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科收治的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资料。本组9例,绝大多数位于胸段,硬膜外最多为8例,髓内1例。结果均行椎板减压及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切除术,术后疼痛全部消失,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椎管内转移瘤为硬膜外常见肿瘤,发病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脊柱转移瘤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对86个主要病变脊椎进行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病变脊椎节段、侵犯硬膜囊、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连续、累及椎弓根、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结果 多重回归方程表明MESCC瘫痪状态与侵犯硬膜囊、椎体后壁向后突出、椎体前柱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等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特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856,校正决定系数Rc2=0.841.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对MESCC瘫痪状态影响最大.结论 采用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影像学特征预测MESCC患者瘫痪状态的发生具有明显滞后性.椎体后壁向后突出可预示MESCC患者的神经学不稳定.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的主要病变脊椎常连续发生且易发生运动功能损害.累及椎板的转移瘤易于向椎管内硬膜外间隙侵犯.椎体前柱骨折不能用以预测MESCC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中,颈段5例,胸段16例,胸腰段3例,腰骶段4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8例,表皮样囊肿1例,转移瘤1例,畸胎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切除范围:2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良性居多,MRI是其首选诊断方法;早期确诊、术前准确的定位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 4 0 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 ,32 1例 (80 3% )癌 ,79例肉瘤 ,其中 6 5例淋巴瘤 ,14例 (3 5 % )为软组织及骨肿瘤 ,肿瘤转移到肝及肺最常见。有 16 3例转移到肺及肝 ,各占 4 0 5 %。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 ,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 ,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 ,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 ,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 :直接侵袭 :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 ,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 :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 ,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 :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 ,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 ,特别是软组织肉瘤 ,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 ,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钢筋骨水泥“人工椎体”在脊柱转移瘤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行病椎切除、椎体重建术。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C级7例,D级10例。胸椎11例均实施一期前路手术,其中7例行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术,4例行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内固定术;腰椎7例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术5例,一期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二期前路肿瘤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2例。结果术中病灶清除较为彻底,术后影像学显示内固定确切,手术均成功并获得满意疗效。随访4~28个月,术后胸背痛完全消失,术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D级5例,E级12例。1例4个月因脑转移死亡,其他17例存活时间8个月以上。结论钢板骨水泥“人工椎体”在脊柱转移瘤切除后重建术,可使患者早期自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临床工作中,不时会遇到原始灶不明的转移瘤(简称MTUO,Metastatic Tumor of Unknown Origin)的患者,即只见转移瘤一时找不到原发瘤灶,历来人们心目中一般都把这种患者视为好景不长,治疗无望的晚期病例。其实不然。近10余年来,对此  相似文献   

7.
采用纯系小鼠的转移瘤模型,研究了新型有机锗G_eM(10)对肿瘤转移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G_eM(10)能明显抑制肺转移瘤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脏器转移瘤形成情况与肺转移相似。说明G_eM_(10)有防止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断,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椎管内肿瘤21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硬膜外肿瘤1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5例,髓内肿瘤4例。位于腰段15例,胸10到胸12者6例。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腰背部正中切口。经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5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胶质瘤1例。结果;本组病人肿瘤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3例,行肿瘤活检椎板减压3例。术后痊愈14例(占67%),有效5例,无效2例。本组就诊时有13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达62%。结论: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延误治疗,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癌瘤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40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321例(80.3%)癌,79例肉瘤,其中65例淋巴瘤,14例(3.5%)为软组织及骨肿瘤,肿瘤转移到肝及肺最常见。有163例转移到肺及肝,各占40.5%。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直接侵袭: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特别是软组织肉瘤,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断 ,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我科收治的椎管内肿瘤 2 1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其中硬膜外肿瘤 12例 ,髓外硬膜下肿瘤 5例 ,髓内肿瘤 4例。位于腰段 15例 ,胸 10到胸 12者 6例。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采用腰背部正中切口。经病理证实神经鞘瘤 15例 ,室管膜瘤 3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胶质瘤 1例。