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渗漉法是将经过处理的药材粉末置于渗漉器中,不断加入溶剂,并收集渗漉液的一种中药常用提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适用药材范围广,能有效提取热不稳定成分或组分等优点,但也存在溶剂消耗量大,提取耗时长,后续浓缩工艺能耗大等不足。该文主要综述了中药渗漉常见设备类型、工艺影响因素、参数优化方法以及过程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文献后认为粉末粒度、溶剂组成、浸渍时间、渗漉流速、溶剂用量是渗漉工艺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渗漉工艺在线监测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较多,偏最小二乘法是常用的定量建模方法。笔者认为借鉴"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进行工艺控制,深入探究渗漉工艺机制并研发工艺控制方法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应该深入探索过程建模技术,完善过程优化技术,研发过程监测技术。构建渗漉过程模型时可考虑借鉴柱色谱工艺的机制模型和经验模型。优化渗漉工艺参数时应考虑药材品质变化的影响,也需要研发更加简便易用的方法以监测渗漉过程状态和渗漉液关键性质。  相似文献   
2.
吴雅文  仓志兰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55-1557
本文对奚肇庆教授辨治眩晕临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辨虚实:眩晕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辨成因:成因多由风、热、瘀、郁、虚等五方面;辨脏腑:眩晕病位在头部七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辨缓急:标急以治标为主,本虚则当从本缓图等辨证分析眩晕。并通过探讨“风痰、热痰、瘀痰、郁痰、虚痰”与眩晕的内在联系,探索从“痰”论治眩晕的因、法、方、药,为临床从“痰”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AB11B-AS1(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83例膀胱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RAB11B-A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ncRNA RAB11B-AS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17±0.32 vs 2.09±0.74,t=10.396,P<0.001);膀胱癌癌组织中lncRNA RAB11B-A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lncRNA RAB11B-AS1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62.22% vs 26.32%,χ2=13.42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RAB11B-AS1低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26,95%CI:1.058~1.200,P<0.001)。结论 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正>在外周组织中,淋巴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将有害的代谢废物回收进入体循环,起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淋巴管的分布密度与组织的代谢率成正比~([1])。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缺乏淋巴系统,并认为脑脊液是脑内代谢废物清除的途径~([2])。而近些年相关研究证实,脑内存在类似于外周淋巴系统功能的结构,被称为类淋巴系统。这一系统通过血管周围间隙以及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实现脑脊液与组织液的交换,从而清除组织液中的溶质,包括一些有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期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34~66岁,ASAⅠ或Ⅱ级。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25 min左侧颈内静脉最大直径(Dmax)、最小直径(Dmin)、内径呼吸变异度(RVI)、中心静脉压(CVP)、血流速度最大值(BVmax)、血流速度最小值(BVmin)和血流速度变异度(BVI),取CVP=6 mmHg作为预测值,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估Dmax、Dmin、RVI、BVmax、BVmin和BVI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 min时Dmax、Dmin和BVI明显降低(P0.05),RVI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后5和15 min比较,麻醉后25 min,Dmax、Dmin和BVI明显升高(P0.05),RVI明显降低(P0.05)。麻醉前BVmin的AUC值最大为0.958,临界值6.86,敏感性82.6%,特异性95.2%;麻醉后5 min,Dmin的AUC值最大为0.944,临界值0.74,敏感性98.4%,特异性84.3%;麻醉后15 min,Dmin和BVmax的AUC值最大分别为0.949和0.945,临界值分别为0.72和7.99,敏感性分别为96.5%和89.8%,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2.1%;麻醉后25 min,BVmax的AUC值最大为0.981,临界值8.98,敏感性92.0%,特异性90.5%。结论超声测量患者颈内静脉的内径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可作为预测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因右前臂皮疹2年余于2020年7月1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米粒大丘疹,逐渐增大,无痒痛等自觉症状。既往有糖尿病史,否认甲状腺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西藏拉萨地区151例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护理,探讨高原特色脑电检测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后进行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指导,以及对监测环境进行管理。结果对进行录像视频脑电图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专科护理、因地制宜详细的讲解后患者的依从性明显的增高,保证了脑电图检测的顺利进行。结论因地制宜制定监测前、监测中、监测后的护理是脑电图监测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保证,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治财  仓彦 《安徽医药》2023,27(7):1293-129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诱导人死亡的最主要疾病。冠心病病人体液中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反映了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也是心脏功能障碍的生物学特征,这促使人们利用代谢组学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来更好地阐明冠心病的机制。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测其预后。该研究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冠心病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利用代谢组学为冠心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的单次神经阻滞(single-shot peripheral nerve blocks,sPNBs)麻醉术后暴发痛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暴发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PNBs麻醉下进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的24 h、48 h分别随访患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描述峰值疼痛,记录疼痛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措施及手术当晚的睡眠质量。结果:共纳入了31例22~83岁患者。术后峰值疼痛达到中、重度疼痛(NRS≥4)的患者25例(80.6%),其中重度疼痛(NRS≥7)患者15例(48.4%)。主诉中、重度疼痛的患者疼痛均为突然发生,使用舒芬太尼无法缓解,持续约30 min~1 h后逐渐缓解。峰值疼痛发生时间距离阻滞时间的中位数为16.8 h(IQR 12.3~22.9)。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峰值疼痛的发生距离阻滞的时间与当时的NRS评分线性负相关(P0.05)。单纯sPNBs麻醉是暴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sPNBs麻醉的骨科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60岁以下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上人群;暴发痛出现在阻滞后12~24 h,随着发生时间的延后,疼痛程度有所下降;单纯sPNBs麻醉术后比联合麻醉更易发生暴发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