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丝切蛋白1(cofilin1,CFL1)介导放射抵抗性的潜在机制,探讨CFL1的上游调控元件与人脑胶质瘤细胞经放疗后细胞活力的关系。方法抑制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Ⅱ(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kinase,ROCKⅡ)后,测定正常U251细胞及放射抵抗性U251(RR-U251)细胞CFL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放射治疗后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实验,评估其放射敏感性。结果通过抑制ROCKⅡ,RR-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放射敏感性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ROCKⅡ为CFL1介导放射抵抗性的表型之一;其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放射治疗的效果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石膏、栀子、防风、藿香和甘草5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小儿脾热弄舌之证。随着后世医家临证使用,逐步扩大该方病证范围,包括口疮口臭、唇口干燥、目黄、口甘等,现代医家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厌食、便秘、过敏性紫癜、抽动障碍等多种疾病。目前对于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申报,必须要进行古籍文献研究和考证,故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分析文献,研究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成为经典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检索多种中医古籍数据库,搜集中医古籍中泻黄散的相关文献相关记载,共获得相关古代文献数据242条,涉及中医古籍131种。通过对历代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分析和考证泻黄散的历史沿革、方剂源流及组成、主治病证、用药剂量、中药本草考证和基原确定及方剂制法服法等,详细论述泻黄散的历史变化及其内在联系,以期为泻黄散的现代开发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女,53岁。四肢及躯干丘疹、结节及溃疡伴伴剧烈瘙痒半年。皮肤科检查:背部正中可见一浸润性紫红色肿块,全身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淡红色坚实丘疹、结节,中央凹陷,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杯形下陷,其内可见角化不全性碎屑、胶原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皮损两边棘层增厚,角栓底部菲薄,局部可见垂直穿通表皮的胶原蛋白。Masson三色染色及van Gieson染色示胶原组织向表皮穿通。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合并2型糖尿病,背部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加味人参乌梅汤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能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加味人参乌梅汤益气生津止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48只SD幼龄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以番泻叶泻下、劳倦力竭及饮食失宜等复合因素造模14 d。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0 mL·kg-1),西药组给予妈咪爱灌胃(0.7 g·kg-1),中药组给予加味人参乌梅汤灌胃(35 g·kg-1),均1次/d,连续干预7 d。每日观测记录大鼠一般情况、稀便率及腹泻指数。获取大鼠结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结肠GABA蛋白积分吸光度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磷酸化(p-)Akt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PI3K、Akt2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β2亚基(GABRB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变差,稀便率及腹泻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B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I3K、Akt2、p-Akt及IL-1β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PI3K、Akt2、GABRB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稀便率及腹泻指数显著下调(P<0.01),中药组、西药组PI3K、Akt2、p-Akt及IL-1β含量均明显下调(P<0.05),中药组PI3K、Akt2、GABRB2 mRNA均明显下调(P<0.05,P<0.01),GABA、PI3K及GABRB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西药组PI3K及Akt2 mRNA和PI3K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加味人参乌梅汤能通过调节腹泻大鼠结肠GABA能信号通路,减少肠上皮细胞中Cl-向肠腔流动,改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水液代谢失衡状态,进而发挥其益气生津止泻效应。  相似文献   
5.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6岁。6年余前背部出现散在红褐色斑块和结节,逐渐发展至腋窝及前胸部,质地变硬,冬季稍瘙痒。实验室检查发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斑片灶,纵隔、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增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成熟浆细胞形成的肉芽肿性浸润,并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未见细胞异形;免疫组化染色:CD38、CD138、CD79a、κ轻链、λ 轻链均阳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皮肤及系统性浆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下调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对U373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探讨PGK1参与的放疗增敏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放射抵抗U373(RR-U373)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shRNA-PGK1转染至U373细胞;对照组为0 Gy,处理组为5 Gy放射治疗。应用MTT法、划痕实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放疗前后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GK1、CIN(chronophin)和丝切蛋白1(cofilin 1,CFL1)蛋白表达量。结果在U373细胞和RR-U373细胞中,相对于对照组,下调PGK1的细胞在放疗前后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减弱;下调PGK1表达后,CIN、CF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下调U373细胞中PGK1的表达对胶质瘤U373细胞有放疗增敏作用。PGK1可能通过调节CIN、CFL1蛋白表达影响胶质瘤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原肌球蛋白1(tropomyosin 1,TPM1)与胶质瘤U251细胞放射抵抗性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寻找提高胶质瘤的放射敏感性的可能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转染shRNA-TPM1(pc DNA3. 1-TPM1)抑制(诱导) U251和RR-U251细胞的TPM1表达。各组细胞进行放射治疗后,采用MTT法、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U251(RR-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TPM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与U251细胞相比,RR-U251细胞的TP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 01)。各组细胞进行放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沉默TPM1的RR-U251和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均P 0. 05)。TPM1基因过表达时逆转了这一现象。结论 TPM1可提高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TPM1与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抵抗机制有关,其可能是改善胶质瘤放射敏感性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酸甘化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该文基于“肝常有余”“肝主筋膜”理论,阐述小儿抽动障碍的病机,芍药甘草汤具有养血滋阴、敛肝柔肝、缓急舒筋之功,符合小儿抽动障碍病机。该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酸甘化阴法在小儿抽动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不完全性性早熟的一种类型,为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文章系统概述近年来关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中医诊治进展,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内治及外治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探求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发挥出中医药在治疗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