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1病例资料66岁女性,因左侧面肌痉挛术后3年、复发半年入院。3年前,在我院因左侧面神经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部抽搐消失。半年前,左侧面部再次出现抽搐,症状同第一次手术之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遂再次来我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头颅CTA及MRI薄层平扫,并与首次手术检查进行对比,评估手术难度及复发可能原因。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面神经根部距离粗大椎动脉有一定距离(图1A),猜测复发原因可能是椎动脉张力高,通过变形的垫棉传导至神经根或是面神经根周围粘连。MRI T2像发现蛛网膜下隙延续至乙状窦后,同时蛛网膜下腔间隙无明显狭窄,颅后窝无  相似文献   
2.
颅内皮样囊肿起源于妊娠3-5周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临床上发病率较低 ,症状不典型 ,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现将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 4%)治愈,1例患者(5. 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颅内皮样囊肿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且囊肿易破裂,术后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各种并发症。结论颅内皮样囊肿一般预后良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MVD治疗的34例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即刻疼痛完全消失32例,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变化1例。出院后随访2年,仍疼痛2例中,术后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4个月疼痛部分缓解1例;治愈率为97.06%。4例术后3~7 d发生口周单纯疱疹,简单创面保护、防止感染处理后自行愈合。无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等。结论 对于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通过岩静脉上间隙显露三叉神经颅内段并进一步减压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合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MVD治疗的11例pHFS合并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10例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11例术后随访2~4年;面部抽搐术后即刻治愈9例,延迟治愈2例;面部疼痛术后即刻治愈10例,明显缓解1例。术后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听力下降1例,无面瘫、脑脊液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pHFS合并PTN病人责任血管常较复杂,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MVD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短暂、剧烈、电击样、烧灼样、或刀绞样疼痛[1~3]。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PBC)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经典的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创伤少,手术风险小,所需设备简单,学习曲线短等优点,因此PBC手术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4,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