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 探析正念减压疗法对妊娠呕吐妇女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妊娠呕吐妇女纳入本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分别于入组时、干预4周和干预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进行评估,比较2组妊娠呕吐妇女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 结果 2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呕吐妇女进行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显著减轻妊娠呕吐妇女负性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以Buswell提出的垃圾好氧降解反应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量的化学计量模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封场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治理工程的计算,验证了2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家兔近端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原位移植法研究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之机理。经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表明:(1)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法能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神经瘤形成。两神经再生的神经纤维在移植段中排列整齐,来自两神经的轴索末端髓鞘对接是抑制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关键;(2)移植段中由于雪旺氏细胞增生所形成的雪旺氏鞘对近端神经轴索的再生有趋化和引导作用;(3)单纯吻合法不能抑制创伤性神经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旁粘膜细胞的PCNA和AgNORs表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对35例大肠癌旁粘膜进行细胞增殖表达与观察。结果表明:癌旁粘膜的PCNA标记指数增多,标记增强,排列紊乱。AgNORs在癌旁粘膜中,颗粒增多、增大,形态多样,0 ̄1cm和2 ̄3cm组的标记指数与4 ̄5cm组的标记指数相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在DukeA、B期中,细胞标记指数增高增强,与癌的发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某些眼眶良性淋巴星病向恶性淋巴瘤转变的实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尖(PCR)对1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 眶良性洒巴增生病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gH)基因扩增。结果;3例良性淋巴增生病见I基因一致性重排,电泳产的见一明显的扩增带(100-120bp),其余15例未见扩增产物或呈多克隆带。结论;某些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病例存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不衣检测到的微小单克隆病变。它提示临床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LA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行LAG的84例胃癌患者分为三维组(n=42)和CT组(n=42)。CT组使用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三维组依据CT数据采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患者三维腹腔血管重建,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T组相比,三维组可明显缩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增加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腹腔血管重建技术应用于LAG术中准确评估患者腹腔血管的分型及变异情况,在术中提供重要决策作用,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能够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近几年,高血压病渐渐成为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仝小林院士将中医理论及个人临床经验相结合,依据态靶理论,提出了高血压病“病-期-态”具体病机。脂噬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血管重塑、血管内皮损伤等高血压发病环节,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一方面认为脂噬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态靶辨治“期”的密切相关,其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病3个阶段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点互相对应,另一方面认为脂噬是高血压态靶辨治“态”的重要微观体现。基于脂噬探讨高血压病的态靶辨治“病-期-态”模式的生物学内涵,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来认识疾病发展规律,可使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精准对接,实现中医精准治疗,以期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三种特殊饮用水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碱性离子水、矿溶生态水、活化水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 1 996》 ,选用 1 2 0只 1 7 8~ 2 3 3g健康雄性Balb c小鼠 ,分为 4小组 ,每小组 30只 ,每天分别自由饮用纯净水 (对照组 )、碱性离子水、矿溶生态水、活化水 ,5 0天后进行小鼠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半数溶血值 (HC50 )的测定和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Ⅰ组 )。另选用 1 2 0只 1 7 8~ 2 3 3g健康雄性Balb c小鼠 ,分组同前 ,5 0天后进行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 (Ⅱ组 ) ,再选用 1 2 0只 1 6 7~ 2 2 0g健康雌性Balb c小鼠 ,分组同前 ,5 0天后进行小鼠碳廓清实验 (Ⅲ组 )。实验数据用stata软件 ,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比较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 )三种特殊饮用水与纯净水比较 ,对雌性Balb c小鼠体重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但饮用碱性离子水和活化水的雄性小鼠的体重增长值均明显低于纯净水 (P <0 0 1和P <0 0 5 ) ;(2 )活化水与纯净水组间比较 ,胸腺体重比值明显增加 (P <0 0 5 ) ;腹腔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1 ) ;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 <0 0 1 )。 (3)其他指标与相应的纯净水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4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5岁(范围,51~61岁)。4例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手术部位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脓肿、窦道形成。入院后完善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进行治疗。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片等,评估感染症状是否缓解及预后情况。术前及随访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评估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进行负压吸引1周后再关闭伤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治疗后患者肩部窦道均顺利愈合,患肩红肿、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4、32、3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肩关节活动度及评分均较清创术前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1个月的早期清创患者VAS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分及40分、6分及23分,分别提升至1分及80分、1分及73分;另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VAS评分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分及28分、6分及32分,分别改善至1分及62分、2分及65分。4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肩关节感染病程不超过1个月时,采用关节镜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的方法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High‐normal albuminuria is related to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terial stiffnes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normal albuminuria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s uncertain in Chinese population. A total of 1343 Chinese participants (aged 58.9 ± 12.1 years, 63.53% mal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High‐normal albuminuria was defined as 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 above the median within normal albuminuria. Based on the level of UACR, all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low‐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UACR < 6.36 mg/g, n = 580), high‐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6.36 mg/g ≤ UACR < 30 mg/g, n = 581), microalbuminuria (30 mg/g ≤ UACR < 300 mg/g, n = 162), and macroalbuminuria (UACR ≥ 300 mg/g, n = 20). Arterial stiffness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cfPWV). With the increment of UACR, the level of cfPWV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P < .001).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ge, serum creatinine, heart rate, logarithmic (LG)‐transformed UACR,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fPWV in all subjects (P < .001). LG‐UACR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to cfPWV in high‐normal albuminuria and macroalbuminuria subjects. After further stratification in the high‐normal albuminuria subjects, their relation remained in male, elderly over 65 years old, or normotensives. In summary, UACR is associated with arterial stiffness in subjects with proteinuria excretion in high normal level. High‐normal albuminuria might be an early indicator of arterial stiffness, especially in male, elderly, or normotensives in Chinese population. Furthermore, age and blood pressure are still observ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arterial stiff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