结果 本组病人肿瘤全切除 15例 ,部分切除 3例 ,行肿瘤活检椎板减压 3例。术后痊愈 14例 (占 6 7% ) ,有效 5例 ,无效 2例。本组就诊时有 13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率达 6 2 %。结论 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常表现为慢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延误治疗 ,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其发病部位、边缘形态、信号特点、与邻近结构关系及增强表现。结果: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14-71岁,平均48岁。好发部位依次为上胸段、颈段、胸腰段,腰段,髓外硬膜下,髓外硬膜内外。22例肿瘤形态规则,呈半圆形,椭圆形,脊髓受压移位,可见"硬膜下"征;1例同时累及髓外硬膜内、外的脊膜瘤呈不规则形。18例平扫T1WI呈等、略低信号,5例呈等、低混杂信号,18例T2WI呈等、略高信号,5例呈等、高混杂信号。注射Gd-DTPA后18例呈较均匀强化,5例呈不均匀强化,22例可见"硬膜尾"征。结论:低场MRI能够对椎管内脊膜瘤较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对外科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和椎管内的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病率为(7.8~10.2)/10万人,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发病率为(0.9~2.5)/10万人.原发性CNS肿瘤发生颅外转移临床较为少见,但仍有文献报道.意大利学者Mondin等[1]总结分析了CNS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在目前文献报道,包括成人和儿童在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颅内肿瘤患者共128例,包括神经胶质肿瘤(发生在成人和儿童的多形性神经胶质细胞瘤)和非神经胶质肿瘤(发生在成人和儿童的髓母细胞瘤).CNS肿瘤发生颅外转移不仪临床少见,而且临床诊断较困难,预后较差,现就原发性CNS肿瘤发生颅外转移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瑞安市塘下人民医院诊治的89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期均为ⅠA2~ⅡA2期,对影响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9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共有53例患者出现宫旁转移,转移率为6.0%(53/8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手术切缘状态、淋巴结转移、累及宫体和累及阴道是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宫旁转移率较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淋巴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转移的特性成为其致荷瘤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作为肿瘤周围的微脉管之一的微淋巴管则与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密不可分。目前研究表明瘤内微淋巴管为无功能的淋巴管,不会引起肿瘤转移,而肿瘤周边的微淋巴管则有足以致肿瘤转移的能力。现综述微淋巴管的区分、分布、结构特点、调控及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3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其中黏膜内癌(M癌)和黏膜下层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25.6%,直径≤2.0cm和>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0%和25.8%,脉管瘤栓阳性和脉管瘤栓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和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黏膜下层浸润和脉管瘤栓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黏膜内癌、无脉管瘤栓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的线性成为其致荷瘤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作为肿瘤周围的微脉管之一的微淋巴管则与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密不可分。目前研究表明瘤内微淋巴管为无功能的淋巴管,不会引起肿瘤转移,而肿瘤周边的微淋巴管则有足以致肿瘤转移的能力。现综述微淋巴管的区分,分布,结构特点,调控及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果不佳。肿瘤靶向穿透肽是一类多功能短肽,不仅对肿瘤组织有特异性亲和力,还兼有向其深部渗入的特性,可修饰于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免疫细胞及显像探针等,促进药物特异性富集于肿瘤深部,增强抗肿瘤作用。以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介导的腹膜转移靶向治疗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靶向穿透肽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Yan D  Li H  Wei WQ  Liu DZ  Zeng HY  Yang LX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67-870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26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原发肿瘤为结直肠癌161例,胃癌67例,食管癌22例,胃肠间质瘤16例。共行TAIT 754例次,观察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45.4%。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6.8%、17.7%、9.3%和1.5%。132例患者于TAIT后1~5 d内出现轻-中度肝区不适、疼痛、恶心呕吐、低热等,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原发肿瘤来源、肝转移瘤数目、肝转移瘤分布、是否伴有门静脉栓子、肿瘤血供情况、原发肿瘤是否切除是消化道肿瘤肝转移TAIT治疗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IT是治疗不能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瘤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法。食管癌来源、多发肝转移、转移瘤累及多叶、伴有门静脉栓子的患者预后较差,而富血供肿瘤、原发肿瘤已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成人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69例手术的成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前后神经功能ASIA评分变化及预后影响主要因素。  结果  成人椎管内肿瘤主要分布于髓外硬膜内(约占总数的61.3%),肿瘤位于胸椎管内比例最高,病理类型以神经鞘瘤及脊膜瘤最多见(两者约占总数的53.5%),采取脊柱后路显露及神经显微外科技术,91%的肿瘤可经全切治愈。ASIA评分显示术后随访神经根性疼痛、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是目前椎管内肿瘤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郑杰 《肿瘤》2000,20(3):218-221
肿瘤微转移(micrometastasis)通常是指临床和病理检查不出的实体瘤转移,一般不包括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目前认为许多恶性肿瘤很小时,临床仍处于怀疑状态时,便有瘤细胞进入血液的现象。因此,外周血瘤细胞的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是有帮助的。虽然血液中存在瘤细胞并不意味一定就会发生转移瘤,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先决条件。提高肿瘤转移灶的早期检出率,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作为评估肿瘤病人预后的监控指标。成功地进行肿瘤微转移的诊断取决于适当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国外对大肠癌、前列腺癌和黑素瘤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