液或OVA生理盐水溶液,用法用量与模型组相同。激发阶段,动态观察各组豚鼠喷嚏、抓鼻、眼泪、鼻涕及呼吸困难症状变化;激发期结束,动物取血制备血清用于IgE含量检测,剥取鼻黏膜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组胺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出现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数增加并伴有严重抓鼻现象,血清IgE及鼻黏膜组胺含量均明显升高 (P<0.01);鼻黏膜组织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及上皮脱落等典型的炎性病理变化。结论: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可较好模拟人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该模型是研究变应性鼻炎机制及治疗药物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7.
个体间差异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认识已逾百年,但在药效学方面相应的认识却比较短暂。药物遗传学在药效学方面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基本机制,一个是作为疾病异质性反应的Ⅰ型药物遗传学,另一个是作为疾病-病因学非相关的个体间差异反应的Ⅱ型药物遗传学,药物遗传学的药效学方面,对于认识临床药物反应,指导药物研发及临床实践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消白汤与消白酊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癜风是以表皮内黑素细胞损伤和消失为特点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患病率约1%。我们自1994年初用中药消白汤内服、消白酊外涂,配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病例及方法(一)一般资料:白癜风484例,男241例,女243例,平均年龄24.7岁;病期1~3个月64例,4~12月56例,1~3年175例,4~30年189例;临床分型[1]:泛发型21例,散发型336例,局限型117例,节段型10例;进展期448例,稳定期36例。分为:①综合治疗组125例,男61例,女64例,平均年龄26.3岁,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自行设计合成系列化合物,着重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方法首先利用MTT法测定各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再对重点化合物进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MTT结果显示,化合物H6和H99均显示出较好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应;相应的HDAC活性检测表明,二者亦具有肯定的HDAC抑制效应。结论化合物H6和H99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瘤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在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分别以终浓度为50和100μmol/L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不同特异性激活物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设未加入非诺贝特和亚油酸作用于人肝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活性变化。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减少31.97%,45.49%(P<0.05,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分别增加43.0%,129.0%(P<0.05,0.01)。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降低39.3%,49.6%(P<0.01);亚油酸组在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蛋白活性分别升高37.5%,112.6%(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在非诺贝特组100μmol/L浓度诱导下明显增高79.79%(P<0.05),在亚油酸组50和100μmol/L浓度诱导下则分别显著增高46.73%(P<0.05),79.45%(P<0.01),非诺贝特组50μmol/L浓度诱导下使人肝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活物可以影响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基因转录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mRNA的表达,且均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但非诺贝特和亚油酸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