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与癫发作的关系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95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比较不同AVM大小、位置及供血动脉支数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观察血管内注射NBCA或ONYX胶进行AVM栓塞的临床疗效。结果脑AVM3~6cm、>6cm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52.5%、57.1%)明显高于<3cm的患者(0)(均P<0.01);AVM位于大脑皮质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显著高于位于基底节、后颅窝的患者(均P<0.01);不同供血动脉支数患者的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本组43例有癫疒间发作患者,AVM栓塞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2.1%。结论脑AVM的大小及位置与癫疒间有密切关系,供血动脉的支数与癫疒间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治疗AVM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AVM患者出血的比率。 结果:穿支动脉供血、小病灶、位于基底节和后颅窝、单支静脉引流、深部引流、有静脉狭窄或闭塞及伴发动脉瘤者易出血。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供血动脉的类型、AVM的大小和部位、引流静脉的数目、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有无狭窄或闭塞、是否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以出血为表现的脑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脑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资料.7例采取显微手术治疗,1例出血破入脑室系统采取双侧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结果 8例经影像学及手术确诊为静脉畸形,其中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随访2-6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4例恢复日常生活工作,3例有不同程度恢复,但遗留神经功能缺损,1例加重(卧床).结论 静脉畸形MRI、DSA表现呈"水母头"改变.血肿量大、反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是脑静脉畸形的手术指征,手术应尽量保留有正常引流功能的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4.
NBCA和ONYX栓塞治疗不同类型脑动静脉畸形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NBCA和ONYX两种液态栓塞系统对不同类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栓塞率,对NBCA和ONYX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经过NBCA和ONYX栓塞治疗的50例脑AVM病人,NBCA组30例,ONYX组2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33.5岁。对两组间不同大小、供血动脉类型、供血动脉支数脑AVM的栓塞率对比分析。全部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应用SAS 6.1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对中型、皮质多支供血和浅部引流的脑AVM,ONYX的栓塞率高于NBCA。两者对小型、单支供血的脑AVM均有较高的栓塞率。结论对中型、皮质动脉多支供血的脑AVM,ONYX栓塞率比NBCA高。对大型和混合供血的脑AVM,NBCA与ONYX两者的栓塞率并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小型脑AVM,两种栓塞剂均有着较好的栓塞率。穿支供血的脑AVM不适合经动脉行血管内栓塞。对于体积较大的伴有广泛供血和位于功能区的AVM,可以分次栓塞,并结合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的诱因、时间,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Hunt-Hess分级与再出血发生的关系和再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因,再出血的次数、间隔时间;与未发生再出血的59例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位置、大小、Hunt-Hess分级与再出血发生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再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情绪异常、用力排便、过早搬动、下床活动;再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在首次出血后的第1、2周和第4周;前后循环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近似(P>0.05);动脉瘤直径<5 mm、5~10 mm、>10 mm的患者的再出血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的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者(P<0.01);再出血组者的预后较未再出血者的预后差(P<0.05).结论 再出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注意在第1、2、4周发生再出血的可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首次出血要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6.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以期预测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的危险性及栓塞治疗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DSA超选择造影显示9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学特点;所有脑AVM应用NBCA或ONYX栓塞治疗;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与AVM的大小、位置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供血动脉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中43例有癫痫发作,占45%,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减轻,有效率72.1%。结论:AVM越大、位置越近皮层越易发生癫痫,供血动脉支数的多少与癫痫的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AVM治疗由其产生的癫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核转录因子-кB(NF-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1~3d、7~9d、11~13d血液NF-κB与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分别在发病后1~3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肿瘤组,而在7~9dsICAM-1的均值高于对照组和肿瘤组。结论NF-κB的高表达主要发生在CVS的早期。通过对NF-κB的早期监测,可以很好地预防、控制CV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F-k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相关性,并观察两者与瘤壁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瘤壁标本的NF-kB和VEGF表达进行检测,10例因脑外伤手术切除颞极的颞叶皮层动脉血管标本作对照,光镜下观察各组染色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行常规组织学检查观察瘤壁粥样硬化病变特点.结果 动脉瘤组标本NF-k>B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23/26和21/26,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NF-k>B和VEGF仅有微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F-k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瘤壁中的表达均以内膜、中膜较高,外膜表达较少,两者在瘤壁中的表达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0.组织学检查发现瘤壁出现程度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颅内动脉瘤伴随的重要病理改变.NF-k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发病和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水解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4-61岁,平均47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1例。16例患者16个动脉瘤完全栓塞,其中1例应用球囊辅助成形技术,1例结合Neuroform支架栓塞;7例获随访3~9个月,均未见复发.认为水解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ONYX液态栓塞剂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ONYX液态栓塞剂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检塞术中的应用效果,对25例脑AVM患者于检塞术中采用ONYX液态检塞剂。15例检塞率〉90%.5例为80%~90%。5例为50%~70%。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无1例发生癫痫。术后2例颅内出血,2例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临床随访无症状加重者.造影随访1例术后4个月部分复发。认为ONYX液态检塞剂检塞率高,近期效果较肯定,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