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改变、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VP的患者56例及帕金森病(PD)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P组起始症状均表现小碎步态,姿势不稳;四肢多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以双下为重。两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延髓麻痹、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均行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检查,两组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皮质下白质梗死、侧脑室周围低密度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VP是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不同于PD的一种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58例慢性脑缺血患者和350例健康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358例慢性脑缺血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叶酸、甲钴胺治疗分为干预组176例和非干预组182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人(<0.05),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慢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叶酸、甲钴胺能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差异。 结果 治疗2、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Hcy、NSE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 结论 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cy、NSE水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国际上关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研究有很多.2008年发表的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Ⅲ(ECASS-3)[2]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由原先的3h提高到4.5h.但是,由于担心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致使国内相当多的基层医院,甚至部分地区级医院尚未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因此溶栓治疗前对可能导致出血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溶栓后出血风险进行预测,即能充分考虑溶栓后出血高危人群的治疗策略,同时又会更积极地把出血风险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为重要的多潜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器官中,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分化为中胚层起源的多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在适宜条件下也可跨组织分化为神经细胞等,并具有相应功能。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SCs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结果及其预后,比较80例医院感染患者与同期住院的无医院感染(非感染组)39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抗菌药物应用、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感染部位以外源性感染46例:肺部感染24例、肠道感染16例、泌尿道感染6例;内源性感染34例:自发性腹膜炎24例、胆囊炎6例、胆管炎4例;送标本130份,104份检出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两组比较感染组年龄大、Child-Pugh分级高、侵入性操作、并发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死亡率15.00%,高于非感染组的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难以避免,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该针对其临床特征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140例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共4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8.56%,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ALT、Tbil下降明显,HBeAb阴转率,HBeAg阳转率高;HBV-DNA滴度低(P0.05);治疗48周期间两组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未发现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结论发生YMDD变异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继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仍有部分疗效,改用阿德福韦效果较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华燕  徐俊  谢江文  苏立静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420-1420,F0004
患者,男性,64岁,因“被人发现神志不清3h余”入院。入院3h余前被人发现躺在地上,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呼吸存在,无抽搐,周边无呕吐物。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否认烟酒嗜好,否认中毒病史。入急诊时患者呈昏睡状态,生命体征尚平稳,查头颅CT(封四彩图10)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右肺多发结节,血糖5.07mmol/L,  相似文献   
9.
苏立静  徐俊  徐华燕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09-1110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酌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予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公司生产)300 mg,1次/d口服或鼻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AN静滴1次/d,连用14 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3.21±0.94)分和(4.79±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显著进步11例,进步14例,无变化9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65.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脑卒中具有有效及安全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76.4岁,大面积脑梗死(95%)是主要病因,高血压(74%)、糖尿病(53%)亦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 非栓塞性脑梗死的HT常发生在高龄及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亦是重要的病因,多为晚发型出血,预后相对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res of patients with non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 patients with non-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was 76.4 and the major risk factor was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95%). While hypertension (74%) and diabetes mellitus (53%) were also the risk factors of non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Conclusions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non-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usually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old age and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also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non-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mainly with delayed onset and better